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今年报考台大、北大、台综中文系的考生。由于受惠于本板良多,
因此在此分享这一年准备考试的心路历程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未来想报考中文系的
考生有一点点的帮助。
我想要先感谢一下这一年能让我走到这一步的每个人们。首先是一位国中挚友,
是他让我对未来充满理想,让我愿意重新定义自己,并使我勇敢踏出第一步的关键人
物;还有一位北大学姐,她在学业及精神上提点我甚多,帮助我多次战胜转考的恐惧
,资质驽钝的我能有今天的成果,学姊可说帮了我不少大忙;以及一位高中知己,在
风雨中她总是能使我脱离暴风圈,让我不断重新振作的避风港;最后要谢谢我的父亲
,不管儿子再怎么胡来、自作主张,都还是永远支持我、相信我。
进入正题,附上我三间学校的考试成绩,供大家参考:
台大 北大 台综
国文:72 国文:54 国文:91
英文:80 英文:78 英文:63
国导:58 国导:79 国导:60
文概:37(...) 文概:71
总分:247 总分:211
最低录取分数:248 最低录取分数:202
备取一 正取二 中兴正取二
一、各科准备
(一)国文
这一科基本上我没有什么准备,转学考国文各校出题方式不一,难以全盘掌握,
就给了自己偷懒的借口..顶多考前我有多少练一下作文。不过同学们一定要看看考古
题,让自己对出题方式及时间分配有个概念。
(二)英文
这年我主要要求自己把已经背过的7000单背的更加扎实为主,原本有专程排时间
去看advance,后来发现效益不大因此作罢,但我还是会利用吃饭或睡前时间用手机看
time或cnn维持阅读速度。
至于文法这一年我几乎没什么在碰,其实文法爱考的也就那几个,同学们可以从
练习题目来下手,转学考主要还是着重单字及语感阅读为主,多多利用零碎时间,相
信一年内英文可以进步很多。
我认为中文系的同学对于英文做好最大效益的事情就够了,如果英文本身程度就
很好,那当然就维持下去,并多花点时间在专业科目上可能效果较好;若英文程度较
差的同学也别气馁,转学考本来就是尽量求稳,别完全放掉英文,每天规律背单字,
然后专业科目好好发挥也一定有机会。
(三)国学导读
国导大概是中文系转学考需要花最多心力准备的一门课,但要注意,国导的确博
大精深、内容宏富,但并非是一个无底洞。我刚接触国导的时候,就是对它有过多不
必要的恐惧,觉得自己连高中国学常识都很不稳,怎么把这门科目学好?又或者整天
担心时间不够,把自己逼得死死的,只想赶快读完,囫囵吞枣。现在看来这些问题都
是想太多…只要抱持正确的心态,知道国导到底在学什么、了解考点在哪,只要有心
,就算时间再短都还是有机会能大致掌握。所以千万别对国导有过多可怕的幻想,按
部就班来,了解考点,知道自己的进度在哪,多给自己一点信心,然后不要过犹不及。
书单:
1.叶国良、李隆献、夏长朴《经学通论》
2.罗联添、戴景贤、张蓓蓓、方介《国学导读》
3.张蓓蓓《认识国学》
4.钱穆《中国史学名著》
5.邱燮友等《国学导读》(三民书局)
6.张舜微《四库提要叙讲疏》
基本上我是先把《认识国学》快速浏览一遍之后,才开始针对经史子集去找书做
笔记。其实我唸书还蛮随性的,没有说一定要固定一本书从头唸到尾,只要发现自己
有什么地方弱的就去图书馆到处翻,把自己认为有用或深刻的东西放到笔记里,所以
其实书单上应该不只这些,可是我都不记得书名了QQ,但主要还是以这些书为主干去
做延伸。
另外,学校的古籍导读课程对我帮助蛮大的,在此感谢一下吕老师。我认为不管
是不是本科系的,如果能尽量去听中文系上开的国导课程是很好的,因为国导内容的
确庞杂,但大一中文系所重视的东西及深浅其实还是有一个大概范围,如果只让自己
一味埋首苦读,很容易便陷入钻牛角尖的窘境。
总之呢,国导我的唸书方法就是勤做笔记,然后要记得先翻翻考古题,对于这门
科目考古题相对重要,了解考点与否绝对是占国导极大关键的因素。
(四)文学概论
我到考前对于文概差不多勉强建构出自己的一套想法了,但考台大时却自乱脚步
,深该检讨。另外虽然自己是本科系的,但学校的文概我几乎没去上课,因为我觉得
老师花了很多时间在讲解理论上的东西,却缺乏文本上的应用,因此当时觉得自己念
可能来得有效率。所以非本科系的也不用太担心,文概一开始的确会让人迷惘、不知
所云,但不管是旁听也好,自己念书也好,努力一段时间后自然会对文概有所想法,
文概本来就没有所谓标准答案,但并非穿凿附会,要提出足够的证据来支持论点。
书单:
1.徐志平、黄锦珠《文学概论》
2.朱光潜《谈美》
3.朱光潜《诗论》
4.E.M. Forster《小说面面观》
嗯,看来是少得可怜XD,由于我把这四本消化完我就懒得再看更多理论书了,请大家
不要学我XD。更多书单前人心得文都可以做参考,我也多多少少去翻,但我真的有认真看
的其实就这几本(惭愧)。广泛阅读是很重要的,文概能多看当然最好,但要记得时间有限
,不太可能每本书都去精读,哪些书当作拓展视野,看过就行,哪些书是该详读、做书摘
,成为你观念的主要支撑点,这些要分清楚,才能把时间花在刀口上。像书单上这四本我
翻过N遍了,每次看都有新的体悟和想法出现,我对文概的架构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但,再次强调如果能多看就多看啦不要学我XD,像只有这四本我自己现在也觉得太少
,考试虽然知道回答的方向,却无法随心所欲地将心里所想的用文字流畅表达出来,肇因
可能主要归于此。
文本的部份除了多阅读经典,也可试着写写读书心得,提升自己对文学的想法,也随
时应用自己所学的观念。北大学姊之前慢慢引导我写读书心得对我来说帮助真的很大,一
开始我对于文本所看到的东西真的很有限,但当我反复的进入文本,所看到的东西也会更
多更广,下次面对新的文本也能运用更高的敏锐度去阅读它,写读书心得的目的也在此。
总而言之,文概除了理论的部份,自己对于文学的体悟是更重要的,而其来源自然是
文学作品。不只是书架上的经典,只要有文学出现的地方都可以是磨练自己文概功力的来
源,像报章杂志、电影等等,这一年来我都会试着用文概的角度去揣摩它们。并且,转学
这趟孤独旅程也让我有机会能更稍微接近文学作品最中心的情感思想。总之文概既然无范
围,那就别让它侷限在书本上吧,生活处处是文学呀XD
二、心路历程
遥想去年指考考完英文的狼狈模样,最有自信的英文反成了压倒我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天回家简直像是世界末日,难过到趴在马桶上一直吐,只觉得努力的心血全都白费了。
过没几天我就有考转学考的念头,但又因表面上那精美的录取率而感到怯步,我迟迟下不
了决心,又或者,我根本没有决心。
然而在考完试的那个暑假,我遇到了这次转学考的第一个贵人,就是我国中同学。他
和我聊了很多,我还依稀记得那天重新感受到那久违的充实感,那是在国中毕业后就没有
过的感觉,他和我约定要一起在台北读书,我始终没有忘记,也让我勇敢踏出第一步,让
我知道我并非孤军奋战。
指考分发到彰师的大学生活后,一次次的失望更坚定我对转考的决心,我感觉在这里
学到的东西很有限,生活环境也是我不能接受一大原因。不过我很庆幸班上大多数人都对
我非常友善,虽然因为转考而跟系上颇疏远,但每次他们看到我都会给予热情的招呼,虽
然只是简单的问候,虽然我每次都看似尴尬的挥挥手,但我心里真的都是非常开心、温暖
的;以及因为国文系上男生少,所以男生大多彼此之间情感是紧密的,也有几个因为同楼
层宿舍而特别要好的。因此在此要谢谢彰师的同学们以及导师,让我不致于在准备转考中
,丧失被考试磨损而仅存不多的人性。
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不可讳言,它的确是极度煎熬的。而最大的原因在于我无意中
让这场考试背负过多的沉重意义,以及我容易过度悲观、封闭自我的心态。有好几次,我
都认为自己即将精神崩溃、失去自我。但很庆幸地,又会刚好地突然伸出一把手将我拉起
,告诉我这个世界并非地狱。我不是一个轻易将情感表露于形的人,容易自己一个人想太
多,把自己逼到角落,却又不肯和任何人说,就算是最亲的朋友家人也一样,这样的特质
对于一个走在孤单转考路上的人,杀伤力是极大的,这年来心理上感觉也产生了一定程度
的不良影响,例如我现在容易对声光过度敏感等等。这些都是要奉劝各位转考生一定要懂
得调适自己,转学考绝对不是只有埋首在书堆里这么简单的事,若一不小心就会陷入天天
焦虑失眠,隔天又睡到过头自责到自己快疯掉的恶性循环。
因此强烈建议转考生不要把所有社交生活排除在外,我还记得我下学期的课几乎退掉
一大半,但体育课我还是坚持会去上,因为体育课除了能运动以外,它是我一个礼拜能和
班上同学互动的唯一时间,只要上完体育课那天,我的焦虑程度就会明显下降。人毕竟还
是偏向群居动物,并不是说转考生要跟大家玩得很疯,而是说该有的最低限度社交活动还
是得维持。我刚开始就是以为自己是超人,想说反正自己没有打算待在这里,只要猛读书
然后就可以拍拍屁股走人,后来发现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总之不要为了考试把自己搞得
不像人一样,保持健康的身心永远比任何事物都重要。
还记得7/10号回到台南,考完最后一天的台综。那晚,是我这年来睡得最安稳的一晚
,是我脑袋得以放空、身心得以解放的一晚。我已经不在乎任何结果了,只觉得终于结束
了,完成一件事了。我曾经一度以为,过往那些被焦虑失眠占据的日子,是不是会永远的
持续下去、永无止境?如今能悠闲地坐在电脑桌前,不用担心已经过了几分钟、几小时,
这样平凡的日子,反而显得无比珍贵。
虽然最后台大以一分之差落榜,当时也的确难过一段时间,不过老天爷肯给予我机会
去追求梦想,我已经很感谢了。在这趟转考旅程,我学会了很多、很多事情,虽然没有到
“九死南荒吾不恨”般的壮烈,但也多少体会在“苦雨终风也解晴”之时,苏东坡是什么
样的心情、心境。过往那些不堪的日子,如今我对它们没有任何怨言,只有感谢。
最后,在深夜之时,听着Euphoria-December,写下这篇心得文,想起老同学和我说过
的那句老话:“痛苦会过去,美会留下。”送给每一位曾经、或未来同舟共济的转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