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oap726068 (肥皂)》之铭言:
两个原因:
1.常人对废死的第一印象
: 我一开始也是不支持废死,因为那时年轻的我是被感情所支配的人,会认为杀人者
: 就该去死。
会有这样的想法看到对废死的概念就会变成“废死就是让杀人者免死”,实际上这类
印象还可以简化成“就是让凶手免罪”或“就是放过凶手”。
连带“放过凶手”的联想还会达成“就是要原谅罪犯”,毕竟法院常常拿受害者家属
有没有原谅罪犯当作判决基准。
2.一些废死的脉络中牵涉到修复式正义
在大学中常常听到的废死理论脉络大概是这样的:“废死不是要原谅罪犯,而是要
……(代入几个比较司法实务或公共利益的理由)……但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原谅这些
罪犯……”
这种奇异的论述方式最后会引导到南非的转型正义去。而这很明显不是大众马上就能
理解并接受的一部分,唯一的效果就是被断章取义而已。
这时候如果反废死拼命戳“废死就是要受害者家属原谅凶手啦”,废死团体就会重新
讲一套“废死不是要原谅,但是……”根据黄逸豪的“不是……但是……”理论,就
会得出同样的结论。
当然如果有适当的舆论操作,废死也能扳回一城。比如说聚焦死刑的弊病,强调死刑
审慎的司法反而占用大量支出;比如质疑某些反废死提出的“唯一死刑”和“定谳后
立即执行”等理论,然后比照上面的模式把它打成所有反废死都这样想。
比如反问那些主张应该减少冤狱而不是废死的人:“你们为减少冤狱做了什么?”尤
其是把反废死的前任台北市刑大队长抓出来问他如何把凶手蒙眼、吊起、夹奶头、
灌水等刑求方式来要他供出上手还减少冤狱的。
这样大概能把双方打回歇斯底里的状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