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个年代念企研所最热门的题目之一就是Marketing,
还记得有一次课堂上某个老师针对这个现象不屑地说:
“你们这些学生要有自觉,就算念到硕士,你们还是一样废。
什么东西都没卖出去过,还想做什么Marketing?
照我说,做Marketing前,你们都应该先去当当业务,学习怎么卖东西。”
且不论这位老师的见解是否正确,
却给了当时还不确定日后要走哪一条路的我一个方向。
业务有很多种,我当时想的是自己具备两种外语能力、检定考成绩也不错,
于是就立下了成为国外业务的理想,
感觉(自以为)“国际商务人士”听起来就很厉害, (X)
成天飞来飞去还能到处玩, (X)(X)
真是太~完~美~啦~ (X)(X)(X)
事实证明当然一切不是这么完美。
首先在“飞来飞去”之前,我必须要累积学习所负责的产品的各种知识,
这些产品以及上下游产品加工的相关知识是念商科的我在学校是绝对学不到的。
除了产品外,国外业务还要学的就是国贸实务了,噢噢是的这学校有教,
但是学校教的“实务”跟实务上遇到的“实务”依旧天差地别。
于是国外业务必须花很多时间在这些出货与帐款的细节上。
再来,身为B2B的业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担任窗口与桥梁。
客户对公司的炮火我必须概括承受然后再去对内开火, (X)
试着想办法解决客户的不满以及工厂的问题, (O)
总之就是天天被长官、客户、工厂追着砲轰。
好,熬过了这些,终于可以谈到出差了。
在第一次出差后我就学到一个惨痛的事实:
出差最爽的一刻,
就是上飞机前在FB打卡说“我要去巴赛隆纳了~”骗赞
(基本上是招来朋友的集体挞伐),
然后接下来出差的时间大多都是水深火热。
1. 长途飞机真的很惨
试想一下,当必须要飞到南美洲出差时,
首先我必须坐非~~~长久的飞机到米国
(中间通常会中停一站但是还是很久),
然后在米国排超~~~长的队伍过移民官手续,
提领行李出来然后再挂下一段行李,
接下来飞南美洲任何一国绝对又是超~~~长的一段飞行。
等到好不容易到了目的地,通常觉得自己又臭又脏面目可憎。
跟光鲜亮丽的商务客一点关系都没有。
2. 客户通常不在大城市
好,就算飞比较令人羡慕的国家,但客户的工厂通常都不在旅游景点。
举个我常飞的英国来说,谁会把工厂设在伦敦、巴斯、约克、爱丁堡?
当然都是设在鸟不生蛋的乡间以及不怎么美丽充满烟囱的工业城。
所以大多数出差的时间我都是待在…客户又脏又吵又热的工厂,
不然就是又冷又冻的仓库里验货…
3. 出差时,原本在台湾该做的工作还是要做
出差时平常在台湾要处理的各项琐碎鸟事不会因为我人在国外就消失,
所以一回到饭店、一抵达机场,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笔电开始处理公事。
平均出差时期每天睡眠时间差不多四小时左右,再加上时差问题,
每出差一次就觉得自己憔悴许多。
4. 绝少有自己的时间“旅游”
当然我不是说绝对没有时间,偶尔会议顺利,或是遇到白天很长的夏日,
跑完一天的行程后还是有机会看看国外的美好。
但机会真的很少,跟自己旅游的心情也完全迥异。
这么多年下来,朋友常常问我说“妳对欧洲一定很熟吧!”
但事实上,我只对机场和车站很熟,跟景点一点都不熟啊…
说完了这么多累人的事,但必须说这份工作还是有美好的时候。
谈成一笔大单时心中的成就感,
跑了很多想都没想过的国家心中的震撼(孟加拉、斯里兰卡),
以及珍惜每刻回到最爱的台湾与最爱的家人团聚时的幸福。
虽然跟当时的理想差距很大,但仍是一份我爱的工作。
※ 引述《DuncanHines (DuncanHines)》之铭言:
: 要做自己理想的工作十分困难
: 大多数的人大概都办不到
: 工作有可能待遇不符,工时太长,不符专长等等
: 现实与理想之间好像总是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