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17世纪的火枪弹道

楼主: helldog (妈宝地狗)   2022-04-25 20:16:54
图文版:https://zhuanlan.zhihu.com/p/504329902
17世纪的枪枝都使用黑火药,在英国内战期间,火药在专门的城镇制造;比如保皇党的约
克和纽瓦克,以及议会控制的许多城市,这些地方会有驻军守护。火药工厂需要木炭、硝
石和硫磺来制造火药,而后两种原料特别难找到,伊莉莎白时期就是靠收集人的粪尿来制
硝。一战会打起来的原因之一,就是协约国掌握了南美的硝矿,协约国自以为扼住了同盟
国的咽喉,没想到德国已经发明了化学制氮的方法。
大家都知道黑火药是硝石(硝酸钾)、木炭和硫磺所混合。当它燃烧时,释放出烟雾气体(
主要是氮和二氧化碳),这些气体会急速膨胀,体积胀到粉末本身的300倍,然后这些膨胀
的气体把子弹给推出去。欧洲早期的火药配方,硝石、木炭和硫磺的比例是4:1:1,到了
1700年,普通火药的比例改为6:1:1,1787年,黑火药的配方被改为75:15:10,然后该配
方沿用至今。
黑火药最初是粉末或粉尘的形式,到了大约1450年,火药制造商开始生产颗粒火药,也就
是说,他们把它黑火药弄成更大的颗粒;火药变成颗粒的好处在于(1)容易保存(2)产生更
大的推力(3)燃速低。
燃速顾名思义,就是黑火药燃烧的速度。黑火药的燃速对于子弹在枪管内的运动(内弹道)
,有很重要的影响;黑火药燃速过快,过于急速增高的压力,极有可能伤害枪管;黑火药
燃速过慢,子弹出膛时火药没燃烧完全,火药被浪费了;所以适当的枪管长度、火药量、
火药的燃速都要适当;最理想的状况,是子弹刚离开枪口的那一瞬间,火药就烧完了,并
且产生气体。一个沈重的弹丸需要使用缓慢燃烧的推进剂沿着枪管逐渐加速,而一个轻弹
丸在短枪管内需要能快速燃烧的火药,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低密度、细颗粒、多孔的粉
末会比高密度、大颗粒、光滑的粉末燃烧得更快,引火药也要比推进药[注]燃烧得更快。
注:引火药跟推进药的成分是不同的;引火药需要快速地燃烧,然后点燃推进药。
内弹道
内弹道循环可以描述如下图;一旦引火药被点燃,热气体被强制进入膛内,导致压力迅速
增加,热量被推进剂吸收,压力下降。接者推进剂表面能够点燃,反过来释放更多的热气
体,这再次增加膛内的压力,直到弹丸开始移动,这被称为发射开始压力(Shot Start
Pressure)。然后体积逐渐增加,气体体积增加等于弹丸运动引起的体积增加;一旦超过
了峰值压力(Peak Pressure),弹丸运动的距离超过了气体产生的体积,压力就下降了。
一旦所有推进剂被全部燃烧(All burnt),气体膨胀是处于热力学的绝热过程,直到弹丸
离开枪口。
在英国内战期间,因为工艺所限,枪只的口径并没办法做到标准化,就算同种类的火枪
,口径都存在正负0.5mm的公差;与其用口径分类当时的枪枝,还不如用当时人的习惯,
用多少子弹数量重达1磅来当标准。当时火绳枪一般使用重量是12发为1磅的子弹,也就
是12号(口径18.51mm)的铅弹,重量为37.9克;现代学者分析了17世纪的子弹,平均硬度
为6.32维氏,铅含量为99.7%。
枪管口径与弹丸直径的差异被称为游隙,游隙太大,黑火药的气体大量从游隙中露出,火
药的推力被浪费了;游隙太小,子弹难以被装进枪管。以当时人的习惯,它们喜欢使用10
号弹的枪管(内径19.68mm),发射12号的子弹,为何要选游隙相差如此之大的枪管与子弹
,原因就在于很多士兵很懒,连开数枪后才想要清枪管,游隙大,就算枪管有积垢,还是
好装填。
黑火药比起硝基化合物,燃烧后会产生很多的废弃物;黑火药大约只有50%会燃烧殆净,
会产生50%的烟、液体与颗粒残渣;这些颗粒残渣会阻碍弹丸的装填,如果颗粒残渣太多
,也会阻碍弹丸的运动;所以有人拿游隙大来讥笑英国枪械工艺烂,这是不对的;工艺烂
是一个其中一个原因,更多的原因是为了能快速装弹。
如何降低游隙的影响,方法就是纸弹药筒;比如像18世纪那样,把推进药与子弹全装入纸
里做成纸弹药筒,然后一起塞入枪管,这办法在英国内战期间是很罕见的,绝大多数的士
兵都是配备粉盒,每个粉盒内都刚好是一次射击所需的火药。还有一种办法是装完子弹后
再塞入一把填充物(毛、草、棉絮)进枪管里,当时的士兵为了能快速地开枪,其实没时间
这样做;为了能填装快速,士兵往往用上不正当的填装法,那就是装完火药与子弹后,并
不用通条把火药与子弹压到枪膛底部,而是用枪托在地面上用力撞击,让子弹能滚到底部
,这样做往往会伤害枪枝性能。
科学家对三种不同的火药进行试验,(A)Swiss No.1是一种较粗粉末,颗粒约
0.226-0.508mm;(B)3A是一种细粉末,颗粒约0.25-0.5 mm;(3)G12是颗粒火药,颗粒约
1~2mm。三者都使用12.5克的火药量,去推动12号的铅弹;使用Swiss No.1,弹丸初速是
417m/s;使用3A,弹丸初速是341m/s;使用G12,弹丸初速是453m/s。比较这三种火药产
生的峰值压力与燃速,他们发现G12最像十七世纪火枪使用的火药。
科学家还实验游隙大小,枪管有无填充物对子弹威力的关系,也得到其结论;填充物对枪
枝威力的影响没有火药种类、游隙的影响那样大; 游隙越小、有填充物,子弹速度越快

外弹道
当子弹离开枪管后,子弹的弹道被称为外弹道;法勒对外弹道的解释是一旦弹丸离开枪身
,受到气体逸出的影响,就开始了称为外弹道的飞行。
光论重力对弹丸的影响,如果我们用牛顿运动定律来计算,假设弹丸初速为400m/s,x和y
值可以使用0.1秒的时间计算,如下图所示,当飞行0.1秒时,弹丸前进40公尺,往下落
0.04公尺;当飞行0.3秒时,弹丸前进120公尺,往下落0.44公尺;当飞行0.5秒时,弹丸
前进200公尺,往下落1.2公尺。
但重力并不是影响弹丸的唯一外部因素;当球体穿过大气层时,它周围的空气被弹丸的动
能所取代,这种来自弹丸的能量损失称为阻力,并导致弹丸速度的持续损失。弹丸的阻力
大小受其形状的影响,这决定了其阻力系数(Ca);Ca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压力波
空气的压缩,发生在弹丸的前面,被传递到周围的空气作为压力波。这就造成了一种干扰
,这种干扰在空气中以与声波相同的速度传播。当弹丸以低于声速(低于340米/秒)的速度
飞行时,扰动的速度比弹丸快,因此远离弹丸。当抛射体的速度快于声音时,扰动的任何
部分都不能直接从抛射体的前方逃逸。结果是压缩波“聚集”起来,在弹丸的前端产生了
冲击波。
(2)基础阻力
弹丸后面有相当大的湍流。这种乱流被称为尾迹,并引起进一步的阻力,称为“基础阻力
”。底部阻力的产生是由于弹丸后面的一个低压区域,当气流不能快速返回填补弹丸后面
的空间时,就会出现这个低压区域。其结果是一种真空或吸力效应,表现为对运动的阻力
。基本阻力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加,直到达到声速,然后保持相当稳定;这是因为当弹丸
的速度接近音速时,基座后面的气压趋于零。
(3)表面摩擦
对运动的额外阻力是由于空气附着在弹丸表面造成的;弹丸表面的空气以与弹丸相同的速
度运动;下一层空气移动得稍微慢一点,以此类推。对于大多数抛射体,摩擦阻力通常相
对较小,通常影响最小。
(4)跨音速区
跨音速气流是围绕物体流动的空气,其速度会在该物体周围产生亚音速和超音速气流区域
,速度的确切范围取决于物体的临界马赫数,跨音速区通常在0.8 到 1.2马赫之间。
球型弹丸速度与空气阻力的关系如下图:
在低于马赫数0.5的亚音速速度下,阻力系数是恒定的;在马赫数为0.5到1.4之间的跨音
速速度下,阻力系数近似与速度成正比;在更高的超音速,马赫数大于1.4时,阻力系数
再次接近恒定。
最后,我们加上重力与阻力,再次计算弹丸的弹道,直径为18.51mm的铅弹以高度为0.5公
尺,速度为400m/s发射,该弹丸的最大预测射程为109米,而在没有气动阻力的情况下,
预测射程为128米。
发射高度对子弹的射程也有关系;在1.7公尺(站姿)的高度发射, 火枪射程是182.99公尺
;1.3公尺的度发射,火枪射程是163.99公尺 ;在 0.9公尺(跪姿)的高度发射,火枪射程
只剩139.99公尺。
如果有一位高1.83公尺的人,枪口以5度角朝天空发射,射程可达620公尺。
枪口角度跟命中率关系很大,如果你要射击一位5公尺外的目标,你瞄准他的胸口,枪口
只要擡高6度,子弹就会从他头上飞过。
参考资料与出处
Ballistics of 17th Century Muskets
Artillery in the 17th-Century English Civil Wars
作者: TETUO (鉄雄)   2022-04-28 10:54:00
推一个!
作者: Nomic ((Nomis))   2022-04-30 18:05:00
推个
作者: time3Q (缘分落地)   2022-05-16 23:27: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