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日本战国两大军旗——“风林火山”与“毘

楼主: Su22 (装配匠)   2020-07-16 22:25:54
日本战国两大军旗——“风林火山”与“毘沙门天”背后的意涵
https://reurl.cc/QdMma0
日本史专栏@胡炜权
我们之前谈论过德川家康的著名军旗“压离秽土欣求净土”的问题,指出这幅早已在我们
现在战国史粉丝心目中,视之为德川家康标致的军旗,其实很可能只是后来江户时代才制
作出来的传说,然后“追赠”给德川家康,从此深入人心。
那么,是不是只有家康如此“幸运”呢?似乎不是,其实不少大名、武将的军旗都并非如
此清楚明确。接下来,我们来考究一下另外两个在中文世界人气超巨大的有名武将—武田
信玄和上杉谦信的军旗问题。
在这之前,为了更好地让大家可以了解背景,接下来有必要稍稍说明一下战国的军旗。
战国军旗的小说明
日本的军旗使用可追溯到源平时代,其起源更可以上追至七世纪末期的壬申之乱。不过,
即使是日本第一次的长期内乱“源平之争”时,那时候的军旗其实使用的不多,不像后来
的战国时代那样幡帜丛立。
即使到了后来的镰仓时代,我们翻阅著名的《竹崎季长绘词》,出现在里面的军旗十分少
,一股武士团才使用一幅旗帜,而且样式比较单调。
到了持续百年的战国时代,那时候因为战争长期化和频繁化,领主间的战争日多,自然需
要更好的分清敌我。然而,这不代表大名们便已经大量生产军旗提供给主要战力的农民兵
,以分敌我。
据史料来说,除了一部分的战国大名(如后北条氏)明显会有限量提供军旗外,其他的大
名采取由农兵或手下的领主按要求制作军旗,然后带去战场,由此可以想像,军旗的质量
其实参差不一,绝不像大河剧、电影那样整齐、统一。
况且,大家想像一下,在战国时代的一介农民上战场,他们的目标其实就是保命、立功和
抢掠,他们没有纪律可言,弄丢旗帜,或者途中掉队、逃走,甚至误击友军也是常见的情
况。
这些卑微的农兵们只会认得自己领主的旗印,总帅的旗帜可不一定都能分辨出来。加上有
内应、谍报策反人员有可能混在其中,单靠军旗分别敌我的方法不够保险,因此,我们在
史料上会看到大名们还会利用互认暗号等方式来确认友军。
日前,有香港媒体的文章里称,战国时代的军旗中最高级的是“马印”,是“用以识别统
领大军的将领”。这说法其实只说中了部分。当时“马印”的确是主要用于总帅和有头有
面的将领的个人用旗的称呼,只是“马印”是这种旗帜的其中一个称呼,按情况、大名家
族的习惯,存在其他称呼,如“御旗”“缠”“御幡”等。
换言之,在战国时代,总帅、将领用来辨识自己的旗帜称呼还没固定,大概到了江户时代
左右才得以统整。这次本文将会提到的“风林火山”旗和“毘沙门天”旗在史料里其实是
称为“御小旗”和“御旗”,而不是“马印”。
“风林火山”旗的疑问
本文开首时提到了战国大名的军旗,特别是大名个人专用的“御旗”很多时是无法找到确
证的,让人震惊的是,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这两位“宿敌”的情况却恰巧的类似,同样有
惹人质疑的部分。这里先来谈一下武田信玄的“风林火山”旗。
一直以来,“风林火山”旗被认为是武田信玄体显自己军事哲学的象征。众所周知,所谓
“风林火山”旗的“风林火山”出自《孙子.军需》的“疾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不
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中的首四句。
为什么只摘取首四句,而舍弃后两句,在目前所见的所有史料上,均未能找到说明。总之
,按史料记载而言,旗帜的正确名称乃是“孙子之旗”或者“孙子四如之旗”,以下本文
将称“风林火山”为“孙子之旗”。
值得大家留意的是,虽然战国迷都知道“孙子之旗”,但事实上“孙子之旗”只在《甲阳
军鉴》这部以武田家兴亡为主题的军记物语被提到过,而且只出现过两次。分别是〈品四
十三〉和〈品五十三〉里。
〈品四十三・信玄公军法之御挨拶人〉里提到“信玄公御籏”,提到信玄共有四种旗帜:
红底色八幡大菩萨旗(两幅)。
红底色胜军地藏大菩萨旗(两幅)。
武田二十七代御旗(一幅)。
“疾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旗(一幅)。
第四种旗就是“孙子之旗”,但有趣的是,按照《军鉴》的描述,这里的“孙子之旗”跟
现时坊间看到的那幅“孙子之旗”是有点不同的。《军鉴》里的“孙子之旗”是“黑底色
,以金字书写以上四句,旗为四方(形)”。
由此可见,这跟现时我们到日本各地和相关产品里常用的“深蓝底色金字”旗不太相同。
而且,由于“孙子之旗”和说明只在《军鉴》出现过两次,而《军鉴》本身又是难以轻信
的史料,这便便引领我们去提出下一个问题:《军鉴》的说法这可信吗?还有,假设“孙
子之旗”真的存在,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设计呢?
当然,第一个问题并非本文的范围内能说明解疑的。况且,由于《军鉴》之说实为孤证,
既不能否定,也不能肯定,终为无头公案。所以,这次我们先主要去讨论第二个问题。
我们已经发现《军鉴》里的“孙子之旗”和我们常见的“长方形孙子之旗”是不尽相同的
。那么,后者是怎样“诞生”的呢?通常的说法是这种旗在山梨县内的云峰寺和著名的武
田神社都有所藏,所以不像是假,颇为可信。
然而,既然与《军鉴》的描述不同,那么这种说明便显得不够充分完满了。何况,据文物
专家的考证,云峰寺和武田神社所藏的“长方形孙子之旗”均为后世之作,并非战国时代
的物品,能否证明“原物”也是一样,也是未知之数。
而且,据西元1800年成书的著名古董图集《集古十种》所载,当时已经记录了甲斐国萩原
村的云峰寺已有这幅“长方形孙子之旗”,文字的书写设计与现时我们常见的那种基本一
样,而目前我们已无法再找到比《集古十种》更早的明证,所以在这之间存在近200年的
空白,故此难以证明“孙子之旗”一直存在。
设计有差的问题也暗示“长方形孙子之旗”的原始制作者或许持有与《军鉴》作者不同的
记忆印象,又或者他(们)参考了《军鉴》的记述,然后因为一些原因,决定自行改良。
总之,信玄是否使用过这旗帜是存疑的。
武田信玄与孙子
不管“孙子之旗”是真是假,起码《军鉴》作者想强调信玄与《孙子兵法》的关系。不过
,有香港的学者说,没有证据证明信玄读过《孙子》,又说“孙子之旗”是由“军师和尚
快川绍喜”制作。这是否正确呢?
在可信史料里,的确没有直接说过信玄曾熟读《孙子》,加上上面提到说“孙子之旗”真
假难辨,自然对信玄设计旗帜的背景有怀疑之处。但是,我们还没能说可以“审决”了,
因为信玄的胞弟武田信繁在自制的《武田信繁家训》里便曾经引用过《孙子》的名言来说
明道理。
虽然所引的不多,但引用是事实,而且家训本身的史料可信性较高,年代也十分贴近当时
,再考虑到信繁跟信玄的关系,以及武田家历来对汉学的造诣深,信玄本人也跟熟悉汉学
的佛僧交流,所以可以推断信玄也应该读过《孙子》。
那么,信玄有否像我们认为的那样真的实用过《孙子》呢?鉴于大部分信玄参与过的战役
经过只见于《军鉴》和后世较不可信的军记物语,要实证信玄的军事行动套用《孙子》思
想,这也很难说。
何况,当时的战国大名乃至一般有点教育水平的武士都熟读中国的兵书,包括《孙子》在
内的“武经七书”,绝非信玄的专利。锐意将信玄塑造为“活用孙子”的名将,该归功于
后来的江户时代,奉信玄为“开山祖师”的甲州军学者。
至于“孙子之旗”的题字者和立案者是不是后来与武田家共存亡的快川绍喜呢?他是不是
信玄的军师呢?当然这都不对。快川充其量只是信玄归依和文流颇深的僧人,不是“军师
”。当时的“军师”主要做的是观天象,排军列阵等工作,快川只曾代表武田家出使其他
阵营,但行军则没有他的位置。
说“风林火山”是快川为旗帜题字也有疑问,因为信玄招他来自己的领地当住持是在1562
年,而据《甲阳军鉴》,旗帜是在1561年左右已经开始使用,所以快川制作题字之说存疑
,且没有根据。
总而言之,不管信玄是否真的使用过这个“风林火山”,但充其量是他个人使用的旗帜,
据《军鉴》记载,在信玄死后,他便将这旗留给他的孙儿.武田信胜(胜赖之子),可见
这旗子属于他个人的遗产,不是军用品,更不是代表武田军全体的信念,在史料里也看不
到武田军有集体研读孙子的痕迹。
“毘沙门天”与上杉谦信
说完武田信玄的“风林火山”,当然也要保证公平,谈一下他的宿敌上杉谦信的军旗问题
。谦信跟信玄的“龙争虎斗”早已驰名日本国内外,他的“刀八毘沙门旗”或“毘”字旗
,还有被描述为指令军队冲击敌阵时用的“悬(冲击)乱之龙”旗也跟信玄的“孙子之旗
”一样,早已成为谦信的“品牌”。
不过,跟“孙子之旗”同样,“刀八毘沙门旗”或“毘”字旗,还有“悬(冲击)乱之龙
”旗都存在疑问。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首先是“刀八毘沙门旗”或“毘”字旗的来源不用说,我们当然能够立即联想到这是来自
于谦信对毘沙门天的崇拜。我们一直都认为和深信,谦信虔诚地崇拜毘沙门天,因为毘沙
门天是佛教故事里的武神,与“军神”上杉谦信互相辉映,十分顺理成章。甚至随着时代
发展,开始出现了一种说法称谦信自认为是毘沙门天的化身。
很遗憾的说,其实这又是一个美丽的误会。谦信自认为是毘沙门天的化身之说自然是后世
人的“脑补”,陷谦信于不义,自然不需理会。比起这个问题,更为重要的问题是,谦信
与毘沙门天的关系。
这是什么意思呢?一句话概括地说,就是“谦信崇拜的不是毘沙门天!”大家会问:这是
怎么一回事?那是因为谦信真正信奉的,不是毘沙门天,而是“刀八(兜跋)毘沙门天”
。两个看似十分相似相近的东西,怎么就是不同的呢?
简单来说,“刀八毘沙门天”是“毘沙门天”的变种,是室町时代的日本人“改造”下的
产物,原本的毘沙门天是北天的武神没错,但上杉家所藏的军旗(后述)是写着“刀八毘
沙门”。
“刀八毘沙门天”是毘沙门天变成身持八臂,臂上持刀,因此造成后来将“兜跋”变成“
刀八”;此外,部分画像里的“刀八毘沙门天”更会骑着狮子。详细的日本佛教史上的问
题在此不谈,总之由此可见,“刀八毘沙门天”是跟原本的毘沙门天不太一样的,不太能
一概而论之。
再者,不论是“刀八毘沙门天”还是毘沙门天的信仰绝非谦信独尊的,他的宿敌武田信玄
其实对“刀八毘沙门天”和“毘沙门天”的信仰心与谦信不相伯仲(当然,谦信也崇敬不
动明王,也非信玄尊美)。
有趣的是,即便如此,我们至今无法证实谦信与“刀八毘沙门天”的连系,山形县米泽市
的上杉神社藏有的“刀八毘沙门天”旗和“毘”字旗十分出名,但从文献里证明不了是谦
信所用,换句话来说,只能说江户时代的上杉家的片面之词。
顺带一提的是,“刀八毘沙门天”是被当时人(室町末期以后到江户时代)塑造成为人们
袪病和健康的神明,与军事的关系并不明显。不过,这个“新合成”和“改造”的神明与
原本的毘沙门天还是保留着一点关联的。
“刀八毘沙门天”既然是袪病和健康的神明,似乎跟“军神”谦信的形象相去甚远,而实
际上,有一个神明的确获得谦信信奉过,那就是“饭绳权现”或“饭绳大明神”(不过,
“宿敌”信玄也信奉这位神明)。
“饭绳权现”或“饭绳大明神”是来自于耸立于越后西部与信浓北部边界的名岳.饭绳山
的山岳信仰。饭绳山是当时的修验道著名灵场之一。出身越后府内的谦信自然不会对“饭
绳权现”信仰感到陌生。
而谦信和景胜曾经使用的印章“立愿胜军地藏.摩利支天.饭绳明神”,以及同为上杉神
社收藏的“本小札色色縅腹卷”的盔上,也有饭绳明神的前立铸板,均清楚反映出这个事
实(不过,也有学者认为是后世人将景胜的饭绳明神信仰投影到谦信身上)。
“毗”字旗和“毘”字旗
翻阅上杉家相关的军记物如《北越耆谈》《川中岛合战五个度合战之次第》等均提到谦信
所用的个人用军旗里便有“毘”字旗,但“毘”字的写法是“毗”,不是“毘”;而“刀
八毘沙门”旗的记载则不见于任何军记物之中,上杉家的相关史料里也没有提过,所以“
刀八毘沙门”旗可说是“横空出世”的军旗。
那么,“毗”/“毘”字旗才是谦信所用的个人军旗吗?上面的军记物里,“毗”/“毘
”字旗是谦信个人用的旗,所以在大河剧或游戏里看到“全军尽是毘字旗”的画面自然是
不真实的。
虽然,谦信使用“毗”/“毘”字旗只见于军记物之中,但是这些军记物之中,也有一些
据称是根据曾跟随谦信的家臣子孙的回忆录写成的,更为复杂的是,谦信的后代明显地使
用“毗”/“毘”字旗。
江户时代的上杉藩记录上既有相关记载,而上杉藩的“米泽藏书”里收藏一本成书于江户
初期,名为《诸将旗旌图》的图录,清楚记载了当时在任的藩主上杉定胜(景胜之子)的
马印是“白底毗字旗”。
因此,“毗”/“毘”字旗的使用在定胜时代已经定型,问题是这是定胜个人的意匠,还
是可以追溯至他的父亲上杉景胜,甚至上杉谦信呢?遗憾的是,即便是景胜的军旗也是缺
乏各种史料的佐证,无法往前追源。
另外,既然定胜使用的是“毗”字旗,那这是象征“毘沙门天”还是“刀八毘沙门天”,
如果是前者,那么上杉家对于两者的崇拜转化过程,则成为了另一个可以继续深究的课题

还有,上杉定胜使用的“毗”字旗又是怎样转变为后来更出名的“毘”字旗的疑问也很自
然地衍生出来。虽然没有史料证明其转变经过,但不排除是在江户时代的越后军流学盛行
下,不少相关的解说书里写成“毘”字旗,或许是因为这个背景因素推动下,使上杉藩也
在后来改变了旗印的设计。
最后,还有另一个有名的旗帜:“悬乱之龙”旗,此旗一直被指是谦信冲锋陷阵时的指令
旗,而且将它跟第四次川中岛之战紧紧的扣在一起。不过,其实比起上述的“刀八毘沙门
天”旗和“毘”字旗,“悬乱之龙”旗更加缺乏资料,甚至军记物里都没有提及谦信使用
此旗,所以“悬乱之龙”旗与谦信的关联性其实最少,也更加可疑。
据一些史家的考证,“悬乱之龙”旗最早被上杉家记载,是在幕末时期左右,但详细不明
,也就是说,这个“悬乱之龙”旗有可能是藩士因为时局激荡不安时,假借藩祖谦信的“
军神”形象,配合越后军学,制作出“悬乱之龙”旗。
事实上,江户时代的上杉藩重视和崇拜谦信,位于现在米泽城内的上杉神社原本是坐落在
二之丸,受到藩府二百多年来的重点保护,还有专门的修缮组和消防队,誓死保护他们尊
称“御武尊”的谦信灵柩。
说了那么多,难道谦信就没有一幅可信的军旗吗?也不是,唯一可信又早有记载的军旗就
是“绀(墨蓝)底朱丸旗”,这旗据传是谦信之父.长尾为景因为救济朝廷和天皇之功,
获朝廷颁赐的“天子之旗”(朱丸=太阳=日本=天皇),更成为为景对抗山内上杉家的
“必杀”绝招,后来便成为谦信之物。
以上通过考证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个人用军旗的源头和疑点,反映出战国大名的军旗传说
经过二百多年江户时代的洗涤沈淀后,产生出巨大的影响力,直至现今的日本和日本国外
的战国迷都深受影响。
虽然不像德川家康的“厌离秽土.欣求净土”旗那样可以大致推断出旗帜的来源,但从“
孙子之旗”和“毘沙门天”旗的例子,可以看到两人的威名与甲.越军流学的影响力有莫
大关系。
作者: detonator (犬之爱)   2020-07-17 09:44:00
好文推推
作者: montmartre (montmartre)   2020-07-17 13:33:00
好文,喜认爹难道是人类常态?
作者: warfarin (瓦法林)   2020-07-17 19:18:00
美化历史,增加国族认同
作者: slcgboy (艾羅米)   2020-07-18 03:12:00
信长的永乐通宝旗呢XDD
作者: QuentinHu (囧兴)   2020-07-18 12:24:00
推分享 不过一大半看不太懂
作者: msisee (c'est la vie)   2020-07-18 15:02:00
到米泽上杉家庙所一游 右边军旗是毘 左边是龙
作者: yukai1216 (真的好闷)   2020-07-24 00:04:00
推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