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心得] 魏延不告诉你的子午谷(三之一)

楼主: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19-10-09 21:29:09
※ [本文转录自 SAN 看板 #1TdU1hJV ]
作者: asdf95 (K神我们巴西见) 看板: SAN
标题: [心得] 魏延不告诉你的子午谷(三之一)
时间: Wed Oct 9 21:28:09 2019
参、秦蜀栈道的变迁
一地之战略与区位条件,跟交通密不可分,因此讨论战史或经济史,地图
跟相关的交通路线非常重要,以下是我自己读书跟查资料后,用Google Earth
绘制的秦蜀四条主要栈道路线图,至于用Google Earth绘制的好处,后面会看到。
https://i.imgur.com/djPkxqm.jpg
首先要对栈道有个基本认知:
每条路线并非全程都由栈道组成,只有在悬崖峭壁才会出现栈道,像褒斜道
全线,栈道只占约一半的里程,另一半是普通的山路、平路或跨河桥梁构成。
栈道依修筑的材料分两大类:木栈跟石栈。
秦汉到魏晋大多以木栈为主,之后渐渐改以石栈为主,不会全线只有单种
形式的栈道,因地制宜,要配合地形、水文条件与当时的人力物力,选择最适合
的修建方式。
一、木栈(阁道)
木栈,俗称徧桥、阁道或栈阁,共分为四种形式:
标准式、依坡搭架式、悬崖搭架式、无柱式
1.标准式
在陡峭的崖壁上凿孔安上横木,以褒斜道考古探勘实测为例,栈道壁孔主柱
梁洞是长35-45公分、深70-90公分的方洞,大多数壁孔是长20-25公分、深20-30
公分的方洞。
https://i.imgur.com/fvzxBg6.jpg
壁孔下斜,使插入壁孔木梁略微上翘。
部份主梁壁孔下方内含栓眼卡榫,壁孔下方会设计一道石槽,此石槽功能是
避免雨水累积造成梁柱腐朽的排水通道,小小巧思,能延长不少栈道的使用寿命。
另有一种是有部份主梁壁孔设计成袋状,外窄内宽,在梁木前端凿出口子,
插入三角木栓形成破头楔,当梁木向内施力,木栓顶住岩壁时会反向施力作用于
梁木上,透过楔口向外撑开密合壁孔,可避免脱落强化稳定度。
https://i.imgur.com/Msii9LW.jpg
间距要看崖壁地形跟水文条件,大多间距1.5-3公尺之间。
另外在下方河岸岩石打底孔,底孔为直径25公分、深20公分圆洞,(底孔不像
壁孔规格较一致,直径大小与深度差异很大,另有方形、圆榫方形、圆榫圆形,
似乎不同形式的木栈会有不同的底孔)。
https://i.imgur.com/u46Dvc7.jpg
有些方形底孔,孔外临河侧还有一小直孔,这个小直孔是加固的小巧思。
通常底孔深度比壁孔开凿深度浅很多,又位于岸坡之石上,多是内侧深、
外侧浅,当外侧被风化水蚀后,立柱易从底孔向外滑移,增加栈道塌陷的危险,
外侧加凿一孔,内插铁石木之桩,可以防止立柱滑移,等待大修根据情况处理。
部份完整的底孔外侧甚至会有一道较深的石槽,可以将侵入底孔的雨水或
泉水排出,如同壁孔的排水槽。
底孔临河侧位置通常偏低,当下雨造成水位上涨时,易积水浸泡,水位
下降后,这些底孔如果积水,容易造成立柱的柱脚朽烂,所以底孔打的较浅,
积水不会过深,加这道石槽排水更易,可以延长立柱的使用期限。
一个壁孔不一定只对应一个底孔,要看突出壁面的长度跟底孔附近的地形与
水文情况,还有上方是否要加建筑物(如亭、阁),根据上方支撑重量不同,底孔
的数量跟深度也会有所变化。
栈道高度也不是一成不变,配合水文环境,河水越易暴涨,离水面越远,
离水面从8公尺到2公尺都有。
https://i.imgur.com/DgJYduZ.jpg
〝诸葛亮《与兄瑾书》云:前赵子龙退军,烧坏赤崖以北阁道缘谷一百余里,
其阁梁一头入山腹,其一头立柱于水中。今水大而急,不得安柱,此其穷极,不可
强也。〞(水经注‧沔水)
诸葛亮所言赤崖以北阁道,即是标准式,将立柱安于底孔,通常选冬春之际,
此时河水最浅,最易安装,不然雨季来临,水位上升,很难将立柱确实插在底孔
之上,反倒容易被暴涨的河水冲走,更加危险。
2.依坡搭架式
适用于河流下切河谷斜坡形成的台地地形,并且是较为和缓的倾斜坡面
(约20-30度),不需要像标准型需要打壁孔。
https://i.imgur.com/c8LPBuI.jpg
只需横截面一直线打多个底孔,底孔跟坡面上升的幅度一致,随坡面形成
连续栈面,在底孔立柱和斜柱托梁铺上木板成路,栈面宽度依坡面大小决定。
3.悬崖搭架式
坡面过陡,不能采用标准式与依坡搭架式(无法打底孔),又因地处重要
位置,不采用无柱式以免危险,只能采用此形式。
方法是打双重或三重壁孔,在栈道壁孔下4-5公尺处再打壁孔,在下壁孔
插木梁形成支撑,再把底孔打在木梁上,一如标准式,由于底孔的功能被下方
壁孔取代,所以没有底孔。
由于此种坡面过陡,为防止上方落石或降雨,通常会加顶棚。
https://i.imgur.com/v0bAfTZ.jpg
4.无柱式
因为缺少下方的支撑,是最不稳定的方式,上面所引的同一段赤崖以北
栈道,之后被烧毁重建采用无柱式。
〝自后按旧修路者,悉无复水中柱,迳涉者浮梁振动,无不摇心眩目也。〞
(水经注‧沔水)
https://i.imgur.com/jOjQdpd.jpg
无柱式不是没方法补强,如前面介绍在壁孔做变化,增加梁柱稳定性的
栓眼型或袋状型,更直接的方法是在山壁凿钉以铁索勾住横梁。
栓眼型有两种,一种栓眼做在上方,一种栓眼做在下方,做法相似,皆是
在壁孔后端做横槽,在插入的横梁上做一凹槽,当安于壁孔后在横槽插入立柱,
形成榫卯扣住。
https://i.imgur.com/ixX8UCo.jpg
二、石栈(碥路)
石栈,俗称碥路,有四种形式:
隧道式、凹槽式、标准式或无柱式、堆砌式
1.隧道式
是指开凿整块岩壁,从中开出隧道的方法,隧道古称“石门”,如褒斜道上
著名的摩崖石刻“石门十三品”,即刻在褒斜道石门之上(现已被水库淹没)。
https://i.imgur.com/bk2y3R3.jpg
现在认为汉代开凿岩道比较常用的开凿方法是“火烧水激法”。
〝诩乃自将吏士,案行川谷,自沮至下辩数十里中,皆烧石翦木,开漕船道。
注引续汉书曰:“下辩东三十余里有峡,中当泉水,生大石,障塞水流,
每至春夏,辄溢没秋稼,坏败营郭。诩乃使人烧石,以水灌之,石皆坼裂,
因镌去石,遂无氾溺之患”也。〞(后汉书‧虞诩传注引)
另外〈武都太守李翕西狭颂〉(简称西狭颂)也有提到〝鐉烧破析、刻陷
磪嵬;减高就埤、平夷正曲、柙致土石,坚固广大,可以夜涉。〞
可见在东汉时期,用此方法开凿岩道并不罕见。
原理是利用热涨冷缩,先用木材烧热岩石表面,再泼江水使其快速冷却,
骤降的温差让石头迅速开裂,产生裂缝,方便施力与开凿。
2.凹槽式
在有坡度的崖壁透过削崖、铲石铺成的土石路,为防止车马跌出道外,
往往道外有小墙,称为拦马墙。
https://i.imgur.com/yE49k5i.jpg
因为要配合崖壁坡度修筑,往往需要较长的迂回路径,不像木栈那样笔直,
并且雨天容易泥泞路滑,不过后续维护容易,慢慢取代需要大量木材的木栈,
与现今的登山步道形式相近。
3.标准式或无柱式
一如木栈的标准式或无柱式,只是盖路的材料从木材改变为石材。
石栈路面宽度通常较木栈窄,况且造价较高,但稳定度较佳跟保固期较长,
虽然汉代以木栈为主,然而也有部份木栈因为过于危险,被地方郡守改建成石栈。
https://i.imgur.com/kVqqUwp.jpg
〈李翕析里桥郙阁颂〉(简称郙阁颂)记载当地〝斯溪既然,郙阁尤甚。
缘崖凿石、处隐定柱;临深长渊、三百余丈,接木相连,号为万柱。
过者栗栗,载乘为下,常车迎布,岁数千两,遭遇隤纳,人物倡堕,沉没
洪渊,酷烈为祸,自古迄今,莫不创楚!〞
标题的李翕即为〈西狭颂〉武都太守,两颂记载是同一人。
他很关注当时武都郡的交通状况,不但重修郡内狭道,也对故道进行改修,
把一部份风险高稳定度低的木栈改成石栈,〝减西濬之高阁,就安宁之石道。〞
4.堆砌式
此种栈道目前仅见于大宁河栈道,是清代才出现的形式,用一尺到两尺的
碎石,在与河面100-110度的陡峭石壁上,用几何力学原理堆砌,只有一小部份
用上缝合剂,受力分布合理,是独特的栈道样式。
https://i.imgur.com/gr9yxXu.jpg
造成后代逐渐兴盖碥路,甚至放弃原有栈道路线的主因是秦岭经过长久
开发,森林密度大不如前。
木栈的木头大多就近取材,而秦岭经过长久的开发,森林覆蓋率直线下降
(农田的开发,加上古代主要以木材为建材、生火来源),如唐代孙樵的
〈兴元新路记〉写褒斜道一路上的风景:
〝自仙岑而南,路旁人烟相望,涧旁地益平旷,往往垦田至一二百亩。
桑柘愈多,至青松即平田五六百亩,谷中号为夷地,居民尤多。〞
尤其梁柱需求的大型木材日渐匮乏,建造成本上升,北宋时期此问题已有
官员注意,恳请兵士在阁道两旁植树,以便利于取用,并获宋仁宗采用,从此
成为宋代常制。
〝窃见入川大路,自凤州至利州剑门关直入益州,路遥远,桥阁约九万余间,
每年系铺分兵士,于近山采木修整通行,近年添修所使,木植万数浩瀚,深入
山林三二十里外,采斫辛苦。
欲乞于入川路沿官道两旁,令逐铺兵士每年栽种,地土所宜林木,准备向去
修葺桥阁,仍委管辖。〞(宋会要辑稿‧方域十‧道路)
因为开发越往后越大,植披稀疏造就河谷景观越来越清晰,栈道修筑也
越来越往下。
如褒斜旧道兴元段的摩崖到清代已是,〝盖宋以前路通兴元栈道俱在山半,
故汉唐遗迹最多,今栈道移而渐下,遂不可摩拓矣。〞(金石萃编)
而清代的栈道修筑也改以碥路为主,如《重修昭和县志》记载当地的栈道:
〝凡路窄而险者,凿石壁廓之,其当内凿之处悬崖难施者,外用石灌浆培之;
若高深不可培者,架木为栈补之。
凡自然碥坡滑跌者,即石凿梯正之;自然石渣出梗路者铲平之;石壁石包有
子母石,俗谓之麻渣石,形如千万金卵,生漆胶粘金卵。
有龙骨、牛心、油光诸坚石,非锤斧所能凿,以火烧煅令热,沃以醋水,
俟其爆酥铲之。
每煅一次,铲出一寸或八九分。每宽厚一尺一丈,折见一方,用柴三十斤、
醋五斤;石匠一工。
凡拦马石墙,高一尺八寸、底宽一尺五寸、顶高一尺。每墙一丈多用石灰
六十斤、糯米市斗一斗、白矾六斤、桐油八斤;匠人、小工各二工。修补者半之。
凡石匠培补,每宽一丈、长高各一丈,用石灰二百斤、糯米市斗三斗,合白矾
一斤四两、桐油十斤;匠人、小工各十工。
凡旧路翻砌令平者,每长一丈、宽八尺、厚五寸,用匠人、小工各二工,
其物料价值,随时价造报。〞
修筑方法详列碥路的修筑工法、用料,可见到清代的栈道修筑,已是碥路为主,
木栈只是聊备一格,做为无法修筑碥路的补充工法。
作者: AaronWang (工作在鸿海)   2019-10-09 23:35:00
2002时与父亲同游大坝还没建好的长江三峡,在游玩小三峡时看到两旁山壁上成排的孔洞,当地导游即告知那是古时筑栈道留下的遗迹
作者: sangotai (数不尽她墙后的灿烂千阳)   2019-10-10 00:14:00
长知识,感谢
作者: Nomic ((Nomis))   2019-10-10 03:29:00
大推
作者: spring719 (未曾来过的冬天)   2019-10-10 05:49:00
作者: bce (归云)   2019-10-10 08:36:00
作者: proletariat (Die Ruinen von Athen)   2019-10-10 09:17:00
有看有推
作者: zwx (王子面)   2019-10-10 11:12:00
太棒了
作者: AaronWang (工作在鸿海)   2019-10-10 11:42:00
作者: bladesinger   2019-10-10 11:59:00
有意思 推
作者: yeangigi (吉吉)   2019-10-10 13:02:00
好文
作者: AllMyOut (dancing your life)   2019-10-10 13:08:00
作者: sdiaa (桂纶镁)   2019-10-10 15:07:00
用火烧真的千年传统技法...
作者: diechan (小道消息万万岁)   2019-10-10 15:24:00
好文,推
作者: wildboar (我只是说书的)   2019-10-10 19:24:00
推!等级很高的文!
作者: wanters (Reset)   2019-10-10 21:18:00
推 回家马上盖个栈道收惊
作者: cobrasgo (人鱼线变成鲔鱼线,超帅)   2019-10-11 00:02:00
长知识了,感谢
作者: vt1009 (古雷)   2019-10-11 13:16:00
推!!
作者: warfarin (瓦法林)   2019-10-11 15:34:00
作者: neuralandre (七彩喇叭手)   2019-10-11 15:53:00
你回家是要盖在哪里啦XD
作者: katana89 (月月火水木金金)   2019-10-12 09:56:00
这篇真有趣
作者: QuentinHu (囧兴)   2019-10-12 15:00:00
推推推!!!
作者: factest   2019-10-12 18:54:00
长知识,推~~
作者: fongyu (....)   2019-10-13 10:35:00
好文
作者: fudick (啊...眼睛有砂...)   2019-10-13 12:45:00
真好的文章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