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续谈同志家庭养育: 回应杨、金教授

楼主: microXD (XD)   2016-12-22 14:35:47
苹果
http://m.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1222/1017880
续谈同志家庭养育: 回应杨、金教授对完善文献引用的双重标准
曾淑贤/中原大学特教系副教授
近期台湾社会对同婚修法激荡出在许多领域和层面的激烈论战,笔者前次撰文尝试说明为
何同志家庭养育是完全没有疑虑的观点并非无庸置疑。也在上周得到来自杨佳蓁与金光两
位学者的指教。笔者想再次透过此文回应来说明双方在论战当中常容易落入的双重标准,
无论是来自社会对LGBT族群的偏见,也可能来自有既定立场学者的批判。但是唯有跳脱这
样的双重标准,我们才能对此议题有理性而民主的对话。
各种结构的家庭都需要良好的支持系统
感谢杨、金两位学者对拙作《同性养育对儿童无影响吗?》一文的指教,也欣见双方至少
有两个共同点。首先,我们皆认同目前的研究方法并不完美而有不同程度的瑕疵,包括,
个案少分布又广、议题敏感取样困难、难以配对或施测等(Eggebeen,2012)。只是支持LG
BT的学者会认为其结果仍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反方的学者则认为有严重瑕疵的研究
就算累积再多也无法更了解真相,著名的金赛光谱过度偏态的样本所产生的谬误就是很好
的例子。
其次,我们也皆认同传统家庭的亲职教养功能并非完美无瑕,而同志伴侣也可能提供孩子
良好的成长环境。各种结构的家庭面对生命不同阶段的危机因子时都会需要支持系统。不
过,对于同志家庭的青少年同性倾向高于同侪的三倍以上,杨、金两位学者有所质疑,并
指出Schummꀨ2016)文中有提到“至少有150名学者响应(echo),并无此差异(p.22)”。但
是Schumm的讨论其实并未停在此处,而是继续谈到目前相关研究虽然少,还是应该要更加
深入地检视那些不一定政治正确的事实(“wading into these deeper waters”where po
litically popular findings might not always be found in reality, p. 29)。
完善文献引用
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所收集的70多篇研究,其实在作者有很高的重叠性,光支持LGBT的UC
LA Willima’s Institute团队的研究就达半数以上,立场相当均质。而且其对这些研究
并未就议题作分类比较,也轻巧带过样本问题,因而笼统地得出整体没有差异的结论。
再以两位认为较可靠的Crawl, Ahn, Baker (2008) 来说,此文筛选出19篇论文的标准仅
须符合有比较组、有统计值、只发表过一次这三点,其实严谨度非常粗略。其中收录的研
究都在2005以前(1979-2005)。但众所周知,2005年以前对同性伴侣养育的研究几乎仅在
儿童期,缺乏长期追踪结果、样本偏态严重、且缺乏配对(Eggebeen,2012)。
相较之下,Schumm (2016)的文献回顾共收集了几百篇正反方立场的论文,涵括许多较新
的结果,光2015一年就15篇,并按照议题分类然后依正反方意见深入地比对探讨。其脉络
清晰论述详尽,十分令人钦佩,也发表在具双盲审核的期刊。但两位学者质疑通篇文献回
顾仅因为Schumm曾为其所收集的一篇研究 NFSS(New Family Structure Study, Regnerus
, 2012)作过收费咨询委员。令笔者纳闷的是,难道一位教授担任过某学生论文的口试委
员,就不能再收录后者的论文于文献探讨吗?
双重标准的批判
社会学者Smith在其书中(The Sacred Project of American Sociology,嘢xford Press,
2014)形容LGBT学者正在进行的是对抗社会不公的圣战,因而即使知道虽然整个领域的研
究都有限制与瑕疵,仍往往会对与其意见相左的学者用双重标准加以严厉鞑伐。被杨、金
及许多同方学者点名为 “恶名昭彰”的 NFSS (Regnerus, 2012) 研究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Regnerus是德州大学社会系教授,他的研究曾两度获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
n选为杰出论文(1999, 2001)。根据 Eggebeen(2012),Regnerus 的NFSS研究对这个领域
的贡献在它是第一个针对同志儿女长大至青年期的研究,并且其抽样是有史以来最大且最
具全国代表性。此外,他也列入了对不同家庭结构的比较。
Regnerus发现在排除年龄、性别、种族、教育、收入等因素后,单亲家庭与父母亲有过同
性恋经历的个案在许多指标上皆明显处于由双亲养育之同侪的下风,而单亲家庭孩子的表
现又略优。男同性恋伴侣的孩子和同侪有11项差异,女同性恋伴侣的孩子共25项,包括教
育程度较低、高自杀念头、被性侵经验(加害者身分无法确定)、忧郁症、性病、被逮捕经
验、较低异性恋比率、伴侣人数较多等等。Regnerus在文中仅谨慎地呈现组间差异,并未
意图作因果推论(I have not and will not speculate here on causality, p.766)。但
是许多批评者认为Regnerus的结果归咎于同志父母且未考虑家庭变动的影响。其实,由于
家庭变动会牵涉到复杂的家庭结构改变,是许多研究尚未能处理的议题。
NFSS(Regnerus, 2012) 还有一个被鞑伐的重要原因是一部分经费来自保守派基金会,被
质疑其立场将影响研究结果。相较之下,先后捐赠八百万美元给William’s Institute的
创始人本身就是LGBT最大倡议机构之一Gill Foundation的成员。而此基金会每年投入几
亿美元为LGBT倡议,也是Willim’s Institute的另一个赞助者,使其每年可以支持数十
位学者大量发表支持LGBT的论文。其重要成员Gates就是与上百位学者联名发表公开信抨
击NFSS的发起人。若以同样的标准来看,这样的关系是否也需要被用来检视其所发表的研
究之可信度?
盼望我国学者应更加审慎于研究本身的品质与思辨,避免这些双重标准的批判与污名化。
关于家庭变动的数据与影响
回到前述的NFSS研究 (Regnerus, 2012),有趣的是,后来支持LGBT的学者 Rosenfeld (2
015) 分析同一批资料并重复相同方法,得到类似的差异,却没有受到同等的严厉批判。
然后他进一步纳入家庭变动因子分析这些差异。结果和我前一篇所举的研究Potter(2012)
一样发现家庭变动可以解释大部分的差异。
Rosenfeld排除家庭变动后,男同性伴侣的孩子和同侪差异减至剩5项,包括较高自杀念头
、忧郁症、性病、女儿较多同性伴侣等;女同性伴侣的孩子只剩2项,即较低异性恋比率
和较多位同性伴侣。
在学界已逐渐发现家庭变动的重要影响的背景之下,自诩为最严谨的LGBT研究机构的Will
iam’s Institute (Bos, Knox, van Rijn-van Gelderen, Gartrell, 2016)竟然选择从
个案中排除有家庭变动的孩子。并仅用简单问题来呈现儿童成果(见笔者前一篇文章)。美
国文化普遍认为做功课是孩子自己的事,所以“您的孩子做功课需要多少协助”这样的提
问可能根本是无效的测量。这样严重的瑕疵却未见任何批评。
至于同志家庭有异常显著的高变动之原因仍待厘清,尤其是女同志,Rosenfeld(2015)提
出主要是因为丧失监护权。不过,无论是出于LGBT身心特质的脆弱性或社会歧视的环境,
支持系统与配套措施都非常重要。
结语
同志家庭对孩子发展和性倾向各方面长期影响的研究尚未有定论,仍需要更多严谨且具代
表性的探究。但它的意义不应该被解读为肯定或否定同志家长的能力与爱心,或强化对少
数族群的污名与刻板印象。但是这些有可能实际影响孩童未来的风险,虽不需刻意放大,
却也不该被刻意忽略。
例如此次修法争议中,尤美女委员提案要法院刻意“不得因收养者性别、性倾向、性别认
同等理由而有歧视对待”,似乎让人以为同志伴侣的平等权益可能比孩童的最佳利益更为
重要。这样未经仔细评估就认定同性伴侣养育一定与异性恋家庭完全没有任何差异的观点
,显然过于武断。笔者期盼社会大众与专家学者能有更开阔的心胸互相聆听,而非用立场
和双重标准彼此批判,才是我们社会能走向更为理性对话的开始,也才有机会找出利己与
利他的重叠面,作出成熟的政治判断(刘毓秀,2015)。

心得:
副教授的前篇文章及问题还有样本非随机抽样,个案通常是高社经阶级,个案通常是女同
志家庭,调查时...
https://www.ptt.cc/bbs/WomenTalk/M.1482171865.A.677.html
对教授的看法有异议的不防直接写给苹果提出论述
身为知识份子更应该有探究真相的义务,况且法案中那么多有疑虑的地方尤美女都没有详
细的加以说明,连影响评估报告都没有却偏见的说一切没问题,有哪个已开发民主国家同
性婚立法是连影响评估报告都没有!
精神科医师许超彦也说:
照顾同性恋也照顾异性恋,同性的的生活不容易,他们希望被社会接纳,“我们接纳他们
,但不代表完全认同他们的所作所为!”
精神科医师沈政男对专法保障同志权益也是不反对的
再来看看一位同志的意见,他是反对反对合法收养或人工授孕
[没错,我是同性恋,我反对同性恋合法人工受孕及收养小孩,原因很简单…‘你(妳)有
高度意愿当孩子的父亲或母亲,但孩子有意愿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被受质疑与异样眼光吗
?’…
这是一个很基本现实的状况,成为同志身份的同时,就已经看见自己被受多少眼光与歧视
,甚至自己还需要定期在每年的几月几号走上街头做同志游行,这些行为是不断的想要来
告诉别人,我们要求人权、要求平等、要求不被歧视、要求许多许多公平论…当你(妳)是
大人的时候,都需要承受这一切压力的时候,为什么只为了贪图自己的权益而忽略了孩子
在未来的生长环境?自己在选择同性恋这个性向的时候需要出柜的同时…就已经需要跨出
很大的一步,为什么不思考孩子小小的心灵,会如何被看待?
我很爱孩子,也曾经和自己的伴讨论过生孩子或收养小孩的事,但我始终打破不了所谓的
心结…教育自己的孩子很容易,但教育不到别人家的孩子,我明白如果有一天,我的孩子
需要群体生活,他(她)的身份是同志家庭成长的孩子,对外也许说明的依就“平静”,但
这样“平静”的言论又要自欺欺人到何时?目前为正常夫妻收养的孩子,长大了还是会不
断询问自己的身世,而且可能还未必接纳著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这种种状况在一男一女
夫妻制度下都有可能发生的困难,为什么还要让身为同性恋家庭下的孩子承受与面对?
不断推动“合法收养”、“合法人工授孕”的团体站在谁的立场思考?我相信每一个人皆
平等,且够有能力教育并抚养孩子,甚至我也认同不管什么样的家庭结构所教养出的孩子
都可能是优秀的!但~没有任何人有把握对其他人的孩子施于一个“正向观念”的教育,
该如何宣导教育他人“我的孩子只是在不同家庭结构下成长,请不要对他(她)有所歧视”
…请问教育得完吗?从幼稚园?到未来的每一步吗?…我们同志运动了多久?还是依就不
断不断运行着社会运动…喊著许多的口号、思考着要求更多的权利,抗衡著许多法令政策
…那孩子的环境呢?怎么抗衡?叫别人的孩子闭嘴?叫别人的孩子要正常看待我的孩子~
曾经我与相关同志团体讨论此问题,且此同志团体还是某促进会…她认为这是社会的问题
,应该将问题丢回给社会环境‘为什么会有歧视?是社会应该被教育’,的确…社会本该
需要被教育,但请问…国民教育这么多年,还不是教育出许许多多的人渣,杀人放火弑母
的,难道还要期待教育社会什么吗?这是一个社会规范的结构,有某些规范是浩瀚无穷的
,就算有许多的社会运动或许还是屹立不摇的~连国外有合法收养或合法人工受孕的同志
家庭,出门在外依就需要备受关注,还需要群体的在某个地方生活…例如:某州(市)就是
同志区…,请问,合法了就能让孩子保有相对的成长空间吗?就可以证明同志家庭的孩子
可以安逸平稳长大吗?
我就自小身为单亲家庭,小时候连单亲这样平凡再不过的结构都要被笑没有爸爸,不如反
观“同志家庭”~
相信每一个人都有成为父亲或母亲的能力,我更坚信每一个人都能良好的教导自己的孩子
,但我更相信社会环境会让孩子受更多的伤害…他(她)等著面对群体生活里也许碰到被笑
、也许被歧视、也许…被高度怀疑是爱滋散布者 (言重了)…但这一切的一切,高喊著合
法收养与合法人工授孕学者,想过幼小心灵的成长过程吗?你(妳)们明白从小被嘲笑的感
受吗?你(妳)们能时时保护着孩子不被排挤吗?你(妳)确定他打从心底的愿意和同志家庭
生活着吗?~还是…你(妳)们只是图著自己权益抗衡著?还是你(妳)们只想证明自己有亲
职能力?…
可以试试想想幼小孩子的成长吗?
报导中提到:‘小逸认为,异性恋家庭会养出同性恋小孩,同志家庭也会养出异性恋小孩
,性倾向不等于性别认同,也不等于性别角色;法官、社工认为小孩日后可能遭歧视,是
倒果为因,复制歧视。’…请问,如果妳的孩子需要面对这样的环境,妳应该如何解决?
妳会怎么解决?妳该如何保护妳的孩子?这些事妳都想过了吗?想清楚了吗?搞懂了社会
给的压力了吗?…请问小小年纪的孩子搞懂了社会环境了吗?妳知道正常家庭父母亲离婚
都有可能会造成孩子人生中有多大的伤痛吗?
报导中又提到:‘出现夫妻虐待孩子、疏忽孩子照顾的案例,所有法官与社工人员必须认
清,一纸“结婚证书”既无法保证夫妻同心,更无法保证两人会善待孩子。’请问…谁又
能保证同性恋者会善待孩子?这不也是拿着无凭无据的“认同”当作一种诉求而已吗?就
如同有“保护令”就真的可以保护被施暴的个案了吗?…这不也是一种拿着“负面”持着
抗衡的心态吗?…
以上均高喊着要政府不要先否定同志收养应有配套措施,我倒想反问…你(妳)们这些高喊
反歧视的人,有没有自己想过配套措施了?自己是不是真在在同志身份中“全然出柜了”
,自己是不是已经去衡量过要用什么样的心态与能力为自己未来的孩子捍卫主权,以为有
法令就可以保证你(妳)的孩子吗?……试问,孩子在未表态之前,要不要听听这些孩子可
能的想法?难道都要非发生了问题再解决问题?…自己要糖吃是不是应该先想好糖应该怎
么做?而不是又把问题丢回给政府!~既然高喊认为自有能力的同时…也让能力张显出来
呀~不是吗?
语末,我还是要说…‘我是同性恋,但我反对同志合法收养与修改人工授孕相关法令’~
我爱孩子,更希望孩子能在安逸又平顺的环境下长大!至少…你(妳)没有明星的光环保护
着你(妳)的孩子,你(妳)也不能很臭屁的说我妈妈是蓝心媚…那你(妳)能有的只有耐心的
去告诉自己的孩子“观念”与“社会现况”…可是外在的环境却不断不断不断的给压力、
给眼光、给歧视!又想因为这样捍卫几年?又想这样抱着你(妳)幼小的孩子上街头抗议吗
?]
专法落实保障同志也实现婚姻平权,就好像“劳工”用“劳保”,“农夫”用“农保”,
用不同制度,让大家的权益都得到保障了。
虽然很八古但还是补充一下,就目前释宪的理由书来看,婚姻的定义是一男一女,许多法
学教授也提出直接修民法改变婚姻定义有违宪疑虑的观点
举例九十一年十二月十三日做成释字第五五二号解释,理由书写到:
一夫一妻婚姻制度系为维护配偶间之人格伦理关系,实现男女平等原则,及维持社会秩序
,应受宪法保障。
部分同运人士批评早年许多一夫多妻的重婚,婚姻定义并非一父一妻
但民法第九百八十五条于民国七十四年六月三日修正前,先前婚姻得撤销后婚,所以早年
的一夫多妻是因为大老婆没有提出撤销,民法立法之初婚姻本就是一夫一妻
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也规定“有配偶而重为婚姻或同时与二人以上结婚者,处五年以下有
期徒刑。相婚者亦同。”
最后以梅克尔对婚姻的看法做结(联结同上)
作者: PUTOUCHANG (自己的废文自己发)   2016-12-22 14:37:00
来, 开战囉
作者: monkeyeden (吱乐园)   2016-12-22 14:38:00
上班了喔!今天有点晚耶!
作者: nono1234 (未央)   2016-12-22 14:39:00
我怎么觉得有点早
作者: james13112 (宇宙级边缘人)   2016-12-22 15:02:00
现在只要是新闻都要先看ID
作者: halulu (I'll be there.)   2016-12-22 15:02:00
头嘘
作者: a2396494 (xihuan7814)   2016-12-22 15:02:00
你说没有证据显示他们不会虐待小孩,可是你也没有证据显示他们会虐待小孩呀,为什么不给他们一个机会尝试看看呢,一边限制他们不能做,又一边说他们不可能,这样不好吧~
作者: a2396494 (xihuan7814)   2016-12-22 15:03:00
嗯…现在才看到你之前就被我拉黑了,嘘一下
作者: skyviviema (天泽)   2016-12-22 15:55:00
多希望这些反同者对于异性恋家庭也能用同样严格的条件管控一下他们是否有资格生下一代 这样对社会更好对吧
作者: bismarcp (The Stars,Like Dust)   2016-12-22 16:25:00
要是异性恋结婚生小孩之前也有这么严谨的检查就好囉
作者: HayaSan (哈雅)   2016-12-22 16:41:00
一下扯多P 一下扯虐童 真正的被虐儿出现在社福单位时你在哪里?
作者: contrav (魂斗罗V)   2016-12-22 16:49:00
可能在教会圣灵充满吧
作者: ru899 (爆米花)   2016-12-22 16:58:00
刚开始没注意 看到一半才拉上去 果然是微叉滴
作者: winniekuma (Kuma)   2016-12-22 17:11:00
同志讨论区都会有个人气讨论版是约炮专区 有够精彩的
作者: ru899 (爆米花)   2016-12-22 18:04:00
有男人的地方就有约砲吃鱼喝茶的讨论 请见各论坛西斯板面其他的专业论坛网站就不说了,西斯板长年稳居ptt热门人气板前十名刚刚点进去 正在热烈讨论约砲话题还有干线上游戏女生跟壮女生的事异性恋可以关心一下自己的世界精彩就在你身边,不要一直觉得同志好多姿多彩至于想要看纯洁生活的 欢迎到拉板搜寻关键字 死床,让你发现同志柏拉图之爱也很极致的
作者: a0931884572 (莳生)   2016-12-22 19:00:00
楼上在讲eyny啊 也蛮精采的各种情侣3p 野外 多人也没有比较逊色 不过呢 正常人哪会对他人的性生活指指点点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