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好不容易没有再做关于高职生活的噩梦了,
为了回这篇文让高职的记忆有机会回到思考前沿似乎挺不智的。
我刚好考过统测英文跟指考英文。
在统测英文我的分数比“全均标”还要高十五分,在指考连底标都摸不到。
再从试题难度较低、授课时数较少观之,
“高职生英文(普遍)不佳”应是殆无可疑吧?
另一方面,相信商管、理工领域的高职生,
职场上对英文的需求应该不比高中生少,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英文的重要性快要能与专业能力比肩,作为一毕业便能投入职场的技职教育应当有所因应
例如效仿数学一科,按类组给予不同难度的教学,让特定类群有机会接触更高阶的英文,
可是他们目前享有的教育资源却跟其他偏重技术,较不需要英文的类群一致。
不去正视高职英文教育的问题,反倒拿孤例试图证明高职英文不差,
这到底是在帮高职生还是在害他们?
这也点出一个奇诡的现象,
即不管是高中方还是高职方,偶尔会在版友的言论看到一种奇特的现象:
“把个体/小群组的实力当成总体的实力,把个体/小群组的状况当成全体的状况。”
例如一直以来笔战最劲的高职优劣论,经常可以看见这样的论点:
“强者我朋友高职考上O大,但很多高中生考不上,所以高职>高中”
或是
“强者我朋友大学毕业年薪OO屌打科大,所以高中>高职”
这种推论法明明放到其他地方就能轻易见其荒谬之处,如:
“我隔壁邻居是隔月领二十万红利的工程师,所以每个工程师都领这么多。”
“我朋友40岁生了一个健康的儿子,说高龄产妇有危险是骗人的。”
但每次类似的文章总能看到这样的推文。甚至那篇回一年前文章的事主也是以此立论。
仿佛这种推论方式是根救命稻草似的。
都读到研究所了还习于这种带有认知偏误的推论法,
治学之人不该如此吧?
而且,最令女性版友感冒的“仇女”心态,有多少正是此种推论方式促成的?
“我遇到的女生都很公主,所以女生一定都很公主。真是可恶!”
“女生就是只喜欢男生买单不喜欢AA啦!我身边的都这样啊。”
与其说“许多人仇女”,不如说“许多人喜欢用这种方式认知世界”,
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