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105台大政治公行组正取二心得

楼主: JhENsWu (Jhen)   2016-11-21 13:12:09
第一次在PTT发文,内容、排版很杂乱,
文笔不好语言很浅白内容超级冗呜呜,
但都是最真实的感想!
请大家多多包涵。
一、动机
高中的时候一直以国立大学为目标,但是似乎没有一个明确的志愿,所以只好以考好成绩
再说。结果学测数学完全考爆了(虽然其他科也没有很好就是了啦),但因为某些特殊的原
因,通过政大某系的第一阶段,然后面试。一切看似很顺利,身边的人包括自己也都认为
绝对没问题,面试完,我就开始放纵了。最后第二阶段结果出来了,落榜,身边的人都开
心的查榜、欢呼,虽然内心真的很难过感觉天快塌下来了,还是只能笑笑地说:那就拼指
考吧!
指考的心路历程就略过了,那时候我好像抱持着轻松考的心态,但是真的很想考到北部的
国立大学(大概是因为好朋友跟男朋友都在台北吧哈哈哈哈哈真肤浅)。结果成绩出来、放
榜,上了一间北部私立学费真的颇贵的大学。
从放榜之后就一直有转学考的念头,一方面是因为自己不想将就,拼了那么多年,换来的
这个结果却不是满意的、想要的,如果不再为自己努力一次,这种惆怅的情绪大概会一辈
子困扰我吧。另一方面是不想让父母失望,他们一直采取自由放任的方式,让我自由的发
展,反而是他们担心我的压力太大,常常劝我不要那么辛苦,关于这一点我真的很欣慰,
也因为这样所以想更努力、更想让他们能觉得骄傲。
二、准备过程
开学后,其实对于转学考没有任何的概念,查了网络上许多资讯,字字句句都在提醒我录
取率有多低成功的机会有多渺茫,但还是得试。其实一开始很犹豫要报考什么系,原本对
商科比较有兴趣,但是因为被数学折磨到不行,连续爆了两次之后好像领悟些什么,最后
也上了法政学群的政治系,就选择以公行系为目标。
上学期,因为一开学新生难免会有很多活动,也不想因为转学考与系上完全隔阂,所以大
部分的活动都有参加,所以根本还没下定决心开始准备。在这期间,我看了许多心得文,
查了很多必看的书,也一次把台、政、北的历届考古题都印下来,不过第一次看到题目的
时候真的很挫折,完全不知道怎么发挥。所以还是劝大家别太早看考古题好了,免得自信
心受挫。
寒假期间,意识到自己好像该开始认真,所以我开始翻行政学的书,毕竟这是完全陌生的
领域,但是大概读不到30页吧我就继续耍废了……,连假嘛,惰性难免很强烈,所以寒假
比较有成就的大概就是写了英文考古题,然后背背单字。
下学期,下定决心认真准备,也在谈话间发现同班的好朋友要准备转学考,从此之后就有
了一起读书讨论的伙伴,很感谢她,让我在这条路上不那么孤单,最重要的是她让我间接
认识了Alfred学长,从四月开始上家教,虽然真的有点晚,但是从那时候开始有人督促、
有人一起努力,才发现自己真的完全投入了。除此之外,因为自己是本科系的,对于系上
的课业还是依然兼顾,而且政治学是我最喜欢上的课之一(因为很喜欢老师哈哈哈),所以
准备起来比较顺利,容易衔接,不过下学期比上学期修的课少,所以有更多的时间读书。
三、各科准备方式
国文
台大只考一篇作文,准备起来相对轻松,但也很现实,文笔好就是吃香。可惜我作文能力
一直停留在很普通的程度,所以只好多看书、多练习,读专业科目读累的时候就翻翻张爱
玲小说,很喜欢她的凝炼,虽然有些文字满有年代但还是很喜欢,所以就成了我偶尔的睡
前读物。我也买了“虫洞书简”来读,里面介绍了许多人物的故事,可以在作文中引用。
我也逼自己每个礼拜都要写一篇作文,然后请学校的国文老师帮我改,真的很感谢能遇到
这么好的老师愿意每个礼拜都花时间帮我改作文!
至于政大及北大的国文准备方式,国学常识我只有翻高中的抢救国文大作战那本书,然后
作笔记。
英文
准备方式就是看杂志、背单字、写考古题,杂志看advanced,单字用高中的参考书,还买
了一本中高级的题目来写。台大的英文相对政大比较简单而且没有作文对我而言比较好准
备,但我还是有练习英文作文,男朋友逼我写然后帮我改哈哈哈。听说台大的英文好像一
年简单一年难,不过政大的英文真的不是普通的难啊,写过一次就会感受到什么叫挫折。
政治学
这科加权1.5所以真的很重要!
准备用书:王业立《政治学》、陈义彦《政治学》、Alfred学长的教材跟上课笔记。
上家教课前学长先出题目给我们写然后检讨,上课时念内容然后我们手抄笔记,所以也可
以顺便练习手写的速度,但是上课真的会写太快因此字就超级丑,只好每次回去再自己重
新抄一次,重新整理的好处就是可以搭配课本的内容多做补充,这样写的内容就会更充实

王业立的政治学是台大老师写的,所以我认为是必读的书,这本书分的章节跟讲的内容都
很清楚,所以记忆的速度就会比较快,每读一章节就会对应家教上的笔记,就可以更加深
印象。
陈义彦的政治学是原校上课的用书,也是政大教授写的书,虽然内容很丰富,但是我认为
有些太过细节了,会读的很混乱很杂,所以后来就放弃读他了只有要准备考原校政治学的
时候会读,或者遇到刚好有需要多补充的地方才会去翻。
本系生的优势就是准备起来比较熟悉,衔接得比较快,政治学是大一的必修,所以一边准
备一边读书就满有效率的。虽然最后考出来的成绩似乎不太好看,但我认为政治学是政治
系的基础,一次的考试成绩是看不出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在准备过程的潜移默化
中我相信我的政治学概念已经比许多人更加完善了。
行政学
准备用书:张润书《行政学》、吴琼恩《行政学》、王恩妍《行政学大意》
这科完全从零开始。刚开始我以为准备行政学只是用背的,应该很好懂,但是看过不到一
半的内容就发现自己好没有头绪,就好像只是看过然后知道了最后就忘了根本不知道重点
是什么,也找不到可以教我的人。我开始慌了,开始怀疑自己选择考公行系是不是对的,
但是后来刚好有事去找原校的系主任,就顺便问他读行政学的方式,他告诉我要先分析章
节,然后理解每一个小主题之后再细读,也可以去台大网站查看看行政学方面的老师专长
在哪,就代表那些章节考的机率比较大,虽然我不知道这样对不对,但是经过他讲之后好
像就比较有方向,这大概也是安慰剂效应的一种吧哈哈哈。
行政学的准备过程很杂乱,到处读到处写笔记。寒假的时候我读了张润书的书,那时候完
全没有基础,所以觉得很难懂,读不到一半就换书了。下学期选择读吴琼恩的书,我觉得
这本书的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的比较跟内容都很详细、但是读到组织
经济学、组织教育学那几个章节我就放弃了,可能因为太抽象太细节所以我来说太复杂了
,读了很久还是停留在字面上的意思,根本无法深入了解。之后我就跟家教借了一本精要
版的行政学,又去图书馆再借了一次张润书的行政学,先大致看过精要版的行政学重点在
哪,然后开始读张润书的书,每一章都会写笔记,行政学最重要的就是理论,最重要的背
!所以口诀很重要,传统理论时期、修正理论时期、整合理论时期,都有很多个学派,如
果了解学派的时间轴,很多就可以用推论的方式记忆了。行政学这科对我而言准备的很辛
苦,常常觉得自己读不完背不起来就崩溃大哭,不过我想就是因为特别担心所以会花更多
的心思,最后的成绩意外的还不错。
四、插曲
我原本想报考的学校有台大、政大、北大,但是愚蠢如我在北大报名期限的最后一天下午
发现自己错过了报名时间,当下觉得自己又把录取的可能变得更低了,不过这也让我更下
定决心上台大政大!这大概也是天注定吧哈哈哈还因此省了一笔报名费(?
结果到了7月9号当天,尼伯特台风让台北放了台风假,使得政大转学考延期跟台大在同一
天7月10号考试,我一直很犹豫要选择哪一间,问了很多人的意见,还用扑克牌的方式抽
签(真是病了)……,家教也很耐心地帮我分析,政大的英文程度、政治学是选择题的题型
,这些因素都是对我比较不利的。最后我选择了台大,想圆自己一个从来没想过的梦。
五、心路历程
准备转学考很孤单,常常会让我觉得我是全世界最悲惨的人。明明已经读了三年的书了,
还要像以前一样空闲时要读书、考完期中考要读书、考完期末考还是要读书,无止尽的读
书大概是最崩溃的事了。以下分点略述准备过程中
1. 系上的互动及课业
系上活动只有一开始比较多而我大部分都有参与,没有把自己完全隔绝,也建立了属于自
己的交友圈,翘课时有好同学carry、平常跟好朋友一起读书、偶尔一起出去释放压力、
跑到宿舍屋顶看流星然后许愿。虽然和她们只有一年的短暂相处时间,但是能认识她们,
真的是我这段悲惨过程中的美好时光,所以现在还是很想念她们!
系上课业我还是兼顾,只是分配的时间变少。因为我认为这是独立的事件,而且好胜心太
强烈了无法接受自己成绩太差,所以会翘的课只有中宪政哈哈哈哈哈。下学期之后没有选
任何选修,后来发现台大无法用选修抵免课,好像也算满聪明的选择(?
2. 补习与否
一开始我认为不要花钱,自己读就好了,但是衡量了机会成本以及自己的状况,最后选择
Alfred学长的家教,和同学两个人一起上课。Alfred学长真的很神也很用心,只要有问题
他都很耐心的解答,和学长检讨题目会知道更多可以延伸的内容,接近考试时还带他的学
生们去某间很有名的文昌宫拜拜,考试前和学生一样紧张但也不忘鼓励,考完试也很用心
的写了卡片。我觉得上家教的方式让我更能督促自己,每一次上课前的小考都会逼迫自己
要读熟背熟,而且一对一上课不会发生一群人一起上课却无法兼顾每个人的进度及状况的
情形发生。总而言之,选择补习与否视个人的情况而定,上述只是提供意见供参考不是强
迫推销哈哈哈。
3. 读书计画
没有特定的读书计画,不会规定自己这礼拜一定要完成多少进度,有时候效率很高就多读
点,真的读不下去的时候也不要逼迫自己,因为这样效率一定很低,不过自制力要有,不
能放纵到转学考变成只是个念头。就我而言,一开始先整理好属于自己的笔记、后面大概
一个月的时间就专注在背,和写考古题,只要看到题目,就要能立即联想到任何有关的内
容。平日一天扣掉上课时间,大概读5、6个小时,假日上完家教课就会出去走走呼吸新鲜
的空气,这样就更有动力继续坚持下去了,毕竟这是一场持久又竞争激烈的战争阿!
4. 压力
如果没有压力就不会有进步的动力,人都是一样的,只要稍微松懈就离瓦解不远啦,所以
适当的压力是很重要的!我纾压的方式很普通,运动、看韩剧、吃美食、出去玩、回家。
在考试前一个礼拜,因为觉得读不下去,我就买车票回家了(我家很远很偏乡的),回家释
放完压力就有重新振作的感觉。
5. 考试心态
不要抱持的非上不可的心态,得失心太重真的会很痛苦。我告诉自己这真的是最后一次那
么辛苦了,不管结果如何,尽力就好了。在考试当下不要紧张,千万不要准备很充足结果
到最后一刻乱了阵脚,抱持着平常心。不过考试当天真的要准备齐全,手表、文具什么的
都不要变成让你慌了的原因,像我在考试的时候还找不到自己的铅笔,当下真的紧张到不
行,反而开始写题目的时感觉比较轻松。
6. 感情方面
不知道会不会有很多人认为,如果要心无旁骛,感情什么的就得撇的干干净净,虽然一开
始我也这么想,但是后来发现只限于某些情况,另一伴不体贴一天到晚找你吵、彼此无法
一起进步、对方不支持你等等。但是如果你的另一伴在这路上式支持你的、会陪你一起读
书、压力太大的时候带你乱晃也好,那恭喜你真的很幸运,也要好好珍惜,不要觉得只有
自己的事情最重要,然后就不管对方怎么想。我很庆幸在这过程中有一个很支持我的人,
也在这段时间帮了我很多很多的忙,虽然偶尔会因为小事觉得很恼人,但是多半的时间都
会感受到有人默默支持着,辛苦、辛酸、疲倦感有人诉说有人安慰就会少很多很多。
六、结语
放榜的那天我在垦丁玩耍,当天一起床就开始狂看转版开始狂刷台大网站,完全不知道几
点公布的心情超级煎熬。直到12点,手机跳出了LINE的通知:“恭喜!!!!!!!!!”完全没
有头绪的我拿着手机的手狂抖,直到同学截图给我放榜的名单,看到自己的名字、对了准
考证后两码确定不是同名同姓的人,我还故作冷静地跟身边一群国中同学说我上了,听到
他们的欢呼才渐渐有真实感,打给爸妈奶奶的时候还忍不住哭了,我妈还很兴奋很浮夸的
说妳想要什么我买给你哈哈哈可恶好后悔当时没有列愿望清单。
到了现在过了三个多月,偶尔骑在椰林大道的路上想着这一路的经历仍会觉得一切好不真
实。转学考需要很大的决心,尤其是看别人在享受大一新鲜人的精采生活你却只能读书的
时候这种感觉会更深刻更强烈。然而,在成功了之后,所有的辛酸血泪、所有的怨怼不甘
,都将烟消云散,一切都值得了。过程中,开心或难过都是最扎实的情感,驱使著陪伴着
你前进。就像学长说的,考试这种东西7成是实力而3成是运气,我们能做的只有努力把自
己冲到极限,然后剩下的就交给上天来安排。
最后(?),一定要好好感谢这一路上对我而言很重要的人。
谢谢爸妈,这一次终于没让你们失望了。他们是这世界上最支持我的,不管是精神上还是
实质上都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只要是你的决定,爸妈都全力支持。”这句话是我继续努
力的最大动力。谢谢我的好朋友好同学,每次心情很差都让我放肆宣泄,你们是我这晦暗
路上的一盏灯。谢谢Alfred学长,让我在这过程努力的很踏实,不厌其烦的帮忙以及关心
。谢谢男朋友,这段日子也辛苦了,无条件的吸收我的负面能量真的很伟大呀,真的很开
心又离你更近了一些。还有许多为我加油打气给予支持帮助的人,由衷的表达满满的感激

“你可以成为你想要的任何样子,你可以焚烧自己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做任何事只要你不
后悔,你可以享受着属于自己的成长和经历。但是你要记住,无论你去到哪里,都要记得
你最初的样子,记住自己走上这条路的模样,记住最初为什么要出走,记住自己为什么做
这个选择,记住自己的初衷。”
这是激励我很重要也很有意义的一段话,也希望同样能鼓励每一个迷惘的你。
七、后记
其实一开始在准备的过程自己担心的太多了,担心如果没考上怎么办、到了新环境不适应
怎么办、会不会因为进入的方式不同被看轻、会不会从此一个人过完接下来的三年,但这
些都言之过早了,考上了再担心真的不迟。但我认为台大政治系转学生的好处是,因为有
三组共九个人,所以有很多跟你有相同经历感同身受的人们,而我也很幸运,转学生们都
是超级好人还有相同的频率,遇到的学长姐同学人也都很Nice。无谓的烦恼都先抛下,才
能心无旁骛的翱翔。
最后附上考试成绩
国文:60
英文:76
政治学:42(加权后63)
行政学:70
加权后总分269
奉劝大家千万不要以每一次的成绩下定论觉得考到这就差不多了因为每一次的题目难易度
阅卷者的严格程度都不一样,所以当然是拼越高分越好,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呀!
感谢耐心爆棚能够看到这的人
[email protected]/*
作者: NTUCOSSelite (台大社科院布尔乔亚阶级)   2016-11-21 15:17:00
推苏州可爱妹纸
继续阅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