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s man电影里面有一句话:这个世界是一座游乐园,小时候我们都知道的。但长大后,也不知道怎么了,我们都忘了这件事。
我一直把这个座右铭放在心上,甚至把它做成 脸书的封面照面(cover),一放就是2~3年。
出社会开始工作后渐渐独立,走向自己的个体。开始鼓起勇气去接触这座游乐园给各种设施:
探索世界=> 去澳洲打工、美国、印度、非洲。
探索工作=>做过打工仔(工地工人、直销、发传单、游乐场操作员、国小老师、工程师)
探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把妹达人(PUA)、高敏感人(HSP)、社交力学、开放式关系、沙发冲浪、帮助街友N次、免费程式教学。
探索表达能力 => 从社交恐惧症,不断参加陌生人的聚会(但有主题的)、上台分享、自介、演讲。(重复了N次),也为了练习说故事能力,录了好几支Youtube来讲故事。
探索恐惧=>高空弹跳、滑板、飞行伞、冲浪、SUP、跑酷、陈星合体操课、体验出车祸的感觉、一个人不规划机车环岛。
探索社会运动 =>拒砍7天假劳动部前抗议、血谏上书、街头小蜜蜂、打电话给立委表达诉求。
不断的在探索这个世界的游乐设施,一个玩腻了就玩下一个。同时不断的思考,企图理解这个世界的运作,找出真理、事实。
但渐渐的,突然发现这座世界游乐园我已经玩得差不多了,不再有新鲜感了。
外在世界好像就是这个样子,宇宙就是这个死样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课题。
追求成功、卓越、赚大钱,是永远追不完的,因为人永远不会满足,人性习于活在改进自己之中。
帮助弱势,那也只是单方面让自己感觉良好的作法,因为他们会是弱势有非常多的原因,你今天帮助了他们,你又能帮几天?
要从社会结构去改变?是。但是他们也负起一半的责任,因为脑、心、手、脚都长在他身上。他会成为现在你看到的弱势,都是一种长期累积下来的结果。
以前我觉得我站在社会上的中高阶层,所以我很喜欢帮助人,所以之前我获得很多掌声。
但现在我的想法是:
人类对于 帮助比自己弱小的人会给予掌声,是因为当有越多这种人出现,越对自己(整个人类的生存)有利。
我发现人类其实很渺小,当着眼于“全人类”时,能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当着眼于宇宙时,做了什么事情好像不重要了。
我知道的是,宇宙本身是无意义的,但就端看于自己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情,赋予它什么意义。
也就是:不管做什么,只要自己觉得开心,那就好了。
因为生物天性的关系,还不想死,但总要让自己还能 舒服的活着。想到艺术、设计、学习类的东西,是探索不完的,所以最近花比较多心力在这上面。
也多了运动,因为发现运动、流汗、走路,是维持自己情绪舒服的重要元素。
不过偶尔也是会想起以前那种对世界游乐园充满了热情的自己,觉得当时真的常常很快乐,也常常很沮丧,情绪正负起伏很大。
但现在好像变成很多事情都不在意的状态了。
想请问,有人有这种经验吗?有建议吗?
尼采说人的精神生活有3阶段,一开始是骆驼,背上承载着所有人的期待,也以满足社会期待为自豪。第2阶段可能会变成一只狮子,把社会给的“我应该…”通通撕掉,只想着“我是否想要…”,追求自我。第3阶段可能会变成一个小孩,代表着在自己的世界里玩耍。
但有时候还是会怀念起以前对生活很有热情、很有重心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