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就是沉默螺旋吧
当一群人抢先且勇于表示意见时
另外较慢表示意见者会不敢表示想法
便会形成:实际上现实少数者却把持意见表达,等到表决时又是全然不同样貌的情况
批踢踢往往会成为反指标便是如此
在没有大规模且具有水准的调查或是研究分析
观察身边的人意见表态来推论选情是相当不准确的事情
不过过往北市版图固定在蓝绿比为6:4甚至7:3的情况
照目前民调,柯文哲应该是拉到顶,
该吸的票也吸得差不多(所谓的浅蓝和摇摆选民)
成长的潜力已经差不多用完
悲观点的说法就是看另个阵营怎样玩了
不要以为柯文哲受绝对多数的年轻人欢迎
那是因为挺柯文哲的年轻人比较敢表态,表态也不会丢脸
另一个阵营的年轻支持者的羞耻心仅用于不表态,投票时又未必如此
而大家痛骂连胜文的观点
那都是年轻人才比较可以感受的观点
基本上是完全无法撼动既得利益族群的中老年人
换言之
中老年族群要看蓝绿基本盘
(即使柯文哲不是绿营,但在中老年族群依然会分到绿营那边)
只有年轻族群的支持倾向会有变异
而柯文哲可以在年轻族群拉到的支持度其实已经到顶
假如直接用数字换算,
除非蓝和非蓝比在中老年族群是6.5:3.5
青年族群可以拉到3:7
否则对柯文哲仍非有利的局面
再来就是因为非蓝族群大多投票率比较固定,
反而是蓝营会有想不想投的想法,
因此投票率的变动也往往是出现在蓝营是否有动员的情况
又年轻人的投票意愿其实会比中老年族群不稳定和低
有高投票率代表着是中老年族群都有出来投票
(就投票人口来看,中老年族群出动的效果也确实影响较大)
这也就是为何高投票率反而是连会当选:
1.蓝营都出动了
2.中老年族群都出动了
总之
虽说目前民调来看柯文哲较为看好
但真正选情分析
其实依然是五五波
而真正对柯文哲有利的打法
不是让年轻族群和中老年族群全部倾巢而出
反倒是要家里长辈是蓝营支持者的年轻人
于投票日拉着长辈出外游山玩水,用一票换两票的打法
将中老年族群的投票率拉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