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hanas (穷奇太子)》之铭言:
: 念语言学的,实在看不下去各种业余的想当然尔,
: 来认真澄清一下。
: 【警告:本文很认真而且很长,不适合纾压用】
简单回应一下好了。
因为说实在,我也看。不。下。去你的回文。
先跟板众们说明,我不可能像Lhanas先公开声明自己读语言学,
再用一整天的时间打一篇千元P币的文,
然后用各种颜色标示啦,排版啦,冗长的去表示文章的重量,
所以,想要因此觉得我的文章"唉唷这样不专业啦"的请便,
因为重点就是那些,
而老实说,我已经脱离了在大众论坛上如此费神的时期了。
-
对于MaYingJoe在他文中一些台语的附古之谈,
例如杜甫的"会当凌绝顶"就是台语口语的"会当"啦…云云,
你去指正,这没有问题。
但首先你讲到的
-
因此杜甫那句诗,其实比较适合用国语的“会”去翻:
“我会 (即我要) 登上那绝顶,一览四周低矮的群山。”
你反而提供了一个官话保留古雅词语的例子。
-
这是哪门子的"官话保留古雅词语"啦?
照你这样讲,台语“我会”Gua2 e7难道没有“我要”的意思?
为啥"国语"会比较适合?
-
再来,
一直以来都有人说,台语啦客语啦粤语啦是唐宋的语言,
然后就会有人纠察队跳出来说"只能讲保留,不能讲等于",
说真的,也不用去怀疑人家的智商啦,
说南方汉语才是古代语等等,这本来就是一种相对的指涉法,
事实上啊有谁会真的认为某个现今的南方汉语,
会等于跟古代任何一个帝王时期是一样的语言?
所以,每次看到提起这点就像是被触动到神经线的反应,
我都是啼笑皆非。
对啦,硬要说的话这也是可以抓语病来做文章的部份,
这方面我也懒得说了,由你去。
最烦的地方来了。
-
你在文中提到:
这边以李商隐的七律〈锦瑟〉为例: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絃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本诗以台语读,问题有两处,
一是“年”必须用文读音 ㄌㄧㄢˊ(lian5)
才能与“烟”ㄧㄢ (ian1)、“然”ㄌ一ㄢˊ(lian5) 押韵。
可能大家会疑惑用文读还是能押韵,这算什么问题?
这必须了解文读音的本质,
文读音是模仿官话字音 (且主要就是唐宋官话) 所产生的破读、又读。
台语读诗要用文读音才能押韵,
暗指了两件事
第一:口语的台语因自身音变,不完全符合唐宋时人的语音,
所以才必须透过以模仿唐宋官话而得的字音来达到押韵。
第二:唐宋诗歌押韵还是依据 (当时的) 官话,不是闽语,
尽管闽语可能比今天的官话多保留了一点当时官话的成分。
-
我先问你,
“唐宋官话”是什么鬼东西?
我发现你在文中用官话来指称Mandarin,
然后再用"官话"来暧味的指称唐宋的雅音,
你先是用公认学术用词的官话来指称Mandarin,
然后再借用它笼统的,类似"官方语言"意涵,
去指称唐代宋代的王都语言,
你的用意为何?
特别是在这种大众板,还是两性相关的板,
在这种地方,
根本没什么人会指出你用词上的狡黠,
不知不觉就被你带入了
"哦我们讲的国语叫做官话,哦唐宋官话,哦都是官话,嗯嗯"的认知,
看到真的是鸡皮疙瘩掉满地…
或许搞到还让人误会,
还以为受到胡语深刻影响的"国语"(北京官话)是一脉继承于唐宋雅音的语言,
搞不好看了你那段,还以为北京官话比南方汉语更贴近中古汉语咧。
然后,
唐诗用台语读来的合韵,
还是用北京官话来读比较合,
你知我知独眼龙都知,
就算你硬去找个几首台语刚好不合韵的诗来,
我也不知道意义在哪?
而且可笑的是你举起的这首诗,
用台西腔的台语,晋江底的老派偏泉腔,
部份并没有受到介音i的影响,使得ian变ien,
还是整首都押an韵,
你在这里表示只有四县客语读起来同韵,台语无法同韵
只是显露你的无知。
-
打到这里不知不觉懒了起来,
觉得讲那么多有什么用,实在认真不起来,
反正讲再多,你还是依旧就是那种调调,也不会改变,
然后对于板众,看懂这个中实虚的也不知道有多少。
好啦,
还是讲一下好了
你的问题,就是长期以来,就一直硬性的去管人家去介定语言的优劣,
当MaYingJoe就是站在“古典性、古诗词”的角度,
去评论台湾语较优、北京话较劣,
这是事实,连入声都没有的汉语,那个残缺三两下就可以讲过去?
而我提到的声母韵母声调的组合,台湾话多北京话超过一倍(约略2000比1000),
因此造北京话同音字太多,单音唸出来易混乱,
变成台湾话跟古语中,原本的单音节词,北京话大多变成双音节、甚至三音节词,
造成沟通层面,时间上、还有力气上的效率低,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也是北京话的缺乏,这也是事实。
而北京话做为中华民国政权的强制公众语,
有军队、政府、强制教育…,
现代用语,北京话可以讲,台湾话讲出来大众却无法明暸的部份比比皆是,
要从这个角度来论,北京话比台湾话优,这也是事实。
而你提到的"blabla不管语言受到什么原因,然后简化也是不论优劣"这样的,
对啦如果不站在古汉语的立场,也不站在沟通效率的立场,
单纯站在语言的变化来讲,
就是你说的“语言学”的立场,这也是事实。
btw
我可不会像你这样自以为的将“语言学”这三字,用它立场来替自己文章背书,
因为“语言学”这学科虽通常不会涉入优劣之别,
但也不会有什么"不能论语言优劣"的立场。
站在动词的细腻这点,
台语光是料理动词,就多达几十种:
炸tsuann3:炸猪油
乍tsann3:乍一下、乍鸡、乍白菜
糋tsinn3:糋鰇鱼、豆干糋
炒tsha2:炒米粉、炒涂豆
摵tshik8:摵仔面
炝tshìng:炝油饭
煎tsian(文):煎卵、蚵仔煎
煎tsuann(白):煎药仔、煎茶
炊tshue:炊便当、炊粿
煮tsu2:煮饭、煮食
熬go5:熬糖膏
烘hang:烘肉、烘衫
翕hip:翕一下、翕油饭
封hong:封肉、苦瓜封
芡khian3:芡芳
炕khong3:炕涂窑、炕肉
kun5:kun5猪跤
馏liu7:馏凊饭、馏粿
卤loo2:卤肉、卤卵、卤味
煨ue:煨猪跤、煨糜
煏piak:煏油、煏空、煏桌
焙pue7:焙焙咧、焙茶
炰pu5:炰番薯
熏hun:熏鱼、熏肉
磅pong7:磅米芳、磅番麦米
烰phu5:滒粉落去烰、烰圆仔
煠sah8:煠蕃薯菜、煠竹笋
燖tim7:燖补
炖tun7:炖肉、炖补
烫thng3:烫青菜
熥thng7:熥菜
滴tih:滴鸡汤
煡khit8:煡甜粿
爊、熝o5:o5-粉脏
要不要试着把这些都找国语来对应?
去印证一下,台语动词的幼路,国语的模棱两可?
站在这角度来比较语言的优劣,这不是事实?
说到站在文化尊重、平权的立场,
不该去指涉任何一个语言劣于另外一个语言,
从这个角度去看,这也是事实。
重点在于,你也知道,既然语言的面向不同,要论优劣也有不同,
那么又为啥不能“以某个面向比较不同语言的优劣”?
如果出发点、比较的基准点就己经够清楚,
又为何不能去比较优劣?
你一直以来都有这个问题,
“自以为的去认为别人就不该去比较语言高低”的烦人立场,
还够脸皮将整个“语言学”搬过来替自己那套"不能论语言优劣"背书,
特别是讲到台语比较优秀还是怎样,你就会不爽,
因为你是客家人,有没有混到外省我是不知道啦,
反正你是很拥抱北京话的,我也懒得说什么,
还是说,是因为在党校待久了都会变成这样,
都会变得哎唷,好"理性中坜"喔~
你文章很多其他弊病,再回下去也不用休息了,基本上到此为止,累了。
总之,说实在的,对于你长期以来的自以为,
我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厌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