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全数删光光)
前面两次的British Invasion就不多提
但2000年后的数位时代的确有助于英国歌手往美国发展
其实不只是英国,连纽澳、欧洲都是如此。
05年开始,一首 You're Beautiful 想彻全是世界,开启了英国腔对整个市场的小火种
06年,艾美大酒家(Amy Winehouse) 点燃 Third British Invasion 圣火,正式影响歌坛
08年 Back to Black 葛莱美奖投六中五,堪称英国专辑史上之最 (后被妖鹅追过)
自本届起,葛莱美奖对于英国人真是爱恨情仇。
(艾美怀丝夺走泰勒丝唯一一次入围奖项-最佳新人奖)
09年葛莱美同样由英国人拿下 Big 4、最佳流行专辑、最佳流行女歌手等多数大奖
而整个美国也跟随着'Mercy'一曲,又再次陷入了 Soul & RnB 的回旋中
补充一下,英籍 Robert Plant 与 美籍 Alison Krauss一同拿下五座葛莱美奖
包括最佳年专、最佳唱片、最佳现代民摇专辑、最佳流行组合、最佳乡村组合
(当年很看好Duffy拿最家新人,没想到是爱黛儿,顺便击败强纳森兄弟)
10年堪称回归美国本土,让乡村小天后拿下最佳年专、并且开始阻挡碧神局霸业
但英国腔并没有吃闭门羹,王族(Kings of Leon)还是在葛莱美大放异彩
还是有 Break your heart、Dynamite等舞曲进军、苏珊大婶等功夫了得
(美国音乐界开始造神,使其成为史上最年轻拿下年专、第一位拿下两次年专女性)
而这年开始,北方势力开始往南移动;南半球势力慢慢崛起
亚瑟发现了徒儿、滚深深深深滚出来抽菸 (请看第一版Rolling in the deep MV)
11年全球疯狂追逐爱黛儿、爱上Riri的合作伙伴 (Calvin Harris)、不想要钱(Price Tag)
而葛莱美最佳新人奖中仅一位美国人!这可以说是使上唯一一次,当然她得奖了。
这年度最佳年专又颁给了英国团。妙的是,它们还不是拿下自己分类的最佳专辑。
Btw,英国偶像团体强势进攻美国!使上最OP的圣诞专辑诞生!
12年就不用说了,鹅神造神运动开始。随便丢个演唱会MV也可以拿冠军
澳洲势力强势入美:Somebody That I Used To Know、Sia等
北方势力也在排行榜有所名目:小贾、抠逼等等
英国男团也可以随随便便拯救整体逐渐衰退的音乐市场
烤布雷OP圣诞专辑轻轻松松再卖破数十万张
.....
这要讲讲不太完,总结:
1.过去英国人(甚至外国人)在美国红不大起来,大多是因为媒体因素与曲风趋势
串流音乐、媒体操作、网络平台、时势情变
上述确实给予了许多素人、艺人机会翻红到全世界
像Ellie Goulding的Lights在奥运期间用在美国宣传上,达到了一定效益
而Emeli Sande在英国爆红、奥运演唱,确还是钩不起美国人对它的欲望
上述两者最大的差异在于时势演变,当时Synthpop在美国超夯!
而当Emeli Sande想进军美国时,13年的音乐演变已变成RnB、Rap等曲风
2.耕耘市场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像凯莉在英国超红,但她是澳洲人;P!NK在澳洲超红,但她是美国人
玛丹娜在英国超红,但她是美国人;Riri在美国超红,但她是巴巴多斯人
艾薇儿在日本超红,但她是加国人;小贾在美国超红,但她是加国人
3.早期英国专辑与美国不同步
不像现在可以先在网络上听或著同步上市
连台湾发行英国专辑,也通常要隔周甚至隔月
不同步的情况下难以在冲动消费时,当机立断的买了
当然也就影响传唱程度
此是小鲁见解,欢迎不吝指教~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