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hohoyaya78 (王小望)》之铭言:
: 第一次在女版发文,
: 觉得有疑问的事还有很多,
: 原po问的问题我也很想知道。
: 从小因为跟母亲相处不佳,被建议去看咨商(跟母亲一起各别跟咨商师谈那种)。印象不
: 深,但只记得看完咨商后跟母亲的相处有明显改善。
这里说第一次咨商的经验是有明显改善。
: 长大后家里环境发生巨变,觉得真的快撑不住了,开始自己去找精神科。一开始借助药物
家里遽变的身心状况是心理多过生理影响,
精神科药物只是救急,只能治标不治本。
本来就应该加看咨商才是正解。
然后,你的长大后是指多大?
如果高中,其实也还只是小孩子。
即使成年后,除非你已经经济独立了,
甚至是情感也另有依归寄托,
不然家里的遽变也会造成你安全感上的冲击。
安全感不足会严重影响心理韧性。
: 、安眠药,并没有明显改善;之后医生建议我要去看咨商。
: 咨商价格起初让我怯步,也真的怀疑从小就有接触的我真的能有什么改善吗?
现在却说怀疑咨商能有帮助吗?
好矛盾。
: 但从2019年3月咨商到现在,再搭配药物。以前从来无法想像可以好好入睡、可以不用凌
: 晨开始抱着马桶吐直到将胃里的东西尽可能吐出来、每天睡眠不到三、四个小时然后起床
: 去上班、每天都在花费大量金钱买食物,就为了把食物塞到胃里然后等全家人入睡去厕所
: 清理胃...等。
: 我知道我在医生跟咨商师的帮助下终于暂时脱离这些轮回(虽然一周还是有几次失控)伴
: 随着睡眠跟以前相较起来好非常多,想死这个念头还是偶尔充斥在脑袋里。
: 随着睡眠跟以前相较起来好非常多,想死这个念头还是偶尔充斥在脑袋里。
: 昨天又去看了咨商,咨商师人真的很好,很温柔,但很常在跟我聊小时候,是否有被家人
: 忽略、家人对我的影响等。
: 但离开会谈,我发现我有点抗拒这些听起来在指责我家人教育失败?
心理韧性本来就跟教养方式有关。
前面才说本来亲子相处气氛糟到被建议咨商,
那显然最初的教养方式显然不适合你的个性。
其实咨商时讨论这些的目的不是在追究父母,
而是要当事人厘清自己内心脆弱点是源自哪个童年创伤。
找到创伤源头,修正儿时的错误理解与信念,
可以改善当事人的心理韧性。
譬如,小时候被毒打或谩骂,
留下我就是烂人没价值的印象,
导致未来遇到挫折就心里把自己再鞭一次。
可能外在实质伤害是20,
你自己加乘的内在伤害却有50,
搞得同样挫折,你却会受挫70,更早崩坏,
咨商找出错误信念的情绪源头,
当你理解到那些毒打或谩骂跟你的价值无关,
而是对方的情绪管理不足或个性特质问题,
然后进入当时的受伤情绪,
唤起压抑在内在的情绪创伤,
重新抚慰当年受伤的感受,
才能停止外在事件触发旧伤口。
再讲简单一点,
如果当年你父母在你身上淋上一锅热油,
咨商是让你想起这锅热油带来的疼痛,
然后才能把只有表面结痂但没有痊愈的伤
重新治疗,让它连真皮组织都修复。
其实没人想检讨你父母当年为何淋热油,
反正不是EQ用完失控,就是一时笨拙失手,
又或者比较极端的是人格偏差。
反正讨论热油的目的是要唤起情绪,
心里的伤痛要先唤醒才有办法治疗,
不是用脑袋理解就行的。
现在有研究发现,情绪其实会累积在体内,
负面情绪的累积会变成身心症。
而唯一释放这些情绪的方式就是
真正的去经验它并且接纳它。
咨商的过程就是在唤醒压抑的负面情绪,
让它被你经验,并且透过适当的咨商师回应,
使你有情绪被接纳的感觉,而得以释放掉,
: 我深深觉得没有人是天生就是好爸爸好妈妈、每个人都有第一次、每个人都是在错误中学
: 习、每个人都是第一次有两个孩子,尤其姐姐天生气喘、眼睛度数深,父母担心不是是非
: 常非常正常的吗?
他们的反应很正常是一回事。
身为小孩的一方会得到负面影响是另一回事。
你对正常的解读是很体谅对方的理解,
但是人体在情绪的经验上是本能以自己为中心的。
就像天气有阴晴,刮风下雨烈日都正常。
但人体还是需要舒适的环境才不会生病。
: 现在我都长那么大了,以往这些事我都完全可以拿出来笑着说(ex:你们以前都忽略我、
: 还忘记我生日..等)我相信我已经是非常幸福的人了,现在跟父母的感情超级好,母亲个
: 性也改了非常多,我到底还在搞什么?
你父母愿意因为教养冲突去咨商,
咨商后也有明显改善,
可见他们是还不错的父母。
但是曾经,他们失手拿了一把刀捅进你的心,
即使是没有恶意,甚至是完全的无意,
也不会改变伤口淌血的事实。
如果没有恶意或道歉与诚心,
就可以让伤口痊愈的话,
那摔车应该不会受伤,
毕竟柏油路上的碎石也没有恶意。
咨商的目的不是在检讨别人,
而是在学习怜惜生而为人有感受的自己。
: 想到以前我姐姐跟我说过
: 那是因为你过得太好,生活无忧
: 才有办法在这里想这些有的没的
你姐姐会这样讲,
那显然你们的家庭教育里严重缺失了情感面。
在父母辈这似乎满普遍的。
但普遍不代表正确。
就像身体医疗的先进技术也只是近代的事。
人体的心理照顾需求的观念普及又更晚了。
要说现在也还不普及都不为过。
没有先进医疗技术的古代也能过,
但是无病无痛可能很遥远。
没有好的情感照顾的人生也能过,
但是幸福快乐也很遥远。
: 又想到有一部TED影片
: “为何我们都需要情绪急救”
: 我不懂,我拥有非常好的父母亲,周遭也有好多能包容我的朋友,还很幸运的找到我的精
: 神科医生跟咨商师。
你有不坏的父母。
但如果你真的去认识
一个人类(幼儿最明显)的内心有多么复杂,
需要多少身心跟情感关注抚慰与支持,
而且还很难同一套施展在不同人身上都通,
你就会了解到“非常好”跟乐透中奖一样少见的。
: 如果是其他人呢,如果不是我自己太脆弱、太玻璃、抗压性太差,那我父母难道就要莫名
: 背上因为你们的教养不对所以才让你们的孩子变这样?
你可以把个人气质的对应也考量进去。
有人气质急躁,有人气质温吞。
有人气质外向奔放,有人气质内向纤细。
有人少根筋无恶意,有人敏锐善感。
每种个性气质都有它的优缺点,
但父母气质如果是前者,小孩气质是后者,
小孩的需求很容易不在父母理解范围内,
也就是长期处在身心情感被忽视的状态。
如果父母气质敏感,小孩却奔放,
要是父母又身兼强势性格,
小孩的言行可能就被过度曲解成恶意,
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
如果你一直困在“我生病一定要找战犯”,
然后战犯如果不是“没用的我”,
就是“在谴责父母”,
于是继续用“是我自己没用”来伤害自己的话,
不妨考虑一下“适配性”这个视角吧?
他们的教养是一种软件,
你的天性特质是硬件。
灌错软件,执行错误指令,导致系统混乱。
你现在的任务就是认识自己的硬件,
然后找到对自己身心健康有益的软件。
: 不好意思文长,而且打到后来可能偏离原po的主题(都在讲自己的事)总之谢谢有看完的
: 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