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宫酒姬/东方MMD批评:史上最崩坏的“乐园的少女们”

楼主: youtien (恒萃工坊)   2017-06-24 16:59:12
  这是宫酒姬最近的文章,多图,请大家前往原址参阅:
https://zhuanlan.zhihu.com/p/27467663?group_id=860612571726749696
东方MMD批评:史上最崩坏的“乐园的少女们”
tinym
本文是一部东方题材的剧情MMD系列,
超常识的幻想郷シリーズ by やもり - ニコニコ动画
的批评。我们的人气投票“世界第一位”的灵梦,号称“乐园的美丽巫女”,在MMD中却
是形象最崩坏的一位——“颜艺”、“流氓”,而本文所批评的やもり的《超常识的幻想
乡》却将“乐园的少女们”形象崩坏推向了极致,该系列绝对是剧情MMD史上一绝。我们
该如何来看待二次创作中富有争议的“角色崩坏”呢?我们如何来处理一设和二设的关系
呢?就请大家将本文耐心读完,一起来讨论吧
一,“来生愿生”的理想乡与“乐园巫女”的理想像
在批评,乃至于介绍这部剧情MMD之前,我想从“此生无悔入东方,来生愿生幻想乡”这
个中文社群中家喻户晓的段子(笑)谈起。
鳟的“幻想乡”和日语中的“理想郷”只有一字之差,而我们汉语中也有“理想乡”这个
词,恐怕和“理想”一样是近现代日语反哺过来的汉字词,所以意思是一样的,就是理想
世界。
文化中,越缺少、越弱势的东西,越容易被“标出”,“理想乡”正是如此,当我们的现
实世界越不理想的时候,我们就越憧憬“理想中的世界”,所以“理想乡”是自古以来就
是全人类的追求——像古希腊的“黄金时代”、“阿卡迪亚(Arcadia)”、源自15世纪
的“乌托邦”,圣经的“伊甸园”、中世纪的“安乐乡(Cockaigne)”、佛经中的“极
乐世界”、现代文学中的“香格里拉”,而我国古代类似的概念则更多了,像“大同”、
“蓬莱”、“桃源”、“华胥之国”、“无何有乡”等等。
大家想必也注意到了,“理想乡”这个概念,要么是符卡,要么是乐曲,要么是称号等等
,鳟将其改头换面地反复运用于《东方》的创作之中。正如,“楽园の巫女(乐园的巫女
)”是灵梦最常见的一个头衔,“众神”也“眷恋着幻想乡”,鳟创造出来的“幻想乡”
或许也有几分他所眷恋的“理想乡”的投影。
虽然今昔的生产力已经天差地别,但身处“科学世纪”的我们,也没有人会承认自己已经
进入了马克思的那个“自由王国”了,所以《东方》在其所传播的领域,引起了无数人
的共鸣,在我们玩着“进入幻想”的捏他/典故的时候,我们内心也多多少少,有意识无
意识地渴望道“来生愿生幻想乡”吧。
(当然,这并不是《东方》的特产,理想化是“异世界”题材创作的重要动机之一)
在《东方》的收信人眼里,“幻想乡”在“理想化”的同时,正如灵梦号称“乐园的美丽
巫女”,里面的住民也被“仙化了”,过着我们理想的生活,化作了我们的理想像。不同
时代、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理想乡”具体内容也是不同的,庶民们憧憬著“夜不闭户
”的大同世界,而帝王则渴求着“长生不老”的蓬莱仙境,换做“科学世纪”的,特别是
能够欣赏《东方》的我们,梦寐以求的,或许就是灵梦那样,“霓为衣兮风为马”,“朝
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笑),与神佛为友,以妖魅为伴的潇洒浪漫生活吧

虽然东方角色的“仙化”并不是二次创作的全部,只是重要动机之一,但是每天都在从社
群中喷涌出来的,总数已经不计其数的东方人物插画(这里的插画,主要指的是区别于有
剧情的漫画,虽然源自出版物,但现在多独立于出版物),让我联想起来的却是,我国自
魏晋以来的道释人物画,以及西方自拜占庭以来的圣像画——
《八十七神仙卷》(局部)唐 吴道子
“妖人戯画 乙巻 巷说东方风神录”/“国羽浩人”[pixiv]
还记得那些跪倒在地铁站的“邪教徒”么,而《东方》本身就建立在宗教、神话、民间传
说的传统之上,这些“东方”的“少女”们,在崇拜“前生殖性”的现代社会,在其收信
人眼中,俨然就是现代版的“道释偶像”。
说实话,笔者也如净土宗信徒渴望往生阿弥陀净土一样,“来生愿生幻想乡”。不过《东
方》的幻想乡(1885年),让我联想起的是19世纪末的英国设计师、设计改革家及诗人威
廉‧莫里斯晚年所写的政治幻想小说《乌有乡消息》(News from Nowhere, 1890)中的
“乌有乡”,这个“乌有乡”其实就是“实现了共产主义的英国”,这也标志着作为“工
艺美术运动”领袖的莫里斯,其目光终于从过去(中世纪)转向了未来。如此联想的原因
,不只是年份的巧合(甚至不能说是巧合,因为那个年份正是人类迈入“科学世纪”的大
变革之际),还有当年发生在英国的事情,现在正在我国重演,甚至浓缩——工业化/现
代化对环境、社会、传统文化等等的冲击,具体的说,如设计界的混乱,所以我们的“幻
想乡”和莫里斯的“乌有乡”,根源上是相通的。
《乌有乡消息》(1890)威廉‧莫里斯
二,MMD中灵梦的形象流变:对“乐园的巫女”的持续反叛
然而,想必关注《东方》其创作社群的人都明白,“仙之人兮列如麻”的幻想乡,并不是
二次创作的全部。关于这一点我想以剧情MMD中灵梦形象演变为例进行说明。
在说明之前,鉴于可能有读者不了解MMD,所以先简单科普/复习一下,MMD全称Miku
Miku Dance,顾名思义,MMD跟 Miku 和 跳舞 有关,其实这是某位热爱Miku的民间人士(
樋口优)开发出来的“能让自己的偶像Miku跳舞”的3D CG影片制作软件,大家看到这里,
应该对这款软件的特性有点苗头了——免费、共用,还有最重要它不是面向极客,而是面
向人民群众的易操作性,大幅降低了3D动画制作的门槛。
那么剧情MMD又是什么呢,前面提到樋口优开发MMD的初衷是跳舞,那么既然MMD能应付跳
舞这么复杂的动作,那么表现一般的生活动作/姿势不是小菜一碟吗,讲故事的剧情MMD就
是从这个构想中诞生的。而剧情MMD发展及其迅速,以至于其势头超过了跳舞MMD,反而让
优秀的跳舞MMD被挂上“本来的用法”标签而被标出。
用绘画作比喻的话,MMD软件本身如同画笔和画纸,而模型就是颜料。MMD与传统的3D动画
制作软件相比,其最大优势就是其庞大的由MMDers(即MMD创作者)共用共建的模型库,
世上的文艺作品,只存在有心人,模型库就会有收录相关的模型,而且作品越热门,其模
型捏的人越多,也就越丰富。而《东方》模型,则是MMD模型库中不亚于本家V家规模的子
模型库,可见世人对《东方》的热情。
VPVP上灵梦的部分模型统计
拥有着极为丰富模型的东方MMDers,其创作也当然是最活跃的。而东方MMD(即以《东方
》为题材创作的MMD动画)这顶MMD创作的皇冠上的明珠,就是东方剧情MMD。它甚至快超
过手书的势头,因为手书尚有“会画”的门槛,而剧情MMD中出现了“MMD连环画(MMD纸
芝居)”的分支,即不需要动态,只需要摆姿势就能创作的MMD作品,这进一步降低了成
为创作者的门槛,解放了创作者精力,使决定作品的好坏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好点子,好故
事。
最后,MMD活跃的舞台是N站(NicoNico动画),这一点大家可不能小看了。因为《东方》
正是靠年轻人所聚集的弹幕视频网站从小众走向了大众,而东方MMD正是N站上布道者中的
新生力军。所以说,东方MMD以其强大的创作活力和传播能力,成为了分析东方二次创作
流变的最佳样本之一。
有了以上知识准备以后,我们来看一看,“乐园的美丽巫女”灵梦,其在东方MMD中形象
演变吧。
在樋口优公布MMD初版(1.0)一年左右,第一尊灵梦MMD模型,或许是第一尊东方MMD模型
,ISAO式灵梦(2009.9.26)横空出世。ISAO氏的始祖灵梦,捏得五官端正,身为早期模
型,其实是非常漂亮的一尊,然而也许是时运不济,始祖灵梦最初被运用在了大量还原电
视CM、搞笑综艺节目、相声小品的“还原型MMD”中(早期剧情MMD创作多为还原型,因为
模仿现有影视作品是最好的练手方式)。如
【第4回MMD杯本选】霊梦がシフトチェンジでREDZONE sm9688678 (还原搞笑影片)
【第6回MMD杯本选】博丽霊梦のごっつええ感じ sm13593141(还原小品)
【霊梦】怒りの颜芸 sm10290267 (还原综艺节目)
等等。ISAO式灵梦在还原型MMD中以其丰富、夸张乃至于扭曲的表情,博得了众人的欢笑
,以至于被赐予了“颜艺”的头衔(东方の颜芸担当),甚至被编码化(即约定俗称),
“颜艺”成为了ISAO式灵梦的代名词,始祖灵梦俨然就是东方MMD中的“金馆长”。
后来,ISAO式灵梦也慢慢进入了正统剧情MMD创作(即原创剧情),将“颜艺”也带入了
幻想乡,不过此时的颜艺,通过众多才华洋溢的MMDer的努力,也完美地融入了《东方》
的语境之中,诞生了无数经典,如
【MMDドラマ】いつものまりさ 第四话(前编)
【第15回MMD杯本选】天地无双
【第15回MMD杯Ex】天地无双
等等。灵梦的颜艺从最初“无奈”的无厘头、做作的搞怪,也慢慢融入了原本“乐园的巫
女”(笑)的形象中,受到了观众喜爱与承认。
在始祖灵梦诞生4年以后,一个新的灵梦模型带来了新的表情风潮(同时也是灵梦形象的
转变),这就是“下众灵梦”にがもん式灵梦(2013.3.8)。
にがもん式灵梦是当前为止所有灵梦模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模型,在剧情MMD中也渐渐取
代了“颜艺灵梦”。外表上,にがもん式灵梦要比略显中性的ISAO式灵梦多一分少女的风
味。不过,にがもん式灵梦和ISAO式灵梦一样令人同情(笑),刚诞生不就,就被老妖怪
冰莲拿去创作,由此就有了东方“三月精(三ゲス‧三下众)”,也就是我们口中的东方
“三流氓”。
【东方MMD】红魔馆:チケット争夺戦
所谓的“下众(ゲス)”,日语中是形容语言或行为卑鄙下流,或者性格恶劣。而冰莲就
在其短篇和长篇作品中塑造了这深入人心、让人又爱又恨的东方“三流氓”或“三黑道”
形象。其实,冰莲其笔下人物,与其言行配套的“下众颜”也属于一种“颜艺”,但是に
がもん式灵梦,其“下众”的“颜艺”中,比之前的ISAO式的颜艺多了一份“恶”,给人
一种“In your face!”的蔑视感,所以“下众灵梦”,相对于“颜艺灵梦”,其对“乐
园的巫女”形象的反叛更为强烈。
大家也想必注意到了,从最初灵梦一人的颜艺,到主角组三人的下众,自冰莲而始的故意
对“理想像”的反叛,正在“幻想乡”中扩散开来,受到了众多创作者的效仿,如
【东方MMD】红魔馆:チケット争夺戦
【东方MMD】红魔の料理ショーの鉄人のエプロン【MMD纸芝居】 【东方MMD】にがも
ん式魔理沙でゲス颜が出来るか検証してみた
等等。而反叛的程度也在不断加剧,直到一个极端,就有了本文的主角——
【东方MMD】レミリアと咲夜の阴毛【MMD纸芝居】
三,やもり的《超常识的幻想乡》与杜尚的《清泉》
N站的优秀弹幕文化中,有一点就是极其成熟的标签系统,便签其功用不仅仅是分类,它
还成为了一种评论/评价方式,配合上大百科,为新老观众提供了视频的具体语境。
一些评价式标签,受到众人承认,就会被收入大百科,实现了“准编码化”(即约定俗成
),而我这里想提的就是这样几个和东方二次创作相关的“准编码化”的标签——“神々
がポイした幻想郷(众神抛弃的幻想乡)”、“月まで届け、永琳の匙(飞上月球,永琳
之勺)”,贴上如此标签,乃形容该作品的内容极度激进/变态/荒谬,而这样的作品其实
就意味着对前面提到的“理想乡”、“理想像”的彻底反叛。
而《超常识的幻想乡》(2016.9 - )就是贴上了如此标签的剧情MMD系列。这个系列在
B站上有搬运,大家可以先看几话再来看批评,不过,选几集的标题列出来,甚至不用翻
译,大家就能明白其内容的凶恶——
超常识的幻想郷シリーズ by やもり - ニコニコ动画
【东方MMD】レミリアと咲夜の阴毛【MMD纸芝居】
【东方MMD】肛门大活跃!壮绝ババ抜きバトル!【MMD纸芝居】
【东方MMD】十六夜咲夜の绝顶 さらば红魔馆【MMD纸芝居】
真是博人眼球、充满噱头,名副其实的标题党。让人联想起某些网页上、弹窗中的一些推
送,不过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如果是单纯的卖肉卖贱,卖鄙俗,无厘头地刷下限,是连批
评的价值都没有的。那么借用一下知乎体,如何评价东方MMD《超常识的幻想乡》呢?
【东方MMD】クズがクズになろうとした结果【MMD纸芝居】
首先,剧情MMD这样的独立动画和消费、利益挂不上钩,以噱头、炒作来批判已经丧失了
意义。接着,标题虽然存在着钓鱼嫌疑,但重要的是,它是有内容的,作者是在“一本正
经”地精心构思著围绕着这些敏感词创作,而且他的点子绝妙,一洗了类似题材创作的固
有模式,也打破了我们对这些敏感词的惯性思维,内容荒谬,但却自成逻辑,比如致幻药
与宗教的关系,所以观众们半贬半褒地给《超常识的幻想乡》贴上了“点子虽然很好,但
根源上出了问题系列”。
打个比方,观看这个系列的时候,虽然“已经脱下裤子了”,但我不会去指责“你却给我
看这个?”,而是“提起裤子默默地继续看下去”。
角色塑造上,やもり继承了自冰莲以来的“恶”,冰莲笔下的“三流氓”尽管是嘴巴毒辣
、性格恶劣,但根是善良的,而やもり笔下的丑角们,其“恶”则都是烂到了骨子里,可
谓是“乐园的少女们”的彻底崩坏。
对于这个系列,一些人可能看到标题就会右上角了,一些人笑着看过去了,而我们这些“
认真而输了”的人,努力联想起来的是刚好一百年前杜尚的达达主义雕塑(?)代表作《
清泉》
《清泉》(Fountain, 1917) 杜尚(Marcel Duchamp)
乍看下来,这是一个拙劣的对比,毕竟体裁和历史语境都不同。但细心来看是能找到许多
共同点的。达达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野蛮扩张的“一切固定的东西都已经烟
消云散”的时代下产生的一股极为激进的艺术思潮——什么理性、什么浪漫、什么传统,
我否定一切。这是一种悲观的虚无主义,厌恶战争,质疑当时的社会价值观,却找不到出
路,所以他们能做的就是反叛和嘲讽,杜尚的《清泉》就是典型,《清泉》不过是杜尚从
商店里买来的小便器,署上自己的名字。杜尚将小便器作为作品送到展览会,要求和那些
油画一同展出。能想像当时的展览方的心情恐怕是“杜尚先生您要吃药了”。
杜尚的小便器,到后世出现了一个更极端的变体,就是曼佐尼的《艺术家之屎》。我们用
历史眼光去审视,不要被这噱头满满的表面所障目,也就是说他们的文本本身已经不再重
要,重要的是其副文本——对艺术界的嘲讽与质疑,如什么是艺术,什么不是艺术?什么
叫创作,什么叫抄袭?作为工业产品、排泄场所的小便器,其造型上的优美曲线和油画中
圣女的优美曲线,有高下之分吗?这些问题,都没人能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只是一次又
一次被复述著,虽然当年杜尚以嘲讽的口气说道它们是“没区别的”。
【东方MMD】肛门大活跃!壮绝ババ抜きバトル!【MMD纸芝居】
我们再回到《超常识的幻想乡》,该系列以精心而巧妙的构思与其所围绕的不堪话题形成
了一股绝妙的嘲讽感(而且还包含一种无人吐槽的恐怖),就如同杜尚的《清泉》虽然拥
有优美的造型,但却不过是排泄的场所。杜尚的《清泉》是对传统艺术的彻底反叛,质疑
,甚至是故意“亵渎”,而《超常识的幻想乡》正如其名,也是对“理想乡”的彻底反叛
,对“乐园的少女们”的彻底反叛,乃至于“亵渎”,而引起我们对二次创作的反思——
我们该如何处理一次创作和二次创作的关系?成功的二次创作的极限/尽头/红线在哪儿?
我们如何对待“角色崩坏”?还有一个容易被我们一笑而过的问题,为什么总有人要崩坏
我们的“理想像”,摧毁我们的“幻想乡”?
四,“即使在幻想乡我也存在”
关于最后这个问题,我想带大家来看17世纪的法国古典主义画家普桑的一幅油画
《阿卡迪亚的牧羊人》(The Arcadian Shepherds,1637-38),普桑( Nicolas
Poussin)
这幅画的原名其实是“Et in Arcadia ego”(拉丁文),就是牧羊人们手指石碑上刻的
碑文,其意思为“即便是在阿卡迪亚我也存在”,阿卡迪亚在前面提过,是古希腊人眼中
的一个“乌托邦”。
而“Et in Arcadia ego”这句话是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流行的一句神秘暗语,引起了众多
文人艺术家的推测,成为绘画创作的题材之一。而这个在块石碑上宣扬自己在理想乡的存
在的“我”,究竟是谁,是个见仁见智,也很耐人寻味的问题。普桑在画中没有给出具体
的答案。而在普桑之前的,意大利巴罗克画家圭尔奇诺则给出了很明显的暗示:
《阿卡迪亚的牧羊人》(The Arcadian Shepherds,1618-22),圭尔奇诺( Guercino

骷髅隐喻的是死亡,也就是说,“即使在阿卡迪亚我也存在”的那个“我”就是死神。这
也是多数人猜测的答案。那么问题也就来了,为什么死神还待在“理想乡”中,或者说为
什么乌托邦中还存在着反乌托邦的因素?
想必大家也注意到了,这个“阿卡迪亚”和现在的鳟的“幻想乡”非常类似。幻想乡也不
是完美的,即便是幻想乡也存在着残酷的成分,而幻想乡中的“我”,就是“异变”。
这是一个三言两语讲不清的哲学问题,但在这个问题的基础上,我想进一步问一句,你觉
得幻想乡应该是静止的,还是应该发展的?八云紫的答案恐怕就是后者,而对于“发展”
,黑格尔和马克思早就已经有了哲学上的论述,发展具体是两种对立“力量”互相颠覆,
由此上升至更高级的阶段。
这真是一个极为抽象的描述,笔者能力有限,现在对这个概念的理解肯定不到位,但是我
能确定的是,艺术史和设计史都是这样一个逻辑——这就是为什么达达主义能加载史册,
它主张颠覆一切固然不可取,但在当时却带来了进步的力量,虽然它并没有指明方向。
《包豪斯宣言》,格罗庇乌斯。即现代主义宣言,现代主义其实也主张靠设计建立一个
新时代的“乌托邦”
以理性主义和功能主义为核心的现代主义运动(设计),渴望着建议一套永恒的、放之四
海而皆准的设计法则,这个想法,放在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不确定因素的现代社会,简直就
是空想,自20世纪初,它统治了西方设计界50余年,受到后世各种运动、主张,针对不同
方面的反叛,如商业主义、波普、后现代主义、解构等等,那么现代主义就这么消亡了吗
,当然没有,它在同别的运动、主张对立的时候,也不断在修正、丰富著自己的内涵,虽
然现在“现代主义”已经成为了一个历史名词,但是,即便在风格瞬息万变的当代,其灵
魂“理性”和“功用”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艺术/设计史如此,小到东方这个小小的创作圈子,再小到剧情MMD中灵梦形象的流变,也
应该是同样的道理,不信你看,“颜艺灵梦”不又获得了新生么:
【投稿作品】MMDのみ by 月童 - ニコニコ动画
所以《超常识的幻想乡》这个系列之于二次创作的意义,不在于其点子有多好,构思有
多妙,更不在于那些夺人耳目的噱头,而是其对原设的决裂,对我们既有思维中的“理
想乡”和“理想像”的彻底反叛。
说一句会让我们这些做考据的“丢饭碗”的话,ZUN的设定不是科学信文,即使是设定集
中也存在着反设定的因素,二设无论其与原设冲不冲突,就算是“角色崩坏”,它不会消
灭原设,而会促进原设的“成长”,所以超越原设、反叛原设的二次创作才是优秀的二次
创作,因为只有这样,设定,乃至于角色才能“活起来”。
而鳟笔下充满异变的幻想乡,本身就是这样一个再生动不过的寓言。
胡又天
建议做更多具体分析,例如那几部阴毛、肛门之类的MMD到底演了些什么,有着何等值
得我们观摩效法之处。
2 天前
tinym(作者)回复胡又天
对于具体案例分析,我真的想说,你们去看就知道了,不过要把文章写好的话,果然部分
具体分析的确太少了(虽然,说实话,这些并不是些那么“光荣”的例子w)
=======剧透警示===========剧透预警==============剧透警示============
嘛,要这里简单补救一下的话,比如这系列一共10集,推荐全看,但个人觉得这其中整体
而言最值得欣赏是,《灵梦的成佛作战》、《魔理沙得到了觉的能力》和《再见了红魔馆
》。
《成佛作战》的构思妙在一个梦中梦的绝妙的圆环结构;
《魔理沙得到了觉的能力》按一般构思,应该是魔理沙为了向觉复仇,打算以其人之力还
治其人之身,得到了觉的能力,理解到了她的孤独与痛苦,也认识到觉为恶以及和灵梦一
起嗑药的原因,本应该是她将心比心成为了觉的朋友的GE,然而放在《超常识》的语境之
下,魔理沙是不出意料地最后背叛了这个结局,在观众眼中,虽然毫不意外地,魔理沙继
续烂下去,而觉则继续嗑药,但却产生了一股无比的悲哀感,或者说冰冷的现实感,让人
笑了全剧的99%,但在这最后的1%却笑不起来;
《再见了红魔馆》则是最初两集咲夜被蕾咪剃了阴毛的后续,咲夜因祸得福,因为光溜溜
的股间而成为了万人追捧的电影明星,里面极尽了对影视界、宗教界、偶像界等世态人间
的讽刺。
总而言之,以这三集为代表的整个系列,虽然内容及其变态荒谬,但却恐怖是自成逻辑,
影射现实,绝非无厘头地刷下限。绝妙的点子,以及将这些点子串在一起的巧妙构思是该
系列的优点,但该系列颠覆性的地方在于,绝妙点子、巧妙的构思遇到的却是这样的不堪
题材,而产生了“神奇的化学反应”——虽然是如此糟糕的幻想乡,但你却无心批驳,虽
然是如此崩坏的“少女”,但她就这么栩栩如生“活在你眼前”。
而且本文想指出的一个观点是,这个系列的意义,并不在于它的点子有多么妙,如杜尚的
《清泉》一样,不在于其文本本身如何,而是在于其副文本——对既有“理想像”的反叛
与质疑,你看如此糟糕的内容也能成功,我们是不是该重新审视原设和二次创作呢?
作者: diablo81321 (流月城七杀提督)   2017-06-24 19:09:00
元首:东方同人本来就是以随心创作为本质
作者: t54rygtr (凯因)   2017-06-25 12:28:00
我决定放弃理解这篇文章
作者: V01986136 (V01986136)   2017-06-25 14:44:00
有没有懒人包 我也放弃理解了...
楼主: youtien (恒萃工坊)   2017-06-25 16:22:00
那十部MMD是真的不错。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