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http://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6077/1133959
日前台大及中研院团队历经3年研究,发现台湾地壳上下层都参与了500万年来的造山运动。这项研究成果登上了著名的《科学》(Science)期刊,其中第一作者是一位年仅30岁的女博士生黄梓殷。
这当然是一项十分杰出的科学研究成果,台湾媒体也同样以雀跃的心情报导这一项发现,只是焦点却不约而同地集中在这一位女博士生身上。〈台湾造山争论 台大博士正妹解谜〉、〈解开台湾造山争议 台大正妹登国际期刊〉、〈明星脸瑶瑶正妹 揭台湾造山运动谜团〉。正妹话题当然是许多媒体在拼经济时的吸睛工具,但是难道理工科就一定要是丑妹吗?瑶瑶或是正妹不该跟台大地科所扯上关系吗?不然为什么要这么的惊讶呢?
在这系列的报导中,媒体将焦点摆放在“年轻”、“正妹”、“博士生”这几个关键词上,我自己长期以来的观察是,在台湾如果科学新闻不加些这类辛香料,似乎撑不起是一则吸引人的新闻。但是长期以来这样的加料手法,至少很容易让大家有两部分的误解:首先,让人们误以为一项庞大的科学研究突破,仅是某些个人化的成就。其实在近代的科学发展中,多数会体现一种“大科学”的样态,即使是些微的科学进展,背后恐怕都是一群人、长时间、多资源的共同投入,很难仅是某些个人化的成功。
其次,把“正妹”跟“瑶瑶”放在标题,会让大家误以为“在地科所出现正妹”与“研究被刊登在Science”是一样的罕见与重要,这样对台大地科所公平吗?老实说,我曾经一厢情愿地认为如果科学家是丑妹的话,说不定会让台湾的媒体更愿意把焦点放在真正的科学意义上。不过,别傻了,这样的新闻恐怕就是以不见天日的下场作收吧。
在过去众多访谈新闻界朋友的经验中,我了解对于科学新闻来说,编辑要的是“故事”、“爆点”、“话题”,所以要嘛就是“台湾第一”、“世界最快”、“宇宙最大”这类的科学新闻,不然就只好用正妹、帅哥或是爱情故事来陪衬,才有机会攻上新闻版面。这么爱正妹,以前物理学界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的吴健雄博士,在那个年代怎样也算是正妹一枚,怎么都没有人为她编个剧本来谈论呢?台湾一年一度的“台湾女科学家奖”里面也不乏只是年纪稍长的正妹女科学家,怎么没有人为她们拍部电影来看看呢?真要扯故事,我们还真始终扯不出一个有意义的科学家故事。
媒体作贱科学研究的案例,实在让我不得不联想起,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国内“孝子”出车祸的比例就开始遽增,似乎只要有人死于非命,当事人都极有可能是“孝子”、“孝女”或是“善人”,加料的同情能让新闻更有卖点。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可怜的科学研究成果,似乎不跟花边挂勾就无法在版面上跟其它新闻拚搏。随着口味越来越重咸,老实说,我好担心未来科学家必需要是“孝顺美女博士生”这类复合式正妹,她的科学研究才能勉强挤上台湾的新闻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