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是女森吔:台湾女权高涨,男人好苦?
http://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1801943
从小我就是一个“娘娘腔”,瘦瘦小小,力气也很小,不过我很喜欢运动,还参加了拔河
队、田径队,因此认识了很多擅长运动的女生。国小时,这些校队女生的力气都比我大,
学姊也没有因为生理差异而跑输男生,甚至比男生更快。
所以,在我长大的过程中,从来不会有“平均而言,男生的力气比女生大”的思维。我一
直觉得,从来都只有人的生理差异,而不是“男女”的生理差异。
长大后,上了大学、研究所,进入职场,我才发现身边原来有许多“你是男生吔!”的期
待。
打排球,男女混打时,不分男女,总有人说:“你是男生吔!怎么可以拦女生的网?”办
公室需要有人搬重物时,也会有人说:“男生!来两个男生帮忙搬!”看到蟑螂时,更是
“你是男生,快帮我打啦!好可怕!”这种“因为你是男生”的情况不胜枚举。
我们社会的价值观就是如此:男生,等于强壮、力气大、反应快、粗活、理工科;女生,
等于弱小、力气小、反应慢、细活、文组。
说到这,我简直不敢相信,直到2016年的今日,我仍写着最传统女性主义、一直以来向社
会控诉的性别二分、男强女弱的价值观。
台湾性别平等吗?还是真的如某些反女性主义者所言:“性别很难平等”?
男人的觉醒之路
台湾的性别平等路径,从三十年前一群女性主义者成立的各种妇女团体开始,直至台湾民
主化后许多女人进入国家体系,掌握权力,制定各种暂时性的权益保障措施后,女人处境
才渐渐有所改善。
性别平权的法案相继立法,可谓真正的“有吵有糖吃”。但“有吵有糖吃”从来都不是“
无理地要求糖(权利)”,而是争取“应该拥有却被剥夺的糖”,例如:投票权、参政权
、产假……等,所以我一向乐见透过国家的力量,给予不同的弱势保障,架构出一个合理
的舞台,让所有人都能不因为身分的差别,能够在这舞台上得到公平表现的机会,并且过
著更好的生活。
奇怪的是,女性意识的抬头,在让新一代女人可以过得更自在的同时,却也让不少男人感
受到压力,直批“女权的过度高涨”压迫了男人,使男人成为弱势。
“男人成为弱势”是不是因为“女权过度高涨”,并无任何逻辑上的直接关系。女人争取
权利,并非建立在剥夺男人权利之上,这也从未是妇女团体的诉求。
男人渐渐觉醒,发现身边的女人(及许多性少数)都很积极争取权利,自己好像相对成为
弱势。其实男人之所以感到“受压迫”,是因为男人本来就在压迫之中,如:男人一定要
——(一)、强壮、力气大、搬得动重物:(二)、当过兵才是真男人;(三)、对女生
体贴、温柔才是新好男人;(四)月薪五万以上,有车、有房,才会有女生要……等,族
繁不及备载。
有些男人,不觉得这些事是压迫,而是一种“身为男人的责任”,如同他们认为生孩子、
做家事、温顺乖巧是女人的天职一样。但是,我们这个社会已经鼓励女人解放,走向自主
,却鲜少男人觉得“男人的责任”是加诸在男人身上的枷锁。在不少男人心中,“男人的
责任”不但没有成为压迫,还反过来成为“扛下来就是真男人”的阳刚认同。
男人的敌人,不是女性主义。往女性主义身上泼脏水,并不会让男人过得更好。我们共同
面对的,是一切未跟上“平权观念”脚步的人事物。
举例来说,很多女人会说:“我爸爸跟男朋友都对我很好,小时候家里长辈也都很照顾我
,我没有感受到歧视或压迫。”也有很多男人会说:“我对女友很好呀!她要什么我都顺
着她。”或“我把女儿捧在手掌心当宝贝,小心翼翼地照顾她,拉拔她长大。”结尾都是
“我怎么可能会性别歧视”。
这些话,换成某些艺人的口头禅就是:“我身边有很多同志朋友,怎么可能会歧视同志,
但是……”差不多就有87分像。
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接在“但是”之后的话。但是…“女生跟男生就是不一样”、
“女生力气就是比男生小”、“我只是担心女儿晚归所以限制她”、
“我只是觉得我女朋友穿太露被别人看不大好,所以希望她保守一点”、
“同志是不是可以跟异性恋共享婚姻可能还要再考虑”。
接在看似政治正确话语之后,数以百计的“但是”,就是我们要面对的“未竟之事”。毕
竟通往地狱之路,都是由善意铺成的。
我常在想,我到底该如何面对那些“但是”与“善意”?
每当“你是男生吔!”或“人家是女生吔!”的情境出现,我总有满腹的不甘心。力气小
的人,难道不能分几趟搬,或是两个力气小的人一起搬吗?就算是讲求效率,难道男生的
力气就一定比较大,能比较快完成搬东西的任务?
大学社团被分配到粗活就一定是男生做,有一次我忍不住反击说:“为什么粗活都是男生
?女生搬不动,多几个人一起搬,难道不行吗?我来重新分配工作项目。”
女生夜归很危险,难道男生夜归就不危险吗?女生夜归危险是因为什么?如果是因为怕男
生性骚扰、性侵害,把女生关回家、赶回宿舍,就能解决性骚扰、性侵害之事吗?为什么
不是教导我们的孩子,不分性别,都应该要尊重他人的身体呢?
不过,大多时候,即便我心有不甘,反抗都不是我的首选。我深刻检讨我的乡愿,下一次
我会鼓起勇气反抗。
下次搬重物时,我会邀请女生跟我一起搬。遇到“非月薪X万以上的男人,我不结婚”的
女性友人,我会跟她说:“不要以月薪评价男人,如果适合交往,物质生活你们可以一起
努力。”
同样的逻辑,当女人“有吵有糖吃”时,男人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说“台湾性别已经
很平等了”,而是了解争取权利背后的原因。争什么?如何争?合不合理?是不是真的“
女权过度高涨”?制度的建立,影响的是所有人。
台湾性别平等的制度,已经越来越完整。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性别平等却始终七零八
落。台湾的问题,从来不是太平等、不是“女权过度高涨”,而是平等的观念从未落入日
常生活,包含:人际的互动、工作的分配、对不同性别的刻板印象。
就这一点而言,性别真的很难平等。唯有我们时时刻刻打开自己身上的“性别雷达”,提
升自己的“性别敏感度”,我们才能有一个新的性别秩序。
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