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精蓄锐、整军继武
高尔察克面对的议题很严峻,西伯利亚的人力与资源有限,与红军长期作战显然呈现不利
,他必须尽快夺取窝瓦河流域的丰沛人力与工业,并且确保河川与山脉的地利,方有机会
抗衡势必持续增强的共产党。
在北方的西伯利亚军团攻占彼尔姆之后,高尔察克与他的亲信开始把攻击矛头往南转移至
西方军团,这是因为西方军团面对的红军威胁最大,并且出击轴心沿线上的资源也较多─
如果主力从彼尔姆往西北方挺进,要与北方战线的友军会师着实太远,并且冰雪尚未消融
、人口资源又少,西方军团的攻击方向则可预期较大的战果。
若要击破面对的红军主力,高尔察克势必得尽可能确保己方的战力享有优势,他为此与协
约国努力洽谈,也成功取得了相当程度的奥援。协约国在远东运上岸的军火补给,足以与
苏共一整年的生产量相抗衡,惟重武器的比例甚低,并且要通过漫长的西伯利亚铁路,难
以迅速运抵前线。
英军曾建议高尔察克限制动员的兵力,“兵贵精不贵多”,但是西伯利亚当局仍对于兵力
员额深感忧虑,并执意实施广泛的征兵。不过高尔察克与他的属下也理解部队素质的重要
性,与英军达成协议,让英军军官协助训练。
西伯利亚的白军英械部队
英军在海参崴附近成立了一个新训旅,以两个月为一期、每期三千人的速度训练高尔查克
的白军新兵和军士官。新训旅的排长和连长都是俄军干部,但是每个连都会分配一名英军
教官,营级以上的职位也都由英军军官担任。
英军另外也在叶卡捷琳堡建立了“英俄联合旅”,以北方战线的不列颠斯拉夫军团为模型
,建立一支英军军士官指挥俄军士兵的精锐部队。英军在其他几座西伯利亚重镇也有相仿
的计画,但是规模与进度都远不及叶卡捷琳堡。虽然颇具野心,该计画受到高尔查克政府
内部多位高层的反对,成效与规模有限,叶卡捷琳堡的联合旅也不过一千七百余人,其他
地点的联合单位更合计仅数百人;原定于海参崴的另一个联合旅则完全未付诸实现。
高尔察克与英军谈成的合作计划中,最重要的仍是总动员后的新训师计画,英军同意协助
编练八个白军步兵师并提供许多军械,期待这些接受较完整训练与补给的部队能够支撑高
尔察克的作战。
在这八个师之中,其中三个隶属于白军名将卡佩尔率领的第一窝瓦河军,该军刚从前线撤
下来,是立宪人民军的残部,正在以大量战俘和新兵来补充员额,被预订为高尔察克的底
牌。另外五个师则是隶属于各军区的新编单位,英军同意负责其中至少三个师的装备─不
过最终提供的军火达到可装备六个师的量。
这几个英械师的装备相对精良,训练也较高尔察克的大多数单位完整,但是基于训练时间
依然颇短以及政治作战无能,又包含较高比例的新兵,士气一直不是特别高,所以被认为
需要更长久的时间进行培训─可惜高尔察克政府没有太多余裕。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高尔察克的每个军都有下辖的哥萨克骑兵旅,虽然与南线白军庞大的
骑兵集团相形见绌,和1919年春季的红军相较仍显优势。红军骑兵的规模与素质在内战初
期不如白军,为一大弱点。
高尔察克的盘算
在尽快增强军力的同时,高尔察克已在规划发动攻势。他不打算等待其他战线上的友方势
力,一方面是基于他对于其他白军派系的疑虑,另一方面是因为自己急切需要一场重大的
胜利,用以维持自己的威信,并抢夺足以抗衡共产党的人口和工业资源。
在兵力开始从北侧转往中央的同时,他希望能一举重创红军东方面军,把战线推进至窝瓦
河东岸,然后在此一防线上据守。他并不期待与北方战线或南方战线的白军会师,尽管各
地白军已经陆续在名义上宣称支持高尔察克;不过他也不排斥在进展顺利下打通对南北两
侧的交通线。
在另一方面,红军却对于局势有着过分乐观的评估,莫斯科和东方面军的高层都认为己方
的战况持续改善,不久之后就能把反共势力从西伯利亚西部赶走、有效稳固窝瓦河流域的
控制,乃至于进而追击至远东。
对高尔察克的大动作缺乏警觉,很快就使红军东方面军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