少子化是现象,不是问题,少子化是必然的,重点是研发可以取代人力的AI机器人。不要拿少子化绑架女人的子宫、害惨小孩的未来。
其实要衡量自己有没有能力生小孩的方法很多,最简单的就是除了必要的每日陪伴,例如一起晚餐、洗澡、睡觉以外,再来就是依照食、衣、住、行、育、乐各项打分数,每一项至少符合自己的60分就好。例如,
食:能依照年龄提供营养均衡的食物,能依照心情外食、买水果、零食...
衣:买得起校服、休闲、正式的服装,保暖衣物...
住:能遮风挡雨、干净明亮、空间合理
行:有汽车能接送外出,在六岁以下不坐二轮
育:在知识与工具上能提供适当协助,学费,留学费用,引导兴趣、课外读物、参加科展、帮忙准备审查资料、有时间陪小孩...
乐:家庭旅行、玩具...
只要在决定生下小孩之前,有把握能稳定提供以上六个项目能达到自己心里的60分就好。当然每个人对于每个项目所定的及格细节不同,想是有人觉得车要是欧洲车才够安全,要能有冷暖气机让家中四季合宜...
不用急着吹嘘要开坦克或住独栋别墅之类才是60分之类的怼我,因为我说了,每个人对于60分的定义不同,有人认为社区大楼安全方便,有人认为透天的空间才够。
我曾经参与过举办数届缩短城乡教育,以前看着清寒家庭的小孩,或许会对于不自量力而生小孩的人报以鄙视的心态,但是现在我会觉得以后还是有些底层工作需要有人作,还是需要有人服务我以及我的小孩。既然想对自己的小孩残忍,我也没什么好说的。而且看看每年的新生儿越来越少,表示越来越多人认清自己的能力,也是值得获得安慰。
喔,对了,如果在台湾这个这么爽的地方,还觉得自己的能力无法负担生养小孩,那么或许有些基因确实没有延续的必要吧?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