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仍有段路要走”:国际女人节之后,消失的女性面孔还能被看见吗?
网页图文版: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136001/
3月8日国际女人节(International Women's Day)当天,进入社群媒体一看,
惊讶发现怎么许多美国知名女性人物的显示图片,都换成了蓄著短发却没有五官的
女性图案?从知名女性政治家希拉蕊.克林顿(Hilary Clinton),到女演员
洁西卡.艾芭(Jessica Alba)以及年轻女模特儿凯特.阿普顿(Kate Upton),
每个人的显示照片都是同一位无脸女性,仔细一看,图片下方有一排写着
“NOT-THERE.ORG”的字体。
顺着指示来到网站,才发现“Not There”原来是由克林顿基金会(Clinton Foundation)
联合40多个广告商与媒体机构,为国际女人节所推出的全球大规模广告活动。
为了该活动,他们也请来女性名人包括演员卡麦蓉.狄亚兹(Cameron Diaz)和
艾米.波勒(Amy Poehler)拍摄宣传广告。
广告活动的核心诉求就是,在追求真正的两性平等上“我们(女人)仍有段路要走”
(We're Not There Yet)。
女人仍有段路要走
克林顿基金会和盖兹基金会(Gates Foundation)整理超过20年的全球女性相关数据,
制作了“没有(女性)玻璃天花板:完整参与报告”
(No Ceilings:The full Participation Project ),
并将数据以互动资讯图表的方式发布在官方网页。
报告指出,当女性的健康状况和教育水准相较20年前有了显著提升,
但女性的薪资水平却没有相对应地上升。更惊人的是,美国是全世界九个没有带薪育婴假
的国家之一,其他八个没有育婴假的国家包括:马绍尔群岛、密克罗尼西亚群岛、瑙鲁共
和国、纽埃、帕劳共和国、巴布亚新几内亚、苏里南共和国和东加王国等。
各国政府对于带薪育婴假的政策与相关配套措施,常被视为衡量各国育婴福利与两性平权
等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台湾,根据劳委会公告,父母两人皆可申请育婴留职停薪津贴
(不可同时),前半年可领取劳工保险投保薪资的60%(即带薪60%)。因此美国没有带
薪育婴假这个事实,被许多公众人物认为是在女性政策上落后的象征。
为了让更多人正视性别平等议题,包括更改认为美国已经达到性别平等的错误印象、
支持女性意识抬头,并扩大全球女性参与,许多广告媒体公司和克林顿基金会选择在国际
女人节这天联合推出一系列平面与新媒体广告。
整合新旧媒体素材应运而生的大规模广告
-消失的女性面孔
新媒体串联无疑是将“Not There”大规模广告成功在全球推广的最重要推手。社群平台上
可以看到新闻媒体机构和公众人物对该议题的响应,无论是自发性地将显示图片换成统一
的无面孔女性,或是使用相关标签包括“#NotThere”和“#NotThereYet”,
“Not There”广告在社群媒体上成功引起全球关注与响应。
在传统媒体方面,许多女性杂志为了支援“Not There”的广告,将代言女星从杂志封面中
移除,大型广告看板也将女性代言人从广告中消除。
除了视觉艺术外,“Not There”大规模广告活动也融合听觉元素,iHeartMedia媒体公司
为响应这场活动,他们将186首知名歌曲中的女性声音移除,并放在网络上供使用者聆听。
这些消失的女性面孔及女性声音,希望凸显的就是现代社会对女性议题和性别不平等的漠
视。借由网络串联和特殊的无面孔女性广告手法,“Not There”很快地就吸引了全球民众
的注意。
互动性资讯呈现
除了利用社群媒体和传统媒介来做宣传外,“Not There”在活动网站也以互动资讯图表的
方式,来呈现丰富的全球女性数据。网站除了有精美的图表,和惊人的数据摘要,更加入
了许多方面网页浏览者参与的功能设计,包括选择“了解数据”、“阅读文章”、“观看
影片”以及“将讯息传递出去”各种选项按钮。透过各种交互式设计,“Not There”将有
机会让更多民众提高参与意愿,包括了解背景资料并且采取行动。
在国际女人节这一天,许多机构和公众人物透过各种媒体管道,努力让女性声音被听见,
社群媒体所提供的巨大网络让这些声音有了被听见甚至被放大的机会。只是过了国际女人
节,该如何让这样的声音持续被听见而不是只有昙花一现,是社群媒体上的一道难题,却
也是每个关心女性权益的人该去深思的。
原文出处:http://ppt.cc/IjJ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