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 纳入清军的团练粮饷武器由谁供应

楼主: 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   2025-08-18 16:44:12
※ 引述《bce (归云)》之铭言:
: 其实不知所谓"纳入清军"的团练,其"纳入"之意为何?
: 所谓的团练,乡勇,一般就不是清军的正式编制,
: 财务粮饷需由地方自筹;
: 如淮军卫汝贵部驻防直隶时,
: 底下军队还得在驻地附近屯垦种地,
: 以支应军需;
: 因此也不知所谓李鸿章的淮军,由中央关税供应,
: 其所说由何而来?
淮军不是团练,是勇营,这两者并不相同
团练和勇营固然都不是所谓经制部队(八旗和绿营)
但是勇营是正规化编制,团练则否
湘淮军等都是勇营(后来改称防军)
淮军薪资当然包含关税,详见王尔敏《淮军志》第五章
淮军用饷来源包含江汉关、江海关的洋税
虽然更大比例确实是地方省分,关税所占比例不高
至于回到原题目
虽然晚清各地督抚在同治前期就存在一定程度的军事与财政下放
当时清廷仍在政治上持续握有较大的控制力
所以各地的防军练军仍不易出现所谓拥兵自重
直到八国联军时才出现东南互保这种中央权威丧失的案例
: 当然朝廷也顾忌率领这些团练乡勇的将领,
: 若没给他们正式名份,恐怕会无心好好带兵,
: 因此常以记名候补的方式,授予他们官衔.
: 如前所述驻防直隶的淮军卫汝贵,
: 是署绿营宁夏镇总兵;
: 而驻防东北,后来在平壤战殁的奉军左宝贵,
: 则是署绿营广州高州镇总兵.
: 出现这种官衔与实际驻地完全不符的怪奇现象.
这论点不妥
挂名不符驻地的情况,早在宋朝和明朝都有
这无非是因为官职体系的问题
在新的体制崛起后,又不愿意大改旧制度,才会这样衔接
毕竟当时勇营是没有法律名分的非正式编制
所以只能给绿营的职衔
请想成约聘人员和公务员的差别
: 至于底下兵勇,则根本不属于正式编制.
: 因为大家参军多是为了混口饭吃,
: 所以参军后会有扣粮饷的情事;
错误的,勇营是有编制的,也有官府的军饷来源
所谓不是正式编制,仅限于清廷的法理上,而不是实务上
就像现代各国政府的约聘人员也有薪水,只是不算公务员
混口饭吃是事实,却不是克扣粮饷的原因
那只是单纯管理腐败而已......
要不然谁还不是混口饭吃,同时期的英军表示
: 甲午战争后淮军连败,朝廷降旨斥责,
: 其中一条就是军官克扣粮饷,造成士卒怨望;
: 然后就有将领在申覆中喊冤:
: "扣饷二月,本为淮军常例"
: 大家都这样做,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啊~
: 而且不把饷先扣起来,到时候人什么时候给你跑了都不知道啊~
: 没办法,朝廷为了政治稳定,
: 每年花钜额银子,
: 维持那些可能已经连韭菜都镇压不住的八旗绿营;
: 而这些堪称较能战,甚至也已经比较西化的团练乡勇,
: 要维持住也是很不容易的啊~
团练和勇营是两回事
曾国藩自己都说过团练都不堪一击
(湘军不是团练,跟我念一遍)
作者: bce (归云)   2025-08-18 19:20:00
是的,湘军应是属于乡勇,而非团练而在前所提卫汝贵部(淮军里的盛军),一开始是安徽周氏兄弟所办的乡勇,后来在李鸿章回安徽招募团练时编入淮军,编为盛字营,就是盛军的前身;后来周氏兄弟死后,子弟无人接班,而由卫汝贵接手这支盛军驻扎直隶时,是由地方供应的.因为地方财源有限,所以才有前所说必须自力屯垦种田以贴补日用的情形发生当然在这方面,各军各部可能也很复杂,真要深究...也没时间XD
作者: cjol (勤朴)   2025-08-18 20:01:00
推J板
作者: overno (狗不理)   2025-08-19 00:44:00
作者: leptoneta (台湾高山族自治区书记)   2025-08-19 11:53:00
作者: milk7054 (莎拉好正)   2025-08-22 18:51:00
乡勇是指农夫主体的兵源,团练才是编制,没编制的乡勇就烙人打架,团练好歹多少有练习团练不堪一击,因为民间没人遇过丧尸潮,大概就国术馆打套路表演,然后曾国藩就是那种有钱有闲研究过丧尸末日系列的脑补王所以曾国藩的团练能破例跨省打仗,算是团练中的奇行种绿营大概就汉X演戏,然后又有接过正式任务,但遇到太平天国这种宗教狂热打法,就变笑话投降的清军抢掠跟土匪似的,一言一合就请人上天堂,太平天国老班底纪律还没差到那样农民没纪律就跟大陆哄抢一样,没文化很可怕,别以为种田都老实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