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dake (V FOR VENDETTA)
2025-03-28 19:33:56※ 引述《DesertShield (沙漠盾)》之铭言:
: 人类战争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器物的演变史。而在这诸多的变革中最有趣的莫过于二十
: 世纪中叶开始,直升机以及其遂行的空中机动作战了。就像战车与飞机并没有取代步兵及
: 火砲,直升机的出现也无法取代战车与飞机的地位,但在影响的层面上,直升机所引起的
: 变革究竟是如内燃机引发的机械化战争一般深远,或只是在机械化战争之下,仅为其内分
: 项的内容?
: 空降作战
: 站在相同机械能源的基础上,当代武器系统不同的战力特性,也是在相互抵偿间拿捏
: 其平衡。如定翼机相对于车辆是牺牲其持续性以换取较大的机动性。定翼机所能担负的任
: 务中,最特别的就是空降伞兵,空降部队是一种介于定翼机攻击与装甲部队间的武力;相
: 对于机械化部队,伞兵虽然为了提高机动力而减轻装备,但限于定翼机的容量,必须以大
: 量的运输机才能载运相对少数的伞兵;而相对于空袭,伞兵虽然多了持续力,但代价则是
: 在机动力与火力打了折扣,无法如战轰机投弹后迅速脱离。只有在需要占领战略目标且战
: 场强度较低的情况下,传统伞兵才有运用的空间。
: 空中骑兵的诞生
: 就载运空降部队而言,直升机当然是非常适合的载台。直升机拥有垂直起降的能力,
: 步兵班可以直接投入战斗,而可以省下伞兵零散落地而再集结的时间。随着二战后的实用
: 化,直升机自然会吸引空降部队高层的注意,而在此同时,更有一批人不以此满足,开始
: 思索以直升机进行一种全新的战争型态。虽然以直升机进行的空中机动可以让空降部队拥
: 有就地再激动的能力,不过空降部队的目的本来就是领先装甲部队夺取重要作战目标,理
: 应在着陆后固守,部队落地后却不打算停留,还不如直接从战轰机上投射武器来的省事。
: 就此,以直升机机动的空降部队从传统伞兵中独立了出来,被定义为游走于战术及作战层
: 级间,以骚扰、软化敌军防御为目标,并快速抽身的空中骑兵。
: 越战的洗礼
: 在核战阴影下,美国战战兢兢准备的强权冲突并没有爆发,取而代之的是在中南半岛
: 的群山密林间,展开了一场型态迥异的低强度战争。结果,以直升机进行空中机动的构想
: ,就这么在与它最初概念发轫时截然不同的环境下,展开长期的实战试练。1965年,美国
: 陆军依照豪兹委员会的决议,成立了第一个空中骑兵师-第1骑兵师,全师共有一万六千人
: ,434架旋翼机。稍后,第二支空中骑兵部队也在1967~68年间成立了,由原先的101空降
: 师改编而成,是为101空中骑兵师。直升机为越战的代名词是人尽皆知的事,而越战也显
: 示两大强权因恐怖平衡所诉诸低强度、不对称的代理人战争中,直升机的空中机动确实有
: 其价值。然而在此之外,从越战此一低强度的不对称冲突中,对于直升机往后在高强度战
: 场的运用,也产生两个特别引起关注的议题:
: 1. 生存性
: 首先,即使是空中机动理论的提倡者,对于缓慢的直升机在现代战场上是否有足够的生存
: 性,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虽然从帐面上来看,在越南战场上的直升机平均要6500架次或
: 2500飞行时数才会被击落一架,乍看之下直升机的安全性似乎好的惊人,但统计的“相关
: ”并非逻辑的“因果”,这是一个在思考上常犯的错误,上面的数据是在越南所有直升机
: 的总架次与总时数,包括了行政飞行,不管是飞到高尔夫球场、上山打猎,或是作战都算
: 在内。我们得知的,就是在那种总架次中的数据。
: 越战是个游击战场,自然到处都可能遇到敌火射击,因此几乎所有的飞行都可归类为作战
: 飞行,于是,这样从越战损失率中反推回去的生存性,自然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 2. 空中火力
: 再来则是关于空中火力的施展。从越战前的辩论、实验,到第1骑兵师的编成,空中
: 机动理论的骨干仍然是以直升机载运部队,武器则加装在通用直升机之上,作为着陆前的
: 主要压制火力,专门的攻击直升机则尚未入列。而战术空军的专家们更认为只有速度快的
: 定翼战机才有真正强大的机动力与火力,可以有效阻绝敌军的补给与调动,偕同地面部队
: 作战。不过越战的经验似乎呈现了完全相反的证据。
: “胡志明小径”是北越向南渗透的主要路线,被美军视为眼中钉,但任凭美军日以继
: 夜的狂轰滥炸,胡志明小径却始终没有被截断过。而在地面支援时,空中火力的施展也时
: 常绑手绑脚,地面部队犬牙交错,战机的速度却越来越快,想从高空辨别敌军加以攻击根
: 本是不可能,从C-47等慢速机改造的空中砲艇反而更受地面部队欢迎。这给了空中机动理
: 论的提倡者很大的鼓舞,毕竟低空低速、机动性能高的直升机为空中武器载台提供了一个
: 新的选择,而专职的直升机也在越南战场的需求下诞生了。
: 不过这个说法是被越南战场的游击战本质所迷惑。定翼机战力的高低,还是取决于战
: 争规模的大小,如果是对称、大规模的机械化战争型态,集结大批部队作战所需的庞大补
: 给,就会是定翼机火力的最佳目标了。
: 简而言之,喷射时代定翼战机的高空高速化带来的负面效应,主要存在于时空条件都
: 极接近地面部队的陆空协同作战,而攻击直升机正好可以填补这个空白。
: 冷战
: 越战结束,美国国力稍微衰退之际,苏联乘势大肆扩张军备,相互保证毁灭(MAD)的
: 态势已经形成。易言之,空中机动理论构想的核战背景已经褪去,构成其主要战力的小型
: 部队缺乏重装备与持续力的缺陷暴露无疑,空中机动理论还有其他的可能性吗?
: 第一个可能指向了精确导引武器。导引技术提高了精确度,使火力在重量不变的情况
: 下大幅提升杀伤能力,就陆战的范畴,反装甲飞弹可谓此逻辑主要的依据。1970年代是反
: 装甲飞弹发展的最高峰。就绝对而言,反装甲飞弹大幅强化了步兵与轻装甲部队对抗重装
: 甲部队的能力;就相对而言,它只是在战车装甲强化之际,把反装甲武器的运用弹性恢复
: 到二战初期的水准,并不能像核武一样改变火力与机动性间的相对意义。
: 第二个可能则落在直升机本身性能的进展。1960年代初的涡轮发动机扩大了直升机的
: 应用与数量,但十余年后在越战即将结束之际,直升机的性能仍没有革命性的进展。当然
: 依赖直升机的空中机动部队已经比传统伞兵拥有更多的车辆与火砲,但是空中机动部队“
: 轻装”的本质依然没有改变。
: 1970年代的技术,确实允许生产酬载、航程更佳的大型直升机,也得以提高直升机在
: 空降战力中的比例,但这也意味着更高昂的购置成本与更庞大的后勤需求,结果还是陷入
: 了恶性循环。想要瘫痪敌军地面战力最好的方法不是硬碰经强化装甲后的战车,而是从一
: 开始就摧毁敌方集结的物资,瘫痪“所有”机动部队的作战能力,因此定翼机将能够发挥
: 比直升机更有效率、而且更经济的战力。
: 综合这些考量,1980年代最后一波的整建中,依然奉陆空一体的闪集战为圭臬,空中
: 骑兵师遭到缩编。越战后,第一空骑师逐渐被改编为重装机甲师。到了1985年,美国陆军
: 拥有十个重装机甲师,其中包含四个装甲师,六个机械化步兵师,而空骑师就只剩下101
: 空骑师了,到此空中机动部队与装甲部队的比例还是如二战伞兵与战车间维持1:10的状
: 况。直升机与空中机动部队虽然名为空中骑兵,本质上还是被定位为伞兵。
: 冷战过后
: 后冷战时代,美国主导的新世界似乎又为空中骑兵带来了转机:
: 1. 军事技术革命
: 第一种可能仍是新科技。首先是寄望于直升机硬件方面的突破,不过事实却无法给人
: 们乐观的想法,就像过去骑士跨下的战马,虽然日益强健,但马匹终究还是马匹,不会有
: 能量世代交替所产生的,那上百或上千倍的划时代跃升。
: 另一种比较有潜力的技术变动,则是网络与资讯科技等软件。不若动力与机械,传感
: 器、通信、定位、微电子技术在过去几十年以来确实有革命性突破,战场的透明度将大增
: ,精密导引武器将更准确、更经济。网络化的战争,似乎有利于轻装部队,然而资讯科技
: 同样提供了装甲部队新的选择,各种主动防护系统可抵抗各种导引模式,从各方位来袭的
: 反装甲武器。这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恢复了二战中期就已丧失的全方位防护能力,战车与反
: 战车武器间的消长仍然平衡。
: 2. 军事转型
: 第二种可能为新的国际环境。冷战结束以后,超级强权间的高强度对称冲突已不存在
: ,而低强度不对称冲突则日益频繁。力量悬殊的扩大,弱势的游击队更为忌惮对手高度优
: 势的火力与兵力,即使是小规模、短暂、局部的集结,代价都将太过高昂。于是,与其说
: 现代的游击战是一种小型的战争,不如说是一场超大型的暴力犯罪,规模更小,抵抗更弱
: 。如今的低强度冲突,伏击或围点打援已非主要形式,取而代之的是恐怖活动般的即造爆
: 裂物攻击,需要以空中机动围剿的情形已少之又少。
: 结语
: 在1980年战备的实际检验之下,空中机动作战的思维已从炫丽的奇想归于平淡。相对
: 于装甲部队,空中机动部队多了机动力却丧失了持续力;相对于飞机的掠袭,空中机动部
: 队多了持续力就少了机动性。直升机拥有垂直起降能力,在战术上便利了下机突击,但却
: 牺牲了航程、酬载与速度,在作战上加重了后勤支援的负担。一来一往之间空中机动部队
: 的骨干仍然是传统伞兵。在无法改变作战能源的情况下,机械化、陆空一体的闪击战依旧
: 是现阶段最有效率的作战方式,这可以说是最近半世纪以来实践所指出的结论。
基本上美利坚合众国在采取直升机作战
做过不少测试跟研究
基本上直升机载美国陆军步兵或是在特种部队的步兵这是一种测试
基本上在还没轮到约翰甘迺迪当总统之前
美国陆军的军备准备叫做在欧陆并且一开打打核战跟末日战争
所以全部陆军装备都是装备在欧陆平原并且做核战准备
从什么时候开始要做其他的事情在约翰甘迺迪要做改变
要在亚洲东南亚之处打小规模战争
所以基本上才会有直升机载步兵或是特种部队
当然在韩战时也有一些测试
后来要印度支那区域在越南共和国与柬埔寨王国时要在增加美国特种部队
这就是约翰甘迺迪做的介入点
基本上艾森豪介入印度支那区域只有介入寮王国内战
当然美国其实也不是只有在这些区域使用直升机
下面这位在甘迺迪被刺杀身亡之后就开始百分之百照抄甘迺迪的詹森总统
更不要说詹森总统做到比甘迺迪过分会后来惹民怨叫做
搞大规模扩兵却不发布紧急状态后果就是让已经服役满的退伍不用上战场
所以才会惹职业军人愤怒
基本上美国测试直升机的方式打很多丛林战争
连西半球的丛林多明尼加也去执行过
有些直升机人员在韩战出没
所以基本上有很大量测试
美国占领多米尼加共和国开始于多米尼加内战时期的1965年4月28日,由于据称有共产党
势力参与多米尼加内部冲突,美军于该日进军圣多明各,美军陆军第82空降师和第18
空降师在翌日发动了名为“电源包行动”的政变。军事干预随着美军在多米尼加仅存的单
位第82空降师第1旅的撤回,于1966年9月结束。
基本上补充一些关于美军的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