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闲聊] 一篇睽违了四年的访谈

楼主: DeathDeath (SEGA(系统音))   2016-03-29 22:00:02
※ [本文转录自 RTS 看板 #1M-YnVo0 ]
作者: DeathDeath (SEGA(系统音)) 看板: RTS
标题: [闲聊] 一篇睽违了四年的访谈
时间: Tue Mar 29 15:18:50 2016
四年前,我采访了一名大陆WAR3职业选手Yumiko,当时本来想就此契机写成一本书,
不过随着时间过去,动力大不如前,这篇访谈也跟着胎死腹中。如今,我在电脑的某个
角落再次看到这篇文稿,心中感慨万千,好像也找不到比较适合张贴的地方,最后想想
决定贴来这里。
由于某些内容可能带有主观意见,这次发表只是一种尝试,目前没有正式发表的准备。
所以如果有人想转载,请您来信告知讨论,谢谢啦。
如果还有老朋友能看到这篇文章,是我的荣幸。至于新朋友,就当看看故事吧:)。
这篇访谈的时间是2012.03.30,所以有些内容可能有些过时,望您谅解。不过有些内容
现在看起来依然受用,
============================================================================
DeathDeath_reg
玉米你好!很高兴认识你。
我在2007到2009年曾经是PTT魔兽板的板主,这次访谈是出自我的私人兴趣,同时我也联
系TeSL的人,希望能将这份访谈,放上TeSL的官方网站。主要是因为我对目前电竞圈的
现况有太多感触,打算对这个正在发展中的文化做一个汇整,希望能引起大众的共鸣。
Yumiko
很高兴认识你!我也想透过你的采访,发布回大陆的媒体网站,这样应该会有一定的
影响力,能够得到更多人的重视。
“泛电子竞技”时代
DeathDeath_reg
关于你提出的“泛电子竞技”一词,你是如何定义他的?
Yumiko
我提出这个概念的时候,是在游戏解说视频和采访里面最先提到的。现在电子竞技的概念
和当初已经有很大的变化,我们最初的价值观和概念在不知不觉中被转换、偷换、或者说
正在被重新定义。
Yumiko
现在大陆的电子竞技非常混乱。因为我们一直宣传它是一个体育项目,所以越来越多新游
戏都希望可以跻身到电子竞技的行列。然而它们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竞技性越来越低,
或者说本来就不该属于竞技游戏,现在却都被归纳到电子竞技的范畴里面,成为了“泛电
子竞技”。它们希望可以披上这个马甲,瓜分电子竞技这个市场,让更多厂商盈利,但是
往往忽略了游戏本身的性质。
如果你研究大陆电子竞技的话,可以看到现在很多新游戏的广告,都会出现在旧游戏上面
做宣传,选手和赛事品牌都用自己以前的名气来兑换金钱。我认识不少人因此带着失望离
开,或者像你这样内心会有很多感慨。
DeathDeath_reg
TeSL成立之初,提供的竞技项目让不少人很失望。那个时候我们有很多人在TeSL论坛上面
提出很多看法,甚至有人抗议为什么没有摆进星际1、魔兽3、CS之类的游戏。当时我和一
些业界人士交流,慢慢了解这与赞助商有很大的关系。
TeSL是由台湾两大游戏商:游戏橘子、华义所办出来的,所以他们打算先将自己代理的游
戏摆上去,当然还有其他各种赛事因素的考量。
不过你提到的“泛电子竞技”,我在想或许与我现在提到的情况类似。
Yumiko
对于赞助厂商而言,他们会希望自家最新的游戏可以快速体现竞技价值,最后变成“只有
最新的游戏”才可以体现竞技价值,否则就没办法达到宣传效果。譬如以星际2为例,我
不知道台湾的情况如何,大陆这里的情况相当差,但赞助商还是继续投资。
现在搞电子竞技的人,想做到以前能达到的效果,但实际上是背道而驰,因为新游戏并不
像老游戏那样具有统治力,没有一款可以把玩家整合起来的游戏,让联赛能够良性发展,
所以现在很多赞助商投资的比赛,都是多个项目联合起来举办的,直播场次非常混乱,加
上比赛的不准时、网络条件的限制,想看到自己喜欢的游戏项目会很难。这些问题以前也
会有,不过不像现在那么夸张。
Yumiko
以前的游戏除了制作理念超前和可玩性强大,还有就是它们真正获得了观众的认同,在无
数的游戏竞争中脱颖而出,最终出现了电子竞技这个行业。
然而现在的电子竞技,作法是把游戏用户整个圈养起来,提高自己的业绩与利润,推广新
游戏的同时,排挤了老游戏,间接否认了以前观众的存在。
很多人在学生时代,就算只和朋友打过电脑对手,也会对自己曾经喜欢的游戏产生兴趣,
希望可以看到顶级高手的比赛。他们对现在推广的新游戏没有时间玩,更别说看,该怎么
提起兴趣?以80后为主的大批玩家,他们的年龄逐渐增长,成为了这个社会的核心成员,
他们的消费能力就间接地被全盘否定了。
终于,我们的价值观、认同感、甚至连游戏本身都一直被排挤。这也许就是“泛电子竞技
”时代的到来。
DeathDeath_reg
最近WCG要移除PC游戏摆上手机游戏,我觉得算是一个明显例子。
Yumiko
其实在2011年底我们已经有选手知道这个消息。WCG大概看到整个电竞产业发展已经停滞
不前,甚至倒退到乱来的地步,所以希望用自己多年苦心经营的赛事品牌,转向与手机
游戏的赞助商接洽,来为自己带来盈利。
同样的道理,你看现在很多游戏选手,在自己的游戏解说视频,甚至在直播的比赛中打
广告,叫观众玩其他游戏,这种作法就是抽原本的血来兑换其他好处。现在WCG的作法也
是一样,这是我个人看法。
什么是“职业选手”?
Yumiko
我认为大陆的职业选手很难定义。是不是只要拿薪水打比赛,就代表这个人是职业选手?
如果他的薪水极低,他把很多时间花在打游戏上,但是成绩不好,那样算是职业选手吗?
有时候基本工资降到500或以下,我们就会开始思考什么是职业选手。有时候可能是精神
上的。到后来薪资差距越来越大,让很多人不愿意去当职业选手。我已经很久没有拿薪水
了,但是我一直都有参加比赛,很多人就定义我是职业选手。
DeathDeath_reg
台湾对于职业选手的定义恐怕也不是很明朗,大概就是拿钱打比赛这样的印象。台湾掌管
体育项目的组织是体委会,目前还没有将电子竞技立案为正式的体育项目,所以就体制的
角度来说,台湾电竞还在襁褓期。
Yumiko
大陆将电子竞技列为第99项体育竞赛项目(现为第78项),其实对于我们选手并没有什么
区别,Sky也只是国家二级运动员。
出国比赛的话,以前和现在不一样,以前都是以个人签证出发,现在就是国家体育总局那
边弄,看比赛怎么组织,基本上每个比赛都不一样。不过现在出去比赛的机会已经少了很
多。
(注:目前大陆运动员的技术等级制度,称号由高到低分为:国际级运动健将、运动健将
、一级运动员、二级运动员、三级运动员与少年级运动员等六级。)
Yumiko
现在电竞的推广已经转变成以电竞明星为主。我出去比赛认识了一些圈内朋友,他们谈到
工作的时候,都会说起自己的游戏有多少在线人数,然后推举其中一些顶尖的玩家,接着
就开始会有俱乐部以那些游戏组织队伍,过去赞助商可能赞助3到4个项目就够了,现在因
应这个现况。赞助商必须赞助更多项目,选手的待遇就跟着被压低。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发
展下去,大陆可能只会出现职业“玩家”这个概念,再也不能叫“选手”。
大电竞时代下的电竞选手
Yumiko
之前我看到WCG达成共识,和Blizzard加快其他项目的发布,证明他们已经或多或少对星
际2失去信心。话说,韩国星际2的职业选手是没有薪水的,而是由Blizzard自己发,之前
TH000去韩国WCG比赛的时候,有问过这些事情。因为我们比赛的时候,听到Blizzard想搞
他们自己的DOTA和加紧发布其他游戏。
DeathDeath_reg
韩国星际2的职业选手没有稳定的薪水吗?
Yumiko
最少是WCG 2011的时候没有,有的话也是GSL联赛给他们发的薪水。
DeathDeath_reg
玉米你虽然出道的很早,可惜真正闯出名气的时候正逢景气寒冬。在2010年你还被国家体
育总局入选为电竞国家集训队的魔兽3队员。
Yumiko
对于早期的选手来说,他们靠着当初在大量赛事中打出好成绩,获得许多荣誉,因而获得
了来自观众、电竞圈、乃至于赞助商的认同感。随着魔兽3的赛事不断减少,更多有实力
的选手还没来得及表现,就被迫面临是否要转型成其他游戏选手的抉择。
对于很多明星选手,其实我们自己心里清楚,我们有那个实力打赢他们。但是我们缺乏机
会去证明自己。
DeathDeath_reg
韩国星际1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现象就很明显,几乎每年都会冒出新一代的强者。
Yumiko
韩国星际1的成功是建立在合理的守旧风气上,还有网络上的主要舆论。如我之前所提,
他们随着年龄增长,要有很多现实生活要去处理和面对,不像以前有那么多时间去玩游戏
,然而他们会成为真正的消费对象和主要观众。
在待遇上,韩国星际1选手会有出场费用,薪水是按照年薪制度。大概1年前有新闻指出
韩国星际1选手的平均收入,是全体韩国人平均收入的6倍。所以他们可以获得前面提到的
那些认同感。
(注:2010年韩国星际1选手的平均薪水是60000美元,而韩国人平均工资为16291美元。

Yumiko
而在大陆的话,我们只能玩现在宣传的主流游戏才能获得认同感。早从2010年就有人叫我
转型星际2,他们不惜代价去鄙视其他游戏,话说得非常难听。我会跟他们吵架、争论,
后来我沉默了,因为我说不过那么多人,每天站在风口浪尖下跟他们争论,也不会有什么
成效。
为什么那些人会那么帮星际2说话?那是因为很多人其实不是从以前一直就在这个圈子里
面,只是星际2提供了给他们就业机会而已。还有大家都以为Blizzard做的游戏会再次一
统江湖。
结果过了半年,我开始听见媒体在暗骂星际2,说现在拿钱推都推不起来。
DeathDeath_reg
台湾现在对电子竞技现况的理解,我个人的看法是,也快被星际2绑架了。不过这是可以
理解的,因为多数人真正开始听说电子竞技这个概念,也不过这一两年的时间。星际2还
需要很长的时间去证明它的电竞地位。
但是,联赛拿着最新游戏来招揽更多的热血青年投入,今天是星际2,明天就可以是别的
游戏,选手永远都要追逐著新的主流游戏,这对于他们的职业生涯会是一种打击。同时,
电子竞技的本质性问题被忽略。竞技性、观赏性、战术与资料的可分析性,这些事情逐渐
没有人会仔细去思考。
Yumiko
我的看法很多是来自我自己的经历,和我认识的人所接触的事情。对于职业选手而言,
我们所有魔兽3转型到星际2的选手都真心觉得不好玩。
DeathDeath_reg
我有在infi的专访中看到过,那篇访问在网络上还引起了相当大的论战。后来我私底下听
大陆的职业选手告诉我,如果有选手提出不好玩的感想,就会被Blizzard警告或禁赛。
我在台湾的几个朋友也是职业选手,他们对于现况无法明确表达什么。而圈外人看到的永
远是所谓的business model,那些浮夸画大饼的想法,无法作为分析电竞文化的依据。
那些圈内人流下的,是汗,还是泪?
Yumiko
很多人认为当选手是一份体面的工作,有发展前途,但其实很多时候不是这样,可能现在
台湾还不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如前面提到的,因为待遇不断压低,现在要把参加比赛来当
成一份职业已经十分困难。 2010年我在EHOME俱乐部的时候,了解到当时圈内的薪水相当
低,820告诉我之后,我是思考了2分钟之后才相信。不过目前因为DOTA人气高、有富豪参
与投资,还可以把待遇稍微抬高。
(注1:据Yumiko表示,DOTA传奇选手820的月薪只有2200元。)
(注2:2011年8月2日,中国富豪王健林之子王思聪以invictus Gaming (iG) 俱乐部强势
介入电竞圈;2012年3月23日,俄国富豪Sergey Matvienko也正式加盟Moscow Five (M5)
俱乐部。)
DeathDeath_reg
玉米你当时是如何加入一些俱乐部的,有什么相关的注册流程以及合约?
Yumiko
我可以告诉你基本上没有流程和合约,对合约是否坑爹也是没办法预测的,所以有时候选
手也不愿意签,像是infi和TH000在TyLoo一年都没签合约。我在EHOME的时候是有份合约
,至于内容我不太关心,因为其实没什么法律效力,所以如果出了问题,不可能透过法律
途径来解决。大陆职业选手其实非常弱势,除了没有合约保障之外,还会有拖欠薪水、报
销、克扣奖金等其他问题。
以前我跟EHOME有过劳资纠纷。当时我所有报销加起来有5位数,做为队员,我只想在不影
响他们工作的情况下取回应得的资金。不过TH000也跟我说,你的钱恐怕拿不到了。我开
始透过微博抗议,不断联系他们的负责人,给他们压力,连续打了3天电话,平均每天打
100次,你可能会觉得很夸张,经过一番折腾才拿回来。可能是因为这样,又加上EFeng的
问题,接下来我比较难找到俱乐部,因为我给别人的印象是不好欺负的。
(注:EFeng是大陆电竞圈中受争议较多的电竞经理人,曾任PanDarea俱乐部经理。当时
Yumiko因工资拖欠问题退出RAGE战队,而后短暂进入PanDarea,仍因工资问题愤而退出。
由于EFeng对外宣称支付Yumiko月薪6000元的待遇,让Yumiko接着很难与其他俱乐部洽谈
,实际上Yumiko只拿到了3000元。这件事情间接导致了Yumiko的退役。)
DeathDeath_reg
台湾目前还没有明显的劳资纠纷,不过看你之前的一些访谈新闻,大陆似乎不算少见。我
还在一些新闻里有看到你提到,国内职业选手的实际薪资与对外宣称的有落差。
Yumiko
那时候我很努力的争取应得的东西,甚至说出了圈内很多残酷的实情。很多人都劝我不要
自断生路,那时候Sai和我私底下谈过好几次,我激动到都哭出来了,“我没有错!我没
有错!”EFeng永远都知道要怎么在圈内围堵我,好多选手,包括Fly也都遇到同样的事情
,他们只能忍气吞声,但是我不想忍。
EFeng本来是FIFA选手,后来自己也想搞一个俱乐部,但是一谈到钱,整个人都变质了。
我们这些选手现在提到他都会怕。
我相信韩国或欧洲那里可能也会有同样的问题,但是那和我们不是同一个概念。他们要担
心的是“生活”问题,我们要担心的是“生存”问题。XiaoT最后一次出现在我们面前的
时候是在ECL 2011联赛,他还和我们聊起他小时候的事情,现在怎么都联系不到他了,想
起来真的好难过又好可怕。
Yumiko
现在我自认我大概也不是选手,如果是选手就必须每天积极训练,参加比赛,想怎么去赢
比赛,精力是不够用来做其他事的。但我还要解说,组织比赛,努力维持魔兽3这个游戏
项目,这些事情已经占了我生活中很大的一部分。
其他人各有不同的选择。Sky靠着大量的商业活动赚取金钱,还鼓励观众玩其他游戏;
infi(如果提到韩国,Lyn和其他选手也可以算是)开始转型星际2,希望在更多的游戏项
目获得认同;TH000在打DOTA,不过5人组队难度太大;Fly最近在休息,希望他能继续专
注魔兽3的比赛;还有很多选手去打德州扑克了。
DeathDeath_reg
以TeSL的选手待遇来说,为了让新血注入,目前开出来的薪水比一般大学生刚毕业的薪水
多,战绩优良的选手可以有两三倍的待遇,同时提供吃住与全天训练服务。台湾电子竞技
因为才刚起步,所以待遇仍然不错。但是我觉得再过一年将会全面改观,因为市场太小了

台湾职业战队目前的问题,我目前所能了解的是选手的交易制度。为了让赛事精彩,有时
候选手没有选择战队的自由度;一些选手的职业精神还没有被塑造出来,已经出现“随便
打比赛都没关系,反正有战队会养我”的情况产生。最近的新闻已经有前辈表示感叹了,
这是一个可预见的危机。
Yumiko
他们大概不知道他们现在的环境是如此的得来不易,我们以前很多人输了比赛会哭的。
两岸电竞文化面面观
DeathDeath_reg
台湾早期的电竞生态其实很有趣,也很朴实,譬如早期的一些业余战队:RUSH、vS、Myth
等等,尤其RUSH这个老牌台湾业余战队,我觉得和韩国的lof战队有异曲同工之妙。后来
出现了EsM,稍微有了一些职业的概念。TeSL出现以后,游戏商赞助的战队正式出炉,职
业概念才开始确立。
不过从整个历史演进来看,我觉得台湾的电竞已经大幅度跳过了电竞文化的培养过程,直
接跳到赞助商的职业联赛。
Yumiko
我13岁就开始在广州的网吧比赛,那时候一个网吧200个人,最夸张的时候有180个人同
时在打魔兽3,于是开始有网吧赞助队伍,然后在里面训练。那时候Y-Channel也在网吧
里面直播过比赛,国内最早直播比赛的电视台。
现在的赞助商让更多人知道什么叫电子竞技,但概念却很模糊,或者说缺乏那种精神,
模式也完全不一样。现在变成是,譬如起初的概念是A,但因为其他因素慢慢转变成B,
然而其实有很多人反对B。后来很多新人在接触到B之后,其中有些人才会开始去探讨A。
我现在做的,只是试着尽量保护原有的概念与价值观,因为现在的年轻人很难想像以前的
气氛,尤其在网络还没普及的年代。不知道台湾有没这种时期。
DeathDeath_reg
“网吧”一词在台湾叫“网咖”。我以前也在网咖玩CS、星际1、魔兽3,拿点网咖赛的小
奖金。大约从2001年开始,台湾的网咖文化开始风行。在那个年代,其实已经开始有公司
主办的赛事,像是中华电信Hinet。那时候也会邀请国外选手来台湾,像是星际1的Boxer
,魔兽3的DayFly、Moon、Grubby。那对我们是一种刺激,毕竟台湾的电竞文化不像大陆
这么早就开始发展。
但是很讽刺的是,台湾其实有比大陆更早的发展潜力。因为台湾在WCG 2001、2002的世
纪帝国AOC项目拿过世界冠亚军。那时候社会上有一股声音说要开始发展电竞,台湾也有
早如SOC之类的电竞论坛,但是最后也没有结果。
于是台湾电竞就面临着长达数年的空窗期,台湾的星际1好手也都往外发展,像是现在星
际2的SEn,以前在打星际1的时候跑到国外战队ToT,2006年也有到大陆打PGL联赛,拿到
第三名。EsM也努力过好长一段时间,他们的故事也很精采。现在这些玩家慢慢汇聚起来
,成就了现在的TeSL。
DeathDeath_reg
TeSL的人曾经问过我,会不会买票看线下比赛。这其实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我想大概
也是现在TeSL最急迫的课题。依据TeSL董事长黄博弘的说法,从人口数去估算,台湾大概
只适合成立两个职业战队,那赛事会变的很不好看。一旦增加队伍,赞助商和经营粉丝群
的后续问题就接踵而至。
目前台湾电竞市场还没有理想的回收,也就是还在扎根的阶段,奖金不够丰沛,周边商品
和传媒也还在推广中。
Yumiko
是不是可以说,以前的电子竞技架起了空中楼阁,然后星际2在台湾收房租?
DeathDeath_reg
我想你的意思是,以前的电子竞技给出了一个愿景,现在实际上只有星际2游戏本身在获
益的意思吧。
Yumiko
以前我们看韩国,我们总以为可以跟他们一样,但其实现在走的路都不一样。就好像打魔
兽3那样,按照战术套路,人家一波流成功,不代表我们可以。
像是NSL的宣传片做得很好很给力,但是我真的不知道有什么人看。
DeathDeath_reg
台湾TeSL的成立虽然很多部份是朝向韩国看齐,不过有在吸取KeSPA的教训。目前我看起
来,TeSL实际上的经营模式是靠着游戏厂商在组织赛事,不像韩国是靠着媒体。
Yumiko
台湾电竞的比赛能透过电视转播吗?收视率如何呢?
DeathDeath_reg
以TeSL为例,电视台有中视无线台、纬来育乐台转播,以及透过justin与ustream进行线
上直播。
其实,大陆的一些文章已经有对台湾电竞做出一些分析。我看了文章的感想,感觉他们只
把好的一面放大了。譬如说,从竞技类型的收视率来看,“台湾电竞的收视率赢过台湾职
业篮球,仅次于职业棒球。”问题在于台湾竞技类的节目种类其实很有限,这样的说法只
有说到好的部份,并没有针对数据本身说话。
2011年年中的正式资料,平均收视率约在0.2到0.25。台湾收视人口如果以两千万来计算
,那大约是四万人到五万人。
Yumiko
感觉和大陆比较,似乎只达到网络播客的水平。在大陆,电竞赛事如果能登上非付费频道
,那就无敌了。问题是上不了。
DeathDeath_reg
是的,像光是你的土豆播客就快要两万人了,足见台湾的市场真的很小。
所以我目前看台湾电竞,战队和赛事如果缺乏游戏商的赞助,基本上没有什么生存条件。
而他们会继续赞助的理由,是因为他们代理的游戏也成为了竞赛项目。这从目前来看还是
个无解的循环。
Yumiko
大陆的魔兽3比赛,缺乏稳定而持续性的赛事,很难支撑起整个环境。因为他们花了更多
时间把焦点集中在选手身上,举办了无数的线下锦标赛,所以我们只能把目标寄托到那些
锦标赛上。有人探讨过关于这类的一锤子买卖,因为里面会有丰厚的利润,和容易达到浑
水摸鱼或是贪污的效果,利益问题缺乏监管,造就了现在的恶性循环。这个部分太复杂,
你们台湾那里可能很难体会。
DeathDeath_reg
有关于你提到的锦标赛,当时我们研究大陆电竞圈的人也有注意到这点。那个时候PTT魔
兽板的Kendai板主有整理过这些赛事,从2006年到2009年,可以发现大型赛事实在太多了
,而且还会有跳票的情况发生。
Yumiko
嗯,当时那种状况简直是井喷,居然是靠锦标赛来支撑起一个游戏,难以置信。而现在
DOTA的赛事就像是过去的魔兽3。
DeathDeath_reg
有良好而完善的联赛制度,才能够延续电竞的生命。其实大陆的一些游戏频道,譬如游戏
风云、PLU、后来的NeoTV都做过很多努力,可惜没有进而改善大环境。
Yumiko
以前大陆的网络条件和直播品质非常差,但我们看比赛一样看的很开心,即使单靠录影、
战报,都已经很满足。现在理应可以有更好的发展,但是很多人己经无法继续投入精力。
整个电竞圈都在衰退,就像传统的唱片业一样。我不知道这样无止境的扩张欲望到尽头后
,他们是否会像现在的魔兽3一样,甚至死得更快。
DeathDeath_reg
你这个观点挺有趣的,唱片业就是没能及时找到新的商业模式,所以衰退很严重。
Yumiko
我的很多观点都是从魔兽3出发的,但我觉得你的主题要宏大很多。
DeathDeath_reg
我的想法是,魔兽3之于中国,就像星际1之于韩国一样,称之为国技应该也不为过,而且
有许多世界级赛事都转往中国举办,所以中国的魔兽3确实可以成为全世界电竞文化最好
的分析主题。
一切存乎于“新”?“心”?
Yumiko
对我来说已经经历了电竞最黑暗的时代,你很难想像,同期的所有职业选手基本都退役
了。我在IEF 2011见到了老一批的星际选手,他们大概28到30岁,都已经开始转型,譬如
罗贤、PJ、疯子,很多很多。他们年纪大了,也看透了,知道这个行业不会有改善。那些
打星际2会有怎么样的将来,他们都不会再相信。他们现在只是因为喜欢打游戏才成为职
业选手,为了做职业选手才去打游戏。
现在我除了打比赛和做解说,就是帮助一些线上比赛的运作和培养一些爱好者,能做什么
就做什么。可以的话我想做选手专心去打比赛,不过现在已经没有这个环境。动机转换了
,价值观改变了,梦想粉碎了。我不想让观众也承受这份负担。
Yumiko
还有很多黑暗的部份,大概只有和TH000聊天的时候,我才会毫无保留的说出来。因为
不能去强求每个人都追求电子竞技的本质,对他们来说这可能只是一份工作。不过现在
有我们之间这样的对话,就是靠着魔兽3这款游戏所带来的感情。
就如同之前提到的,现在电子竞技的作法是把游戏用户整个圈养起来,不断朝“新”的方
向发展,然而推陈出新未必适合在电子竞技上。他们忽略旧人,说得文艺点,也就是他们
忘记了我们是有感情的。
DeathDeath_reg
你在一些游戏解说视频里经常会提到TH000,感觉的出来你们两个感情很好。
韩国魔兽自从2005年爆发作弊事件以后就开始一蹶不振,不过2007年开始又出现了AWL,
而且延续至今,这点让我很感动。真的就是你所说的,我们有感情,而AWL真的是由一群
有感情的人所建构起来的魔兽联赛。
过去在商言商的观念,已经无法深刻解决现在电竞的问题,必须让人们重新回头追求当年
的那份感动才行。以我的话来说的话,就是必须让电竞的基本教义派重新获得伸张。只有
深刻的情感才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也是这篇访谈的目的。
作者: card101 (XD)   2015-03-29 17:20:00
这内文拿到现在来看,感触颇多 谢谢分享
作者: fallengunman (未成眠,霜空已晓)   2015-03-29 18:25:00
酷耶,书不出了吗 Q Q
作者: qsman   2015-03-29 20:44:00
虽然我不看电竞,但是这篇文章很多地方让我很有感触
作者: haha31 (All MY BEST)   2016-03-29 22:44:00
玉米好像人品不太好 跟其他选手处不来
作者: Sn (序號無限)   2016-03-30 18:59:00
CP
作者: blackjack0s (Força Barça!)   2016-03-31 22:58:00
作者: summer94232 (SummerSakura)   2016-04-04 23:31:00
作者: paulku (苍木浩介.改)   2016-04-07 12:56:00
ESM O_Q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