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此篇原PO 根本对真正的文组所学有很大的误解
照原po的讲法,哲学系的产值可能在于可以写人生哲理的书籍带动大众思考
中文系的产值在于创作文学作品,让大众欣赏阅读
历史系的产值在于创作历史读物让大众认识历史或当博物馆导览员
但事实上从事上述职业,是不是读本科系影响很小,
写人生哲理书籍讲求的是会嘴炮能操作大众心理,而非需要很深的哲学知识
畅销的读物,也不用中文系专业知识,例如动漫 轻小说
博物馆导览员能也只要恶补背一下该博物馆展出的东西的相关资讯就好
(大一点的馆如故宫可能除外)
真正文组的专业知识,是很难传递给一般人的,理组的专业知识可以透过科技产品
使一般人有感,但文组在这方面很困难
举例来说,一般人欣赏名家的画作(尤其是抽象派现代派),多半只是雾里看花罢了
给他三流作家与一流作家的作品差异他根本分辨出来。
只有专业人士体会到其中差异而真正欣赏到。
另外文学系的专业如文字学音韵学等等,稍微专业一点的领域
基本上就是一般人根本不会接触到的世界。
近几百年,文史哲流派的发展,其实无形中离大众越来越远(以西方主流来说)
例如西洋古典文学,好比莎士比亚的作品,谈的大多是一般人与人的情感
大众比较容易能有所体会,但到十九二十世界,存在主义现在主义文学流派的发展
文学带有更抽象复杂的寓意,一般人也越来越难随便读读就有所体会
(例如某些诺贝尔文学奖的得奖作品)
通常变得只留给专业人士与少数感兴趣的人研读。
如果说文组没用,其实我不大同意,文组在某方面而言扩展了人类的精神世界
也人类文明有更丰富与奇妙的面向(尽管可能大众感受不到),是在物质生活以外的
但要说文组没产值,这是必然的,也是很难改变的
大众不会付钱给他们难以体会的精深的文史哲创作与研究
也不该为了讨好大众而扭曲原本的文史哲领域
平衡的做法就是大众文学归大众文学,学术研究归学术研究,纯文学归纯文学
我认为现状很好,没啥需要特别去改变的点
毕竟最开始的大学的理想立意本来也是为了学术研究 探索知识,而非为了赚钱存在
比较能改善的地方,或许就是向高中生坦承文组出路尴尬的现实
政治正确不要再用言语包装误导高中生,让他们做出自己的选择
然后适度减少文组大学部科系名额,反正研究所才是研究的主力
读文组就做好一箪食一瓢饮,甘于贫贱的准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