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是C.J.迪克的书,重点放在1944年西线,盟军指挥官的战略与为将之道,可与迪克另一
本书,1944年夏季的东线(苏联)一起服用,可达到如臣辅君(中医用语),相辅相承的效果。
如果想知道作战与战术方面的,可能要看大卫.M.格蓝滋的书了。
我粗略看了一下,可分为三个方面,战略,战役与战术来讲。
在战略上,英美的目标很清楚,就是打垮德国;而如何用陆军打垮德国的手段也很清楚,就
是占领鲁尔区,削弱德国的工业力,逼德国投降,但两国在操作面上,争执就出现了。
表面上是艾森豪 广正面多路推进与蒙哥马利 一路主攻的路线之争,而实际上的核心理由,
两人都没说出来;蒙哥认为,你艾森豪以前只在社区教小朋友打球,凭啥当总教练?(你艾
森豪一直都在干参谋,也没带大部队的经验与经历,凭啥取代我当盟军地面部队总指挥)。
艾森豪认为,球具是我买的,球队是我养的,凭啥我不能当总教练?(我美军在这场战争中
是主轴,凭啥让英国佬指挥,你自己能干翻泡菜佬吗?)。事实证明,老艾在兼任地面总指
挥与盟军统帅上是两头落空的,他忙者应付上头的政客与处理盟军的军政就忙的要死,根本
没心思也没能力去指挥地面部队。做为蒙哥被噜掉的补偿,蒙哥被升为元帅,这下换美国将
领不爽了,凭啥你这英国佬比我们早升成元帅,这下好了,两边都不爽了。
除了民族主义上的冲突,双方将领还抢功,比如谁能先取得巴黎解放者的称号,因为这事关
荣誉与升官;以美国来说,政客决定谁(将领)能升官,而民众与媒体的好恶则左右政客的决
定;这些林林总总的事情让英美将领从公事上的冲突变成了私人上的厌恶,双方可说是剑拔
弩张。
以战术面来说,盟军干的不错,砲兵与步兵配合的很好,战术空军很能阻碍德军的调动,削
弱他们的战地后勤,并提供支援。坦克兵与步兵间的协同则差了些,英军有坦克兵与步兵老
死不相往来的传统。
盟军上岸后,发现诺曼地与想像中的不一样,是一个被无数的树篱,小山丘,村落所分割的
地形,军事学院上教的大兵团作战在此用不上,部队被迫分割成一股股的小单位,独立作战
。因为有树篱,小山丘的遮挡,事前的砲火准备效果不大,步兵还常常被德军奇袭;面对战
争迷雾,盟军是困扰的,因为他们是从上而下的集中式领导,面对突发状况,往往反应不足
,而德军不一样,任务指挥导向,权力下放的军事文化让他们把战争迷雾视为助力,利用战
场上的混乱加强奇袭时的效果。(后来美军也学习如何放权)说来好玩,一个极权国家的军队
,其军事文化反而比民主国家更"分权而民主"。
如论步兵,战斗力这两书所说的,比起其它的专业单位,步兵与其基层军官在美国陆军中素
质是最差的,最好的人才都被别人挑走了,剩下的才留给步兵单位,这跟德军把最好的人才
留在战斗单位中完全不一样;德军在诺曼地很能利用地形,打起小部队的机动战,盟军在战
术空军与火砲上的强项不易发挥,步兵的训练不足则被放大;步兵的死伤是惨重的,步枪兵
的伤亡率从预计中的2、30%,上升到80%,英美被迫把特业人员(如高砲,坦克,驾驶)解散
,把他们编入步兵单位,这些充数的步兵往往都是"不愿役"。
战役方面,德苏都有相关的学说,苏军称为战役学,德军称为作战阶层,但这观念在英美军
事教育上是没有的,英军吹者口哨假装没战役学这档事,美军则蒙懂的问,战役学是啥,能
吃吗?因为缺乏这一个环结,英美无法把战术上的胜利转化为战役上的突破,往往只是击退
,而不是击溃,无法让德军整体崩盘;眼镜蛇行动只是昙花一现,诺曼地一结束,盟军又回
到老样子。
美军指挥官缺乏重心的概念,面对敌人,就是发动人物力与火力猛攻,炸烂战场上所看到的
一切东西(罗伯特.R.雷德纳),而不是集中兵力猛攻敌人弱点;美陆军离不开火力,就算出
现战机,只要砲兵没到位,指挥官宁可让机溜走,等到砲兵全部到位,美军准备发动进攻时
,德军不是跑掉,就是重整部队,以逸待劳的等者美军了。如果英美军的教育没这缺失,能
更机动更灵活,何尝不能在1944年结束战争,后勤的压力与盟军的缺失让战争延到1945年。
我在这用ABC电视网所做的二战纪录片,第一集出现的一段话来下结论:德国指挥官比他的
同行更懂何谓战争的艺术,他的士兵更清楚为何而战,盟军是用无限的人物力击垮了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