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 所罗门的伪证:这是因为我们能感到疼痛

楼主: blurasis (blurasis)   2014-10-03 16:07:33
介绍宫部美幸《所罗门的伪证》的文章中,提到了tizzy bac的歌
全文:http://www.books.com.tw/exep/epage/read.php?id=15095
博客来推理藏书阁10月严选
《所罗门的伪证Ⅲ:法庭》:这是因为我们能感到疼痛
文/陈国伟
彼特‧杰克森执导的《魔戒三部曲:王者再临》在2004年的第76届奥斯卡奖提名11项奖
全数获奖,而评论界都认为,其中最佳影片的获得,其实是给予这整个三部曲,一致的
荣耀。
这个月所选出的《所罗门的伪证Ⅲ:法庭》,我认为也有着这样的象征意义。
自1990年代开始陆续创作出《火车》、《理由》、《模仿犯》等经典级作品的宫部美幸,
早已经证明她是推理文坛中,最能够处理日本当代社会错综复杂问题的作家,而且她独树
一格的庶民视点,以及透过角色与环境互动所建构出的人际网络,更让她笔下的人物,一
个比一个真实,无论你是哪种性别、身分、年龄的读者,都能在她的作品中找到可以投射
的对象,觉醒地思考自己的处境与问题。或许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文学质地,让她拥有了
“平成年代国民作家”的称号。
然而2012年,她交出了构思及连载超过十年的钜作《所罗门的伪证》三部曲,更将文学的
探针指向了校园,透过一个国中生于圣诞夜在自己就读的学校内的坠楼身亡,大胆地挑战
罢凌、自杀等禁忌题材,虽然小说的背景是设定在1990年代初期,但却一如1992年的
《火车》预言了日本社会的信用卡风暴与危机,《所罗门的伪证》也预告了罢凌问题至今
从未从校园中匿迹,以及学生开始对于体制的觉醒,甚至是目前东亚地区此起彼落的
学生抗议运动。
推理小说的定律,是“故事从一具尸体开始。”当然,在欧美古典推理或日本本格推理
那里,人们相信,一个人死了,只要能够找出杀害他的凶手,透过真相的解明,那么
一切的秩序就能够恢复。
然而在现实中,却没有这么简单,一个人死了,只是组构我们所身处的世界的骨牌倾倒
的开始,什么都改变了,甚至可能还会导致一切现存秩序的溃散,也就是世界的倾颓。
即便只是找出最初的死亡真相,只不过是恢复了形式上的秩序,将死者的故事完结,然而
因为死者的死亡,所造成的周遭的关系者生命的改变,甚或是创伤,是再怎么样也无法
恢复的了。
宫部美幸的《所罗门的伪证》三部曲,其实就是立足在这个的现实真理性,所创造出来的
故事。
从第一部“事件”开始,我们一路看着城东第三中学二年级A班的学生们,因为柏木卓也
的死亡,开始在校方、家长、媒体的多方拉扯中,被推挤到事件的边缘,却又仍是被从
真相核心射出的隐形锁链,紧紧綑住咽喉。最终在他们的体内及心灵,累积著深浅不同
的创伤,而他们连舔舐的方式都无法寻得,因为他们对真相毫无所悉,得到的永远只是
关于真相的“假设”,以及在学校老师、家长、警方、记者这个假设上所进行的各种角
力,所创造出来的“假象”。甚至因为这个假象,出现新的牺牲者,他们终于无法忍受,
决定设立校内法庭,自行寻找出真相。
但是寻找真相的道路何其艰难,宫部美幸秉持着一贯对于少年的温柔注视与鼓励,在第
二部“决心”中描绘出他们滋生勇气,迈开步伐的努力,而这一切,当然是为了在第三部
“法庭”的激烈攻防中,迎接那真正惊人的真相,而做出的准备。
虽然是少年的模拟法庭,但却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平成年代青春微革命,正如我们看到的
台湾三月学运与目前正如火如荼进行的香港九月学运,这些学生即便浑身伤痕累累,他
们也要从疼痛中寻找正义与希望的救赎。正如台湾颇富知名的乐团Tizzy Bac(铁之贝克)
2013年发表的一首我认为仿佛是为《所罗门的伪证》量身打造的主题曲
〈这是因为我们能感到疼痛〉中的歌词写到的:
“因为我们能感到疼痛 才能保护自己的梦
趁著黑暗真正来临前 把你的手放开
这是我们能感到的痛 才能永远牢记心中
受过了伤 蹉跎了时光 然后学会坚强”
《所罗门的伪证》三部曲讲座资讯:
http://apexpress.blog66.fc2.com/blog-entry-1494.html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