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壬辰之战:一场中日韩三国之间的大战

楼主: nothing2lose (nothing to lose)   2015-09-20 15:41:16
网志好读版
http://gushi.tw/archives/13930
听说推甄历史系的时候,老师如果问你看过哪些书,想都不要想,大声说《万历十五年》
就对了。当然,江湖传言永远就只是传言,奉劝各位看官一句话:大家还是醒醒吧。
然而,因为这本书的影响真是太大了,一般读者对明朝的印象不外乎是肥胖倦勤的万历皇
帝(1563-1620),还有那个腐败而又没效率的中央政府。
明朝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我想答案可以很多元,端看你从什么角度看它,以下我们要谈
论的是一段明朝的故事,同时也是与韩国、日本共同分享的过去。且让第一位嘉宾上场,
他是明朝最红的小说家(没有之一),他的书你没读过也听过,他叫冯梦龙(1574-1646
),最著名的作品是白话小说《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
”。
《警世通言》其中一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开头有这么一番话:
自永乐爷(明成祖)九传至于万历爷(明神宗),此乃我朝第十一代的天了。这位天子,
聪明神武,德福兼全,十岁登基,在位四十八年,削平了三处寇乱。那三处?
日本关白平秀吉,西夏承恩,播州杨应龙。
平秀吉侵犯朝鲜,承恩、杨应龙是土官谋叛,先后削平。远夷莫不畏服,争来朝贡。真个
是:一人有庆民安乐,四海无虞国太平。话中单表万历二十年间,日本国关白作乱,侵犯
朝鲜。朝鲜国王上表告急,天朝发兵泛海往救。
看看这故事的开头,冯梦龙笔下的万历皇帝英明神武,绝非我等想像中步履颟顸的胖小哥
。更重要的是,万历皇帝出兵平定了三处动乱,首列第一的就是“日本侵略朝鲜”,其次
是两个边境叛乱。从冯梦龙的评价来说,万历统治的明朝是人人有饭吃,人人有功练,可
以这么说,那是个平民百姓充满自信的时代,因为明朝为朝鲜击退了日本,保卫了一个国
家。
出于各种原因,人们称呼这场战争的名字各不相同,有人说这叫作“万历朝鲜之役”,因
为明朝出兵平定动乱;有人称它“壬辰倭乱”,毕竟那年是壬辰年(1592),倭人来犯;最
后,一个不奉中国正朔的国家,用自己的年号命名,所以是“文禄‧庆长之役”。
不论如何,这发生于壬辰年的战争,姑且就称作“壬辰之战”吧!
在这蔓延七年的时光中,形形色色的面孔充斥其间,有为国奔走的朝鲜使者,有提兵起师
的明朝将领,也有梦想一统中国的日本大名。今天我们将把目光聚焦在那些渡过鸭绿江,
为他国作战的明军将领。他们扭转了战争的结果,也改变了那个时代的国际关系。
战争的开始,一切是那么的快速而出人意料。虽然早在一年前,明朝、朝鲜官方各自得到
情资,显示日本丰臣秀吉(1537-1598)在统一日本后,即将出兵,目标是统一中国。(“
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直入于明,使其四百州尽化我俗,以施王政于亿万斯年,是秀
吉宿志也。”)
但是朝堂上的大人物们,每天忙着我们不知道的事情,继续醉生梦死,所以事情吵了一年
,新闻就过去了。
1592年,岁在壬辰,秀吉先生年初已经拟定了征兵计画,约28万人(包含补给人员、后备
军),打造“火绳枪”,磨利武士刀,准备杀过来了。
同时的明朝、朝鲜完全没有准备,歌照唱,舞照跳。
同年4月13日下午5点,日军小西行长(1558-1600)、宗义智(1568-1615)率领的第一军团登
陆釜山。隔日起,日军除了在釜山遭遇到有规模的抵抗,此后就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只花
了20天就打下朝鲜首都汉城(今天的首尔),意思是说他们行军的速度是每天20公里。
最后,除了平壤一带、全罗道部分地区,全部落入日军手里,他们还顺手抓了朝鲜王子。
话说有情报的人跑得比较快,战争开打不久,王子他爸朝鲜国王李(日公)(1552-1608,宣
祖)跑啊跑的就飞奔平壤。
道理很简单,既然打不过人家,那就“搬救兵”吧!
朝鲜自开国以来,奉明朝正朔,也就是跟着明朝混,既然被欺负了,按照分层负责制,当
然是找总部派人处理。当时总公司董事长就是万历皇帝,他虽然很久没露脸了(不上朝)
,但挺重视子公司的纠纷,于是一手拍板定案,总公司出人出力(士兵、火器),还支付
一切差旅费(军队不靠朝鲜补给),请所有好手到子公司帮忙。
经过七年的苦战,在总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日军全面退出朝鲜,结果只有一个,就是“明
朝‧朝鲜”赢了,而主要的战役都是明朝的将军打的。他们是来自总公司的职员,也是朝
鲜的英雄。
必须提的人太多,所以我们聊聊几个重要的,例如杨镐(?-1629),我第一次听这个名字还
以为是朝鲜人。杨先生来自河南,战争刚开始时,他被任命为“总管朝鲜分部事务主任”
(经略朝鲜)。
根据朝鲜人《宋经略书》的记载,杨镐非常廉洁,丝毫不取,如果明军有什么骚扰朝鲜百
姓的事情,他绝对秉公处理。在他离开朝鲜时,就好像封麦演唱会一样,所有人堵得大街
水泄不通,边哭边喊“你不要走”。(及其还也,都城士民、老少、男妇俱号哭于郊外,
攀辕不忍舍。──按:粗体为史料原文,下同。)
一支好的军队,上有好长官督察军纪,运筹帷幄,协调粮草;下要有投入战争的良将,带
领勇者,决胜沙场。有位值得一提的,叫做李如松(1549-1598)。
李如松,辽东铁岭卫人,他们家基本上从小练的是拳法、兵法、剑法,偶尔上战场看老爸
示范一下,一个标准的武人世家。这就好比强者我朋友从小喝高粱对水,长大真的威力惊
人。李如松一家都是著名的将军,镇守北疆,防御明朝的大患“蒙古”。
李如松拿到“征集令”后,也是跑啊跑啊的,带着当时中国最精锐的辽东兵,飞奔朝鲜。
李先生不愧是名将,我想找他不好的纪录还真难找,根据朝鲜文献《龙湾闻见录》的说法
,他也是一位军纪严明的长官(行李萧然,其所经过,秋毫不犯),而且善于打仗!到底
多厉害?当他于1592年抵达朝鲜时,当时平壤已经丢掉了,朝鲜国王都想到辽东住,你说
情况有多惨。
李如松收复平壤的时间很快,大概是两小时(辰时接战,巳初陷城),他除了倚靠战术外
,更依赖明朝作为当时的火器大国,带来最先进的火炮技术。(例如佛狼器、虎蹲砲、灭
虏砲)因此,朝鲜方面有太多史料提及明朝靠火器打败日军,简单一句话,拳头大的人就
是赢家。(大砲胜小砲,多砲胜少砲)
如此说来,明朝不惜血本,为朝鲜打跑了敌人,用当时常用的一句话来说:“使其无国而
有国”,明朝曾经出于正义,使一个国家从无到有。按照著名历史学家李光涛的计算,明
朝出兵16万人次,花费了1700万两百银,代价不低。时至今日,这样一件比征文比赛有意
义的故事,格外令笔者注意。就好比万历皇帝的生命故事不应该只是“肥胖”、“不上朝
”,明朝的历史也不仅仅只需用“腐败”、“黑暗”、“专制”来解释。
后人对历史的学习,不是直接聆听万历皇帝分享自己的故事,也不是请教李如松的所见所
闻。我们经由一代一代的传续,慢慢了解,也慢慢继承“过去”。明朝在朝鲜的故事看来
正面,但对于讨厌明朝的人来说,或许是个不舒服的桥段。
李光涛曾经注意到一个奇特的现象,明朝文献对于壬辰倭乱的着墨很少,清朝修的《明史
》对于1592年踏上朝鲜战场的明朝将军,有的稍微提一下,更多的是消失了。
消失的程度,有时超乎你想像。清朝官方公布的“一本就通明朝史”──《明纪纲目》,
完全没有交代这场战争,就像是被遗忘一样。战争不被人们记忆,也就不存在,或者说:
不重要了。
(《明史纲目管窥》详细解释理由:“讥当时之无人也。是役兴,糜烂人民数十万,军饷
不计其数,国用大匮,以至开矿、增税、加赋,民不聊生,变乱蜂起,皆由此也。故《纲
目》即削朝鲜请援,又不书救朝鲜,……,所以(讥)刺其(明朝)不能自治而摇其本也
。”)
尽管如此,有人仍记得他们。朝鲜国王李(日公)先生在争结束后,建立了“武烈祠”、
“宣武祠”,祭祀杨镐、李如松等重要将领。他亲自写了“再造藩邦”的匾额,高挂其上

这样作的理由很简单,根据《朝鲜王朝实录》的记载,战后李(日公)几次明白说道:
“我们能打赢都是靠明朝帮忙,有的将领只会捡尾刀,有的其实打得很普通,还好而已。

(今此平贼之事,专由天兵,我国将士不过或随天兵之后,或幸得零贼之头而已,未尝馘
一贼首,陷一贼阵。其中如李(舜臣)、元(均)二将海上之鏖,权栗幸州之捷,差强表
表)
朝鲜官员觉得他太客气了,他还特别申明:“我说话最老实了,不喜欢不要听啊!”(非
天兵之力,倭贼岂退乎?恢复疆土,皆天兵之功,我国人无所为,此予据实而言也。)
清朝既然不喜欢这段历史,抛弃了书写他的权力,那朝鲜、日本在战后的数百年,各自从
不同的角度诠释这段历史,实在是很合理的发展。现在有人质疑“明军”到底扮演什么样
的角色:主力?辅助?不存在?也有日本史料判断明军惨败,日本退兵给你面子而已。
(日本史料《征韩伟略》认为:“自壬辰以来七年间,明丧师数十万,縻饷数百万,明与
朝鲜迄无胜算,至秀吉薨始得免焉。”)
不管结果你喜不喜欢,当你读完这篇文章,李如松又活了一次,重新进入我们的脑袋里。
听说“每个人一生中都有成名15分钟的机会”,在你阅读的这15分钟里,属于那些远赴朝
鲜,用生命换来和平的勇士们,就又被记住了一次。
【参考研究】
李光涛,《朝鲜壬辰倭祸史料》,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0。
李光涛,《朝鲜壬辰倭祸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2。
孙卫国,《大明旗号与小中华意识──朝鲜王朝尊周思明问题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7。
崔官,《壬辰倭乱:四百年前的朝鲜战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8。
作者: diablo81321 (流月城七杀提督)   2015-09-20 15:59:00
推荐 帝国最后的荣耀 这两本书
作者: PrinceBamboo (竹取驸马)   2015-09-20 16:44:00
请问这篇是在说冯梦龙的书还是黄仁宇的书?
作者: Uber (Uber)   2015-09-20 16:50:00
隔壁正在连载此战故事 那边杨镐被乡民评为猪队友.....来这儿立马漂白
作者: tenka92417 (不识庵宗心)   2015-09-20 17:38:00
黄仁宇不是认为明神宗是猪一般的领导者吗?
作者: rommel1 (rommel1)   2015-09-20 18:31:00
明神宗的评价不是不错? 难得果断迅速处理事情判断力比大臣要来的迅速~~~~~~~
作者: IceMakers (走,一起去挪威!)   2015-09-20 18:34:00
战史版那位哥文笔比较好 我还是继续看连载吧
作者: gm79227922 (mr.r)   2015-09-20 18:57:00
杨没洗白阿 他后勤干的不错 但打仗还是很囧当时朝鲜人对他印象不错也是真的 而李如松则是被嫌
作者: Tribute (Tribute)   2015-09-20 21:58:00
后勤做的不错的还有袁黄(了凡),但是李如松黑了他
作者: wisehuang (認真點!)   2015-09-23 15:03:00
diablo大推荐的书我读来很痛苦,对华的赞颂实在太多
作者: chuckni (SHOUGUN)   2015-09-24 14:27:00
看看这场战争几乎是在看三国的政治斗争,明朝一堆文武官是被"人事命令"弄下台的,朝鲜就是亡国之既不忘党争差点把保命符李舜臣也弄掉,日本则是文治武斗派大乱斗不过这场战争也是打得非常有趣,辽东铁骑对上日本铁炮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