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陈惠婷专栏:音速浪潮下的你和我

楼主: dichia (ptt处处有温情)   2022-12-25 10:59:40
https://www.verse.com.tw/article/column-chen-hui-ting-09
摇滚祖妈的失速人生 by 陈惠婷
这是一个速度越来越快的时代,资料量越来越大的时代。音乐生活也避不开这样的浪潮。
不是数位时代出生的我,更可以见证这种从类比到数位时代的转折。当年需要在练团室大
家面对面,花一礼拜“磨”出一首歌的完成,现在也许透过电脑录音软件,一个人在家,
不与任何人互动,也可以在一天内打造出一首歌的工作带,这样的转变发生在全世界音乐
人身上,好坏不论,就是现状。对同样是音乐消费者的我来说,也同时观察到,这种外在
环境的演变,很自然地造成音乐“质地”的不同,说是反映时代性也好,也代表着一代一
代的听众(与生活型态)互为因果地形塑出各不相同的音乐品味。只是持平而论,当年在
西淘(Tower Records)一张一张翻著陌生的CD封面,以严谨之心认真地阅读音乐文字,
进而聆听/吸收音乐的经验,比现在让Apple Music推荐为我“量身打造”的歌单,做为
生活中的BGM,更容易影响一个人的人格与生活型态的长成吧。
是的,在音乐未来浪潮中,音乐不再只是音乐,载体上目前它掌握在串流服务手上,与音
乐商业价值联动的声量则和社群媒体密不可分。从实体到串流服务、全球音乐数据库、串
流评分推荐、大数据、社群病毒式分享/行销,到接下来可能进入的穿戴市场、虚拟演唱
会、区块链音乐消费形式、NFT、高音质...我们不断地要追上科技的脚步。
听起来是不是压力很重?但其实我们早已身处在这个环境里,早就不知不觉地习惯被推著
往前,只是我觉得,这不必然表示我们就像科幻电影里面的人物一样,从此就在虚拟的世
界里一路头也不回地往前狂奔了,至少在现在,眼下所及的未来里,实体演唱会还是全世
界人们热爱的音乐文化消费行为,或者换句话说,我们比以往更需要实体演唱会,来补足
或证明,线上体验到的音乐,究竟是真货还是假货。数位时代里,可以用很多方式包装音
乐的样子,但至少据我个人的经验,现场体验到的音乐能量,是无法假装出来的。音乐的
线上串流使得实体演唱会体验更为重要,目前实体的体验比虚拟体验能持续更久,试想我
们就算看了再多场的线上演出,其全面五感的体验(包括音乐内的与衍生性的),能真正
留在人类长期记忆中的又是哪种呢?
或许我可以因此有点武断地说,不论未来的科技如何演变,人类属于无法言明的“心”的
体验或感受,还是科技暂时无法处理与控制到的地方吧。因此我们日后在音乐未来浪潮中
,无论如何地随波逐流,似乎还是能保有一个无法自欺的判断标准,就是这音乐的“内容
”究竟能不能真正地感动我,也就是所谓产生“共鸣”吧。
所有线上活动最终还是要与线下结合的,因为人类还是很依赖自己体感的生物。音乐人不
分时代,一样呕心沥血地制作的音乐,只是似乎更容易消失在串流服务当道的巨量洪流中
了。在我人生的大大小小音乐体验中,若要说到喜欢哪一首歌,背后必定有着可以说出的
人生小故事;说到喜欢哪一个乐团,必定连带着怎么样感动的现场演唱会参与经验;说到
生活中的亮点,必定不外乎在异国城市或乡间的音乐祭,流动在不同的舞台间,所体验到
的整体文化感受经验。音乐虽然只是音乐,但又已经不只是音乐,音乐文化早已包含各种
层面,也早已不能单独地存在,是人生命的一部分。
但其实我也不害怕科技会不会把音乐的本质吞噬,试想我们也许都有共同的经验:过于著
重炫技的科技外表,没有同样厚实的音乐/美学文化内容作为支撑的音乐消费,我们身为
消费者是辨识得出来的。所以我们可以同时爱着科技、音乐内涵呈现同样扎实的My
Chemical Brothers演唱会,也可以同时感动于没有任何绚丽灯光、影像背景的Ben Folds
现场,至于其他经历过的太多次“演唱会科技大展”,或许用纯粹欣赏炫技的眼光来看待
依然可以成立,只是会不会进入到人的心中,留在人的生命里,就是另一个问题了。毕竟
科技的进步普遍来说有助于个体自主性的发展,就各取所需也无不可,只是无论是音乐创
作端或消费端,无论外在环境与科技如何进化如何改变,你我真正所需要面对的,永远都
是面对音乐时,不牵涉他人,只与自己有关,那颗最诚实而无法欺骗的“心”吧。
作者: yelredorange (红橙)   2021-01-01 16:53:00
惠婷写的超好,谢谢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