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0rz.tw/kDdD4 (卷一)
https://fatisuya.pixnet.net/blog/post/48369516 (卷二)
https://fatisuya.pixnet.net/blog/post/48412100 (卷三)
本书是作者伊恩‧托尔(Ian W. Toll)的《太平洋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描述战争的
最后两年的故事。关于这系列的介绍相关,可见敝人之前的两篇书评,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
太平洋战争到了1944年中后,特别是马里亚纳群岛为盟军攻陷之后,基本上可以说就进入
了所谓的“垃圾时间”了。有识之士都能预见日本帝国的败亡已经不可避免,而在欧洲战
场,纳粹德国也只是在垂死挣扎,本书书名《诸神的黄昏》寓意即为此。要是在十九世纪
,通常就会有一方或者某第三国出来调停,然后双方和谈,割地赔款结束战争。但现在是
总体战的年代,罗斯福宣称只接受轴心国“无条件投降”,成为盟国的最终目标。当然,
这不无争议,反对者认为这将成为日、德内宣人民继续顽强抵抗的借口,而他们也确实这
么做了。这边就不评论罗斯福这个“无条件投降”这个决定是否正确,反正历史证明了即
便不是如此,希特勒跟日本军方极端派要他们放下武器接受失败也没那么容易。
‧人民的知情权
今天我们处于一个资讯爆炸的年代,但同样也是个真假难辨的时刻。各种信息透过多元媒
体传播,常遭恶意人士颠倒是非,谣言、真相都交织成一块,令人难以分辨,变成了古罗
马名政治家凯撒所评论的:“人们只愿意相信自己想信的。”而在二十世纪初,政府要垄
断讯息,则相对简单,不论是纳粹、还是日本军方亦然,尽管也不是那么密不透风,但绝
大多数的民众都被诱导误解,这在现实都屡屡被证明。冲绳战役末期,一群日本少女在被
军方裹胁躲到山林中,最后因为饿的受不了走出来,遇见美军,她们瑟瑟发抖,原以为会
被各种施暴凌辱,结果发现被带去收容区,早有其他人在那边,得到治疗跟食物,跟官方
宣传的“大相迳庭”。确实,在战争期间,如果不做出一些宣传,要怎么让人们奋起而战
。但是,虚构的诱使人民为了一些“不存在的理由”而付出牺牲,则是某些阶级的卑鄙行
为了。
同样的困扰其实也存在于英、美国等民主国家,在这种非常时期要保持多大的新闻自由是
一个具争议性的严肃议题。作者在第二卷末,详述的日本如何在战时严格控制媒体,对于
任何“不听话”的新闻编辑、记者,施予惩罚(充军),来达到威吓效果。在整个战争时间
,除了臭名昭著的“大本营战报”外,没有别的声音。尽管人民多少还是从其中的各种矛
盾消息中感受到了战况急转直下。
在美国,开战初期的各种不利战况,是否该如实报导,着实让文官政府跟军方伤透了脑筋
。一来可能危害后方士气,二来有泄漏军机之虞。例如,航舰被敌方击沉,如实报导就会
让日军知晓,这对作战是不利的。军方一开始采取的是延后发布的策略,但还是引来不少
批评的声浪。因为美国人对于新闻管制非常敏感。它们信奉一个教条:“对于那些掌控国
家的“伟大”领袖要监督的更严格,因为他们常常会误以为国家是其私有之物。”在“知
的权利”上,它们似乎不想退让。
后来,海军作战部长金上将挑选了一批资深,品德经得起考验的记者前来家里聚餐,他对
他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赢得了记者们的信赖与谅解。然后,也允许经过申请的记者随
军采访。这些策略让战争期间,媒体没有任何“不当”的报导出现,新闻界对于战情的追
踪也开始自我约束,任何可能导致对敌方有利的消息都会有另外的处理方法。
‧后无来者的总统
至于罗斯福总统,他也是新闻媒体紧盯的对象,毕竟这一位可以堪称“后无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