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带一群公务员去就可以发展地方呢?
因为经济规模
假如小镇内有五万人
公共汽车需求很小 路线很少 因此大概一个小时才一班车
而且老年人口很多 死气沉沉
因为投资案/迁机关
带来了一万个公务员
这一万个公务员的薪水相较于小镇上其他人都算是中上阶层
因为吃喝拉撒是生活必须 使得小镇至少拉升20%的需求
外食族增加 一间面摊每3个客人就有一个新客人
因此面摊收入变好了 因此等于他被加薪
有多的钱可以购买3c产品 所以门市也多卖了产品...如此循环下去
这叫做乘数效应
生意变好了 好赚 也吸引更多人想开业一起赚 外地人口也会移入
因此同质商家也会跟着开 民众选择也变多了
开始面临竞争 面摊就要做的越好吃才行
商机喷发下 一些按摩店 小卖场 也跟着开业 小镇的生活机能也就更完善了
这一万个公务员 有不少都是有家庭的 如果有人带着小朋友一起搬家
当地住宅租房/买房需求也会跟着增加一万户
教育的需求 让补习班数量增加 也提高了开设高中的诱因
教育品质提高了
而通勤的需要 使得原本一小时一班的车子 变成半小时就得开一班
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想要到镇上或其他乡镇就更方便了
就医也更方便
本地新的医院诊所也开业了
如此下去 图书馆 健身房 公园 ...陆续出现
一个有活力的小镇 生活机能充实 也因此吸引了企业来此地设厂
而且有许多劳动力 而设厂后 外乡镇的民众被吸引 也迁移到小镇
在这种情况下 也许整个小镇的经济成长率是10%
没多久就慢慢走到了 10万人的小都市
(极端的例子可以看 深圳 20年内就搞出个百万人口都市 非常疯狂)
原本这个小镇 也许连个公共汽车都需要地方政府补助才有定期班次
现在因为大量需求 各机关和企业学校之间的大众交通密集了起来
随着规模的扩大 私家车越来越多 停车也很难了
接下来就出现交通黑暗 开始要盖捷运...
相对于台北
公共汽车需求庞大 几条不同路线 距离其实没有很远
班次非常密集 路上非常塞车
台北市几乎随便一家小店 都排队
厕所也要排队
而实际上公共建设又不足
可是一个地方有必要搞到没走多少路就一间厕所吗
对比起乡下 走了几公里找不到一间厕所
这种差距 就是资源分配出现了问题
因为时间成本其实就是金钱
让大家都在浪费时间等待 就是损害国家的经济
一个都市规模走到这种地步 又暂时无法都市更新
人口又如此庞大 也代表这个都市陷入瓶颈 发展受限
首善之都 国家的经济领头羊 拥有实际上将近三分之一国家人口的首都陷入停滞
也代表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长慢慢陷入停滞
经济 就是循环性
回过头来看
乡下地方 还是有无数个小镇 连公共汽车路线都要靠政府补助
如果今天发展平均一点 让首都不要放在盆地 放在边边角角的位置
而是放在相对中间一点
那么 周遭就有更多的小镇可以加入这个经济循环圈
甚至成熟后 发展出自己的循环圈
具备足够的都市机能 成为副都心
这就是为什么得迁都的原因
而释放出来的空间 可以兴建新的大型设施 或者吸引投资案
缓解房价 兴建社会住宅 减少桃机负担 都市更新 等等
至于电力 海平面上升 天气 地理区位之类的理由就又是另一件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