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版友reinherd大在#1OEFCRIB乙文推文的提问,刚好自己有兴趣也有资料,就整理一
下来分享。
基本上这篇的资料都是由“中国兵工制造业发展史(王国强著)”乙书、“抗战陆军武备
图志”乙书及少部分网络文章整理而得,我以现有数据做一下分类,请各位版友参考:
我简单区分为“有弹有砲”与“有弹无砲”两大类,这边的意思是在抗战时期(民国
26~34年间)各兵工厂有生产纪录的(也就是‘国产限定’),千万不要误会成是有砲弹
没迫砲可用的情形!另外,保修、游修及翻修的不列计,各式掷弹筒、枪榴弹等亦不列计
。
一、有弹有砲:
(一)60mm迫砲:
60mm迫砲制造为抗战中,民国31年由第50兵工厂仿法国布朗德式,称为“31式60迫砲”,
稍后民国32年起第10兵工厂亦有生产此砲。
迫砲产量如下:
1.第10兵工厂:
32年:400门
33年:950门
34年:1,420门
合计:2,770门
2. 第50兵工厂:
31年:200门
32年:800门
33年:900门
34年:1,500门
共计:3,400门
弹药产量如下:
1.第10兵工厂:(底下单位都是千)
一般用弹:
32年:90
33年:207.5
34年:447
合计:744.5
填沙弹:
33年:13.5
34年:7
合计:20.5
练习弹:
34年:6
合计:6
2. 第40兵工厂:
34年6月起加造60迫砲弹,月产万发
3. 第50兵工厂(成都分厂):(底下单位单位都是千)
31年:77.4
32年:172.214
33年:157.426
34年:239.354
合计:568.994
(二)82mm迫击砲:
民国19年,我国兵工署购得法国布朗德(Brandt)1930式81迫击砲,经试验成效良好,由
金陵兵工厂据以改良沪造81迫砲,研制成为20年式82迫击砲,为制式武器。
迫砲产量:(仅列计民国26~34年)
第21兵工厂:
26年:440门
27年:710门
28年:1,136门
29年:900门
30年:500门
31年:760门
32年:1,381门
33年:1,140门
34年:1,084门
合计:8,051门
弹药产量:
1.第21兵工厂:(仅列计民国26~34年)
一般用弹:(以下单位都是万)
26年:29.89
27年:48.11
28年:56.82
29年:50.92
30年:32.25
31年:31.91
32年:38
33年:42.43
34年:20.78
合计:351.12
黄磷弹:(以下单位都是发)
26年:52,500
27年:33,200
28年:5,860
29年:42,690
30年:28,450
31年:10,500
32年:8,000
33年:15,000
34年:28,000
合计:394,018
2.第40兵工厂:
民国28年11月起,月产82迫砲弹万余发
(三)120mm迫击砲:
民国33年参考法国布朗德式120mm迫砲,设计制造出33年式120迫砲,并交由第21兵工厂开始
生产。
(本段叙述刚好补充了“抗战陆军武备图志”关于120mm迫砲之部分)
迫砲产量:
34年:49门
合计:49门
弹药产量:
34年:3,288
二、有弹无砲
民国成立到抗战前,各地兵工厂都有制造迫击砲,于是出现了以下这些口径:47mm、75mm
、80mm、81mm、82mm、83mm、84mm、105mm、130mm、150mm、220mm等等。根据抗战期间的
生产纪录,除了前面口径的砲弹之外,另外持续生产了这些口径的迫砲弹药:47mm、81mm
、150mm。
(一)47mm迫砲弹药:
这门迫砲应是仿制仿法国布朗德47mm迫击砲
(不清楚何厂生产,以历年武器弹药支援作战数量统计表来做参考)
31年:2,823发
32年:17,484发
合计:20,307发
(二)81mm迫砲弹药:
第21兵工厂制
26年:920发
28年:68,464发
29年:81,930发
30年:50,892发
31年:17,614发
合计:228,100发
另第40兵工厂于民国28年之前亦有生产若干,惟数量不详。
(三)150mm迫砲弹药:
这门传说中的重迫砲我经过考证,国军确有生产过,但是在抗战爆发之前。
根据MDC第二论坛2011年10月19日慎˙中野版友的贴文:
网址:http://tinyurl.com/hkqlj9n
“1922年,奉系军阀张作霖,鉴于迫击砲为战争利器,聘用英国人沙敦(原英国陆军上尉
,奉军授少将衔),并派砲兵中校李宜春协助,在奉天(今沈阳)北大营原陆军第二十七
师修械司旧址,征用土地50余亩,改建厂房制造出中国最早的150毫米迫击砲及弹,称辽
11年式。1926年5月,奉天迫击砲厂正式成立,沙敦去职,李宜春任厂长。对老式150毫米
迫击砲进行重新设计,精确制造,于1927年改制成功,称辽16年式新150毫米迫击砲。每
门砲带砲车1辆、弹药车2辆。每辆弹药车可载砲弹10发。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此砲颇显
威慑力。
1928年巩县兵工厂、1931年华阴兵工厂等均先后组织生产150毫米迫击砲。
1939年 1月,兵工署令第五十工厂试造150毫米迫击砲。由于缺材料,该厂将军械库保存
的废旧150毫米迫击砲集中起来修造,口径改为152毫米,并设计带有缓冲器装置的砲架取
代车轮,将整砲改为可拆卸的三大部分,以利于山地作战时人工搬擡,还配备瞄准装置,
增加命中率。重新设计制造砲弹,改良引信,弹体增装高能炸药。砲身长1900毫米,射程
3143米。于1940年改制成功,定名为29年式150毫米迫击砲。”
因此在抗战中使用的150迫砲,除了早期剩下的之外,其余均是翻修品。
“中国兵工制造业发展史”乙书也证实前述说法,并另外说明除了在沈阳兵工厂生产外,
又于民国15年6月成立“奉天迫击砲厂”,16年2月合并新旧两厂,改称“辽宁迫击砲厂”
,此即为辽造150迫砲名称之由来。在17年时,巩县兵工厂也开始制造150迫砲及砲弹,华
阴兵工厂何时开始生产则不详,但时间亦应为东北易帜前后。
150mm迫砲弹药仅第50兵工厂有生产,数量如下:
29年:2,000发
30年:2,500发
31年:9,000发
32年:16,827发
33年:18,613发
34年:25,650发
合计:74,600发
以上整理完毕,有请各位版友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