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恕删。
手机发文排版见谅XD
来分享一下当初选志愿的看法~
个人觉得性向测验没什么用,因为可以“刻意”改变结果,像我以前想唸设计系,那时候做的测验就成功导向这种成果(完全废掉测验的意义啊XD
后来选志愿是用删去法,原文有板友有提到:
删去“绝对没有兴趣、打死都不想做”的科目。
再从剩下的科目找科系,然后重复删除没兴趣的科目。
这样会剩下一些“至少还能接受的部分”。
列出能接受的科系,再去看那些科系的课表,跟认识的人借教科书/旁听相关的课程来确认自己有没有办法唸下去。
虽然这种方法不一定能立刻找到自己喜欢的,但至少不会让你唸得很痛苦。
以我自己的例子来说,虽然当初有兴趣的科系是设计,但由于现实考量我放弃了,转而选择法律系时就是采用这种方式。
当初转学的时候对法律只能说不排斥,但没到喜欢的程度
转学考要考民总跟刑总,民总还觉得有趣,刑总算是咬牙唸下去的
后来转学成功也只是平常的上课,法律系的课程也不是全部都喜欢,一直到大三接触到商法以后才有种找到自己兴趣的感觉,每次上课都上的很开心~
觉得大学最重要的事情是找到自己对什么有兴趣,或者说你要在大学找到一点头绪:关于你未来想做些什么?如果对自己的科系有迷惘,可以去找实习看看工作环境、问问毕业的学长姐走什么路?
我有个朋友是唸财政,原先看着身边的朋友都在准备研究所、国考,他也就跟着准备了两年
但对他来说这样很痛苦,一直唸没兴趣的书(考公职的书)、公职的环境又不是他喜欢的(有去实习),但他又准备了快两年,放弃又很可惜,纠结了很久以后毅然决然地放弃,开始找不同的实习寻找自己的兴趣,后来决定要走业务类,现在打算在各种领域试试看
就我跟我朋友的例子来说,我觉得我们两个算幸运,能在求学期间找到自己的选择,也许未来会后悔或想逃避哈哈,但就现在的我来说这是我能接受、不埋怨其他人(或环境)的选择。
好像扯远了,也不知道对原po有没有帮助
希望多少有点帮助,不然感觉我像来骗P币的XD
补个跟转学考相关的点:
当初准备转学考的时候压力很大,虽然转出转入的学校同科系,但一直有种“天啊我这么废这么没定力进度这么慢真的能考上吗?”,看到书就很忧郁,觉得自己为什么要选择这条路。
这种时候,我建议找个人讲,发泄情绪。如果找不到人讲,把它写在纸上,隔几天再来看看,以建议的角度想想那些负面情绪。
举例来说,我当初压力很大的一点是我非常不喜欢原校,有种“一定要转出去”的想法,所以我很怕转不出去怎么办……
后来找人谈谈后对方问我,转不出去会怎么样吗?
“不会,可是我不喜欢这样。”
那不能转第二次吗?
“可是这样就晚人一年了。”
晚人一年会怎么样吗?
……
经由反复的对话后会觉得“最糟的情况就是这样了,那我还怕什么XD”
情绪反而稳定下来,专心唸书。再后来很幸运地考上了~
“能够每天持续同一件事,是件很了不起的事哦。”为了考试而每天唸书的你们很厉害,别看轻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