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有板友不理解为何要刻意出家
我提供一点不专业分享,也欢迎有钻研的板友赐教
我爸妈都是受五戒、在家修行的佛弟子
两人一先一后皈依佛门已经一个十来年、一个也近十年了
所谓在家修行,除了平时拨空研读经书、互相讨论以外
还要从生活言行中落实你从经典里悟到的东西
“在家修行”听起来好像很容易、很居家,随时都可以做
但看着他们两个长时间以来的修行过程
我认为修行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所谓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拔除坏习惯
这是相当困难的,若要形容的话大概就像:
我们可能都知道吃垃圾食物不好,但还是常常败给食欲;
知道应该定时出门运动,却总是屈服于各种借口;
知道应该离开烂男人,对方哄几句你又回去了。
困难的还有修正自己的劣根性
有的人嘴巴坏、爱把人损得体无完肤,不留情面;
有的人自视甚高,甚至到了容不下客观性的程度;
有的人对喜爱的东西自制力低下,不懂适可而止
修行的内容很大部份就是在约束自己这些眉眉角角
你可能不懂为什么有人要自愿过得这么痛苦
依循自己的本性而活,不好吗?
随本能而活,又有什么错的呢?
要我说的话,佛教的道理满像是一种人生哲学
是一种生命的选择、一种可以依循的生活法则
而生活法则是没有绝对的对与错的
只有事情发生的因和随之而来的果
会自己选择投身宗教的人
多半是自身对于现实与理想间的平衡有所疑虑
因此才会在精神的世界追寻超脱
这样的境界在佛教中称为“离苦得乐”
俚俗一点来说就是:
你虽然无法阻止坏事发生,但即使发生了也不会困扰你
当达到这种境界,不以苦为苦,心灵自然平静
真正超脱的人甚至连杀身之祸都可以看淡
很难想像吧?
不懂的人会以为这是乡愿的行为
事实上每个人的标准会依见识而不同
就像在意人家Line已读不回的人无法理解别人的不在乎
可能你自己都觉得在意这个很无聊却还是在意
束缚你的东西或许根本不影响别人
这中间毫无对或错,只是有人能做到而有人不能而已
这种认知上的差异就像一道高墙
修行的过程就是一再尝试跨越那道无形的墙
只为达到那没有烦扰的境界
而我们要跨越的墙如此之多
自己的偏见歧视、莫名的繁文缛节、纠缠不清的人际关系、对某事物的瘾头等等
wow,想想也觉得在家修行真的很不容易对吧
而且一切的一切都要靠自己约束自己
这又更难上加难了!
(想像一下你要鞭策自己从现在开始每天运动半小时)
(或是约束自己绝对不吃零食跟油炸物)
(或是绝不熬夜11点就上床睡觉)(这好难XD)
(而且中途没有任何人会提醒你或鞭策你或在你偷懒时责备你)
(这么一来你的“修行”能够持续多久呢?)
你可能会想蛤~干么这么严格,人生好不快乐
但就像前面说的,这毫无对错,只是个人选择
既然痛下决定做出选择,就要避免自打脸的行为
然而现实中修行不易,修心更难
可能修了自己的坏嘴,却没修掉心里的恶毒念头
那又是另外一番功课了
至于选择剃度出家的人
尤其是像原原PO阿嬷这样一心向佛,自己也有一定修为的人
他们的心中必然有难以撼动的觉悟
代表他们已经准备好了要接受更上一层的精进
或是在家修行所能悟到的已经达到临界点
需要有人帮助他们开悟,前往下一个阶段
就像自学学问到了一定程度就会想接受更高阶的指导一样
他们并不是抛弃家人,反而心中对家人是充满祝福的
因为学佛人往往会期许身边的人也能离苦得乐
在对方怀抱着精进的愿望时,要将她强留在身边,这是不对的
这会将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对方的牺牲上
换做是人际关系中的其他例子也是一样的
当一个相处模式是有一方必须靠牺牲或容忍才能维持
那这样的模式也不会是健康愉快的
原原PO跟阿嬷还是亲人,但现在妳们的关系起了一点变化
这是由于阿嬷她有她自己的梦想要去实现
于是她把对家人的执著放下了
很多人都把“放下”当作是“放弃”
我会说这样想的人不懂“放弃”的真正表述
佛教中的放弃是一个很重的字眼(其实一般而言也是)
意味着斩断一切因缘,从此放手任对方浮沉,死活苦乐一概不问
这跟放下执著,心怀祝福是差很远的
希望原原PO不要把阿嬷想坏了
妳应该只是一时难以适应阿嬷不在的生活
但就像我推文中说的,事实既不可逆,大可以转个念头来看
这是一个从其他面相来了解阿嬷的机会
阿嬷既身为长辈,也曾为少女
身为女人,更身为人
走过大半人生的她眼中所见,是与妳不同的风景
如果妳愿意花点时间去看看阿嬷眼中的风景,我想她也会感到欣慰
与其哭鼻子,去跟阿嬷聊聊人生,听听她的智慧
或许妳会更尊敬眼前这个人、更加理解她的选择
若我爸妈有天要剃度出家,我一定举双手赞成
因为我觉得生活已经从他们身上剥夺太多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