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发现,每次当有人在说kpop多厉害多厉害的时候,
必然会去讲的几个点不外乎有:
1.从小开始培养舞蹈技巧
2.MV质感
3.演唱会规模、舞台技术..等等
但我们回过头去想想,这些被称为是kpop“很厉害”的要素,
都是与视觉相关的,也就是说带来给观众视觉方面的刺激,
然而回头检视音乐本身,或是音乐表演本身,
素质的低落让人不堪入耳,但观众似乎也不太在意这种事情,
反正kpop就是为舞蹈而生,为视觉效果而生,为商业利益而生,
名为kpop,现在却成为一种低素质商业音乐的代名词,
举例来说,我遍览kpop演唱会的影片纪录,
却发现找不到一句是现场真唱,全部都是靠对嘴预录,
吉他导线没有插,鼓组没有收音,
而音乐本身的生产过程就更不用说了,就有如工厂制造业一般,
直接用sop去大量生产一首一首无聊的“纯商业歌曲”,
小弟我曾经与某歌手打赌,
坐火车到站前的十分钟内写出一首模仿韩国的芭乐歌的主歌,
结果我赢了,那首歌最后竟然还很严肃的编曲录音,甚至上架,
最后还拿到各地演出,
蛮有恶趣味的,让大家知道这种流行歌多廉价多无聊。
但另一方面,我却还蛮羡慕韩国政府对国内音乐产业的力挺,
实名制的付费制度,让韩国的经纪公司都能够保有一定收入,
然而经纪公司本身如何分配这些资源,公不公平,
又是另外的课题了(真是恐怖的资本主义)。
最后再讲到观众的部分,
韩国音乐因为有idol文化的加持,粉丝们为了支持自己喜欢的歌手团体,
都会奋力让他们冲上排行榜,而做这些事情无非就是花钱去买音乐,
反观其他亚洲市场,不论是台湾大陆日本等等,
听众们似乎都已经很习惯免费音乐,
而使用者付费、供需定理这种事情,
在音乐圈是完全不存在的,很可笑吧?
所以当大众们批评台湾的流行乐时,
是否可以先想想,是谁让台湾的音乐变成这样的呢?
再厉害的人,没饭吃一样会死啊,
乡民们会同情中职的厉害选手们在台湾领低薪,
却不会去想到在台湾的厉害音乐人们,常常也是有一餐没一餐,
却还是为了理想,一路挺著继续做下去。
举个例子好了,前阵子youtube上点阅率冲到首页的台湾音乐MV,
大家应该知道是哪一支。
对啦就是婷婷不要停,
这件事实大家不会觉得悲哀吗,曝光率最高的是有史以来最烂的作品,
对大家来说看得很爽很开心,但对音乐人来说,
那种感觉就好像是坐隔壁考0分的小明上台大,
我努力考95分结果落榜的感觉,
“反正我乱做大家还比较喜欢,那我干嘛认真做?”
当然啦讲归讲,我们还是不会真的摆烂的。
我认为这跟大众文化越来越浅碟的现象是息息相关的,
这就跟上个月真相达文西事件背后所展示的意义其实也是共通的,
大众们什么时候才能看破这国王的新衣,真的是每个文化艺术工作者期待的美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