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许多人批评早期父权或者男女不平等
但有一个现象似乎早期男女对彼此的门槛要求反而比现在低一些
举一个例子
杜聪明取了雾峰林家的女儿
然后早期也听到比较多
1.男生有稳定工作或者学历不错(ex:公务员、台电、教授),即使社经条件差,还是取到家境好一些的女性
2.而且根据从长辈的经验观察,那时女方会对男方提出许多要求比例相对比较低
a.有眼缘
b.有安全感
c.说话幽默
d.有上进心
e.有房有车
f.要有170cm
等等
这个大家比对自己家长以及亲友例子应该可以看到许多
但现在似乎比较进入阶级巩固的时代
如果女性外表尚可再搭配下面条件
1.女性是出生在都会区
2.国外留学过或者前段学校
3.家里资源充分供给,所以要出国、买衣服等等都至于匮乏
对于因为出身普通背景的男性,似乎比上一代不被青睐
a.不可能花大钱打扮自己,ex:头发1k、上衣3k、裤子3k、鞋子3k
因此在外表上即使整齐但是不会那么光鲜亮丽
b.因为家庭的或个性导致的社交训练较缺乏,因此说话也比较不幽默或有趣
c.如果看的地方不够,可能被认为谈吐视野不佳
d.身高不够
有abcd的其中几个情况,都可能被列为拒绝往来户
所以即使许多男性公务员、上市公司职员、教师、工程师等等都还是一直在找对象
感觉现在女性选择就比较偏向阶级复制的方式
好奇在上一代跟这一代相比
是因为更多人可以工作,不需仰赖男性
因此要求条件从
1.找到一个稳定工作男性就好
变成
1.1个人也不错为何一定要找对象
2.有更好才要互动/交往
还是有其他原因,有人能说明一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