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标题:《八百壮士》到《目击者》 拟音师胡定一声声入耳40年
新闻内容:
音同此声‧声同此景
自助理一路做到音效师, 2015年以“中影制片厂声音部副理”一职被迫退休的胡定一,
40年电影人生虽然中止在历史因素的无奈巧合,但在“拟音”(Foley)领地里,他早写
下无以磨灭的篇章。
1952年出生于台南卫民街,胡定一五岁时父亲病逝,“他是宪兵中校退伍,病逝后他军校
朋友建议我们搬到台北互有照应,我们申请‘眷舍对调’搬往建国北路、南京东路‘建国
新村’,就在今天‘袖珍博物馆’附近。”
与“电影”首次接触
与“电影”第一次接触,来自孩童时模糊记忆,“那是日本军营改造的眷村,每人家里都
有多隔几间房间租人、有时也租给剧组”,胡定一回忆,他还记得有个国外剧组来建国新
村拍纪录片,需要小朋友当人肉布景,他就在那边坐着不动当临演一下午,“年纪太小完
全看不懂他们在干嘛,只知道坐一下午就有50元可以拿。”
退伍后投考中影,一开始只是胡定一的人生备案。
“退伍前我哥在《中央日报》看到中影招考,建议我在金门待退没事,拿几本书边念著准
备也好,那还是明骥当中影厂长的年代。”
800人取40人
当年胡定一考了国文、英文、三民主义、化学,“投考时不分类科,三民主义是必考题,
考化学是因中影有冲印部”,他从800人考试脱颖而出成为40人录取名单。
“我其实想考大学,只是未录取”,胡定一没有太把日后业界覆于其上的“国宝级拟音师
”美誉看太重,“姊姊、妹妹毕业于北一女,哥哥也是建中、台大,家里3个小孩都念到
硕士毕业,就我一个高中毕业。”
1975年退伍同时报考“大学夜间部”与“中影”的胡定一,分数差之毫厘同“大学”之门
擦身而过,却与电影世界擦身相遇、交错辉煌人生,一脚踏入“录音”领地,浸淫40年一
步未离。
“跟现在很像,即使你大学念电影,也不会教什么录音、音效,到业界每人都归零学起,
从场记、助导、副导、导演陆续爬”,起初胡定一考进中影想主攻摄影,无奈因近视止步
,“有时镜片起雾容易失焦(out of focus),学长要我改在灯光或录音择一,就选了‘
录音’跳进来。”
学徒日子
当学徒的日子,胡定一早晨8点半一定抵达办公室,“把真空管打开暖机预热,那还是类
比讯号年代”,他称中影师傅严厉但不打骂,所受日本教育让师徒一脉都有高度纪律,“
老师傅9点到就好,但8点40就看他们都在办公室出现。”
暖机完成,胡定一跟着师傅开始一日生活,“有片子进来一路做,助理人手不够时,早班
是你,晚班也是你”,胡定一最晚曾工作至凌晨3点,“师兄大约深夜11点下班”,但隔
天仍准时8点半开工。
“早期台湾有4组专做Foley的团队,台北那时录音室很多,国片也兴盛、片源丰沛,一年
1、200部都要大量配音员、效果班”,当年那4个效果班若来中影做片,胡定一的师傅都
告诉他“没事就去听一听”,胡定一听进去了,开始在旁观看、低调笔记认真学。
逐步淘汰的年代
80年代初期,侯孝贤、杨德昌领军台湾新浪潮电影时代开启,Foley逐渐被淘汰,“那时
想要什么,自己就在现场加一点声音进去录就好”,效果班一个一个被迫收摊。
坚守Foley领地的胡定一因在中影任职,“我是幸运的,中影片源虽然没落,至少有固定
量可接。”多年后时移势转,胡定一仍受不少导演爱用,持续邀他为《翻滚吧!阿信》、
《总铺师》、《德布西森林》等作品精制拟真声音。
最终静谧
“哪一行都是技术学越多,对自己越有好处,学到都在自己身上,没人抢得走,只要你没
偷懒,用力学,不管你做放映、声音剪接、录音、Foley每一块都是一样,撑过都是自己
一片天。”
就在电影制作架构的崩解瓦砾之下,自1975年首部Foley作品《八百壮士》到近期热夯国
片《白蚁》、《目击者》,胡定一孑然一人,迎向“台湾硕果仅存拟音师”的最终静谧。
新闻连结:https://goo.gl/RRHdQ9
心得:
这好像也算传统技艺的一种XD
觉得这些工作都是很有意思的
只不过时代在演进
所以不得不放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