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为什么要去理解文言文?

楼主: kuopohung ((风之过客)在场的缺席)   2019-04-23 13:42:29
※ 引述《cinzes (狗小姐)》之铭言:
整个中文系的思维和训练都是有问题的
去年普考题目;
徐复观说:“凡是他人在证据上可以成立的便心安理得地接受,用不着立异;凡是他人在
证据上不能成立的便心安理得地抛弃,无所谓权威。”徐氏之言旨在强调:遇事当理性思
辨,视有无证据来判断事情是否合宜确当。试以“论理性思辨之重要”为题,作文一篇,
阐述己见。
这一篇我写着理性的几种谈法;
1.科学如何谈理性(夹杂着启蒙运动时当时是怎么理解知识的,以及机械论的问题)
2.认知神经科学如何谈理性和感性(英美哲学)
3.傅科如何谈理性以及法兰克福学派如何谈启蒙(欧陆哲学)
4.康德如何谈理性
当然这里都谈很浅,因为目的不是谈理性,而是确定说徐复观的讲法从何而来,讲得正不
正确。
之后我我写说本题应该是徐复观理解康德的说法而来,接着分析康德何谓启蒙那篇文章,
并夹杂着康德知识论的内容,好比说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世界的问题,来描述说并不是只有
证据能不能成立就可以了,而是要回到后设的后设,连自己判断和分析事物的工具都要进
入反思,若不反思也会造成另外的偏见甚至影响到证据的取得和判读。
这里写完了后就接着写说徐复观理解的康德根本是错的,只是看一半文字而已,再回到原
题说若要理性思辨至少要做到如康德那样的思考问题方式,而且文末还说明了我赞成康德
不赞成徐复观理解的理性。
为什么会说念社会科学的不适合写高普考作文?
因为社会科学的写作方式是第一段先拆解题目并且定义,没有定义根本无法分析和处理任
何问题,第二段则是写着背后的原因,第三段写着如何处理这类的问题,第四段总结,但
国文科的这种题目常常发生的事就是在第一段拆解题目时就发现题目要嘛不周延,要嘛不
互斥(尤其是两个观念比较要二选一的时候常常发生这情况),要嘛互相矛盾,要嘛是讲错
(好比这一题),第一段分析完题目之后就爆炸了,没办法写了,而且补习班给的范本都四
段,这四段中只有第一句话是有意义的,其他都是赘字填充,就算第一句话有意义,四句
连起来也是不知所云,就算整篇文章每句话看起来词汇用的很顺,但却毫无内容。
讨厌国文科考试就是这样,认真写在第一段分析题目时题目就爆炸了,但国文科最不喜欢
这种写法了,老师会认为挑战他们的权威在质疑老师之类的。
假如拉(若不是这样当然我这里的批评可能就失效了),中文系都是这么训练学生的话,中
文系倒了对台湾才是真正有帮助,才不会整天只会学习如何练疯话,背后则是僵化的道统
和封建的社会秩序来看待事情和任何的问题。
后来看一下成绩,这样写申论总分60分我只拿到28分
去年地特国文看到这题目(也觉得不会上,报花东区只录取两个六七十人考)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但是人性和基本需求却是一样的。《孔子家语・颜回》说:“达于
情性之理,通于物类之变。……若此可谓成人矣。”指出:能具备通达人情与物情,了解
一切现象变化的感知和思考能力,才算是个才德兼备的人。在瞬息万变的当代社会,尤其
需要具备这些素养以分辨厘清,站稳脚步。
请以“通情达理、明察事变”为题,举自身的经历、观察为例,作文一篇,申述己见。
去年地特这题作文题目最好写的方式是拿劳思光的东西出来,但我没有而是直接拿工业化
社会西方发展出社会学对照新儒家的无能来写,然后骂新儒家就是没有理解现代社会的能
力又要跨界对其他学科指点,导致被赶出历史学界甚至哲学界的实例来论,最后说明不审
时度势,就没办法了解现象变化和思考能力,也就无法通情达理、明察事变了。
作者: lin91223 (starbutterfly)   2019-04-23 14:04:00
作者: bibimiffy (翻滚吧~兔仔)   2019-04-23 17:07:00
推。不过考试看到题目时就要推测老师喜欢看的类型,不然分数都很难看
作者: DaiRiT (戴尔特)   2019-04-24 14:16: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