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ilmwalker (外é¢çš„世界)
2024-08-11 12:29:17电影落幕后留下的是经典 在商业时代保存戏院里的“集体记忆”
https://dailyview.tw/popular/detail/26335
商业时代下,许多艺文电影院面临经营困难,台南真善美戏院也确定在8月熄灯。戏院消
失后,留下来的会是什么呢?
“以前一张电影票两百元、三百元,可是现在Netflix一个月三百元就可以看到这么多电
影,它已经影响消费者为了看单一电影去买票的驱动力。”
串流平台影响大众的观影型态,资深影视工作者郑伟柏指出,从前“看电影”是一个仪式
化的行为,大家花钱买票、花时间到电影院里去享受一部两小时左右的电影,然而这样的
模式在影音串流平台兴起后完全改变,许多人开始习惯“在家看电影”,不少导演也转战
串流平台,开启新的创作窗口。OTT的崛起,造成观影模式的改变和产业人才的流动,几
年前的新冠肺炎疫情,更让整个产业走向截然不同的方向。
面对科技的进步、产业的变化,“电影院”的经营模式也历经转型。从1.33:1的画幅到现
代的宽银幕,大众对于电影院的追求已经从单纯的看电影进阶到寻求更高的感官刺激,能
够将声光效果发挥至极至的IMAX、4DX、MX4D、Dolby Cinema、LUXE等特殊影厅成为主打
的亮点,电影院走向“多厅化”的模式,二轮戏院首当其冲,近几年陆续熄灯。
艺术、影展、纪录片等类型的电影,原先市场就比较小众,再加上并非以声光效果为主打
,因此在这样的趋势下客群也受到影响。然而,纵使经营困难,经典却始终存在。胶卷、
老电影、电影院的氛围,甚至是“看电影”这件仪式化的行为,这些事物在数位化浪潮之
下依然弥足珍贵。
“电影是集合艺术跟商业两种性质合而为一的,一个很特殊的存在。”
在商业行为之中,推广、保存与传承艺术的价值,这是电影的独特之处,也是电影的魅力
所在。
从台湾电影发行到艺文电影推广 中影走过时代的繁花盛放
谈及电影产业,中影公司绝对是一个重要的存在。成立于1954年的中影,曾打造出亚洲最
大的外景拍摄基地“中影文化城”,是台湾最具规模的电影制作公司,除了电影后制外,
还包含了电影映演、行销、数位修复等业务。
从1963年的“健康写实主义”,到1980年代的台湾新电影时期,中影见证了台湾电影产业
的里程碑。从《蚵女》、《养鸭人家》到《八百壮士》、《汪洋中的一条船》,再到《光
阴的故事》、《儿子的大玩偶》,更后来还有1990年代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推
手》、《饮食男女》、《爱情万岁》,中影走过台湾电影的繁花盛放,造就许多难以磨灭
的经典诞生。
多年下来中影也修复不少经典电影,包含了李安、蔡明亮、侯孝贤、杨德昌、陈国富、陈
玉勋、林正盛、张毅、王童等大师的经典作品。除了电影修复外,更扶植国片制作,投资
筹拍的电影包含《翻滚吧!阿信》、《女朋友。男朋友》、《赛德克.巴莱》、《刺客聂
隐娘》、《KANO》、《总舖师》等等。
发行电影的同时致力艺文电影推广,中影于1996年成立的真善美戏院,在商业电影市场中
成为全台最早投入经营艺文电影的首轮电影院,为电影产业开创艺文先锋。2017年,台南
真善美戏院开幕,复古的戏院风格加上台南的古都风情,成为艺文电影传承、启发的新据
点。
挡不住疫情、串流平台冲击 台南真善美8/1熄灯
“如果要说艺术电影院,在北部更早期的人都会知道有长春戏院,再来就是台北真善美戏
院这两家。后来长春被国宾集团收下,台北真善美变成当时唯一比较独特、真正在经营艺
术电影的戏院,我们也是延续这个品牌到台南来。”
台南真善美戏院经理廖介山表示,一开始希望延续台北真善美在艺文电影中独一无二的地
位,以非商业电影和独立片商为主。但不同地区也会有不一样的调整,在艺文电影的小众
市场中,台南真善美的策略便是走出属于自己的商业模式。
廖介山指出,这个时代所谓的“艺文电影”,包含的其实不只是那些大家认为艰涩难懂的
艺术片,还有独立制作的电影、影展电影、奥斯卡电影等等,非常包罗万象。台南真善美
的选片主要以独立片商、国片及影展相关为主,同时也会视档期许可加入一些较大众的卖
座电影。
“并不是要刻意商业化,而是在艺术当中去加入商业。这里所谓的商业化是运作商业化,
实质播放的电影内容、基调还是以支持独立制作为优先。”
在这个时代,真善美是少数仍旧坚持艺文电影推广的戏院,从台北一路走到台南,这条路
一直都不容易,纵然将商业市场考量纳入营运策略,台南真善美仍不敌环境趋势,选择在
今(2024)年八月熄灯。
“最艰困是在疫情期间,来客数很少,所以相对地营收也是少的,在那段时间我们还经历
了人力缩减、场次减少等等。”
廖介山表示,疫情期间又刚好遇到串流平台窜起,电影院的经营受到重创,疫后仍无法回
到先前的荣景,“就连好莱坞那些以前动辄两、三亿票房的电影,现在要跨过那个亿都感
觉有点辛苦。”
疫情带来的影响远比想像中巨大,廖介山提到,其实不只艺文电影,整个产业都因为疫情
和串流平台受到冲击。资方会自然而然地选择线上影集这类能立即看见收益成果、较具未
来愿景的领域,电影所能得到的资源也因此被削弱。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就连一般电影院都受到影响,艺文电影院的生存空间也更加狭窄,台
南真善美终究选择了退出市场。对许多人来说熄灯或许是一个很突然的决定,但营运状况
的改变并不是瞬间的,戏院的落幕,其实反映出长久以来的产业走向与趋势。
完善电影人的小小仪式 戏院里深刻的“集体记忆”
即将歇业的台南真善美戏院,在近七年的光阴里给无数喜欢艺文电影的影迷留下了深刻的
回忆,电影院的环境大概会是许多人最怀念的地方。此前台南真善美在经营方面有过多方
考量和策略,对廖介山而言,“艺术电影院”并非站在商业市场的对立面,推广艺术电影
还是免不了商业思维,也因此电影院仍会将一些热门商业片纳入片单中,而打造出能够吸
引群众、留住客群的观影空间及服务,则是一种方式。
和仅有两厅的台北真善美不同,台南真善美规模较大,共有五个厅,影城特别注重整体环
境和氛围,在灯光、装潢上都经过特别考量,希望打造温馨的感觉,同时结合古都风情,
让戏院富有台南街巷的怀旧气氛,带给观众和一般电影院不同的体验。
“所谓的客群定着,不外乎就是你的服务,要跟别人不一样。我们的做法,就是要让客人
进来就觉得好像回到自己的家。”
戏院所带来的氛围是台南真善美吸引客群的重要特质之一,对许多人而言“看电影”是一
个仪式化的行为,台南真善美则希望能完善每个看电影人的小小仪式。
“除了特殊的电影一定得在电影院看,另一个就是近年来大家常常讲的集体记忆,或者该
说集体的感受。在家里面自己看电影,和到戏院跟一群人一起看,那是很不同的感觉。哪
一个比较深刻?我想大部分都是你跟越多人一起看电影的过程,一起笑一起哭,肯定是比
你自己在家里默默掉眼泪更深刻。”
不敌时代趋势,虽然台南真善美也在大环境下选择结束营业,然而在银幕暗去、戏院的门
关上之后,那些大家在电影院里一起笑一起哭的集体记忆,反而会长长久久地存在于每个
人的心中。
“人”的感觉!最开心的事情是“被记得”
除了电影内容所传达的艺文价值,和人群的羁绊与连结,也是台南真善美电影院非常珍贵
的一部分。在一个又一个映后、包场等活动中,电影院渐渐成为承接情感及回忆的所在,
也因此戏院歇业的决定让许多人都感到不舍。
“会做包场活动的这些企业或者学校,其实他们来过一次就会觉得我们这里真的很好,硬
体设施也许不是那么地好或比别人先进,但这里给的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的感觉。”
廖介山分享,曾经有学校在包场活动结束后特地印制感谢海报,让他觉得非常暖心。经营
电影院的日子,他与各式各样的人群接触,除了观众外也包含了导演、演员,不论身分为
何,对他而言最珍贵的都是那些良善而温暖的回忆;比起声名大噪,他更看重的是“被记
得”。
在商业时代想要坚持艺文推广并不容易,虽然戏院终究因为经营困难而画下句点,但势必
会成为一个重要且深刻的时代记忆。台南真善美保存的不只有大家坐在观众席上看的每一
部电影、在银幕前留下的每一个情绪,廖介山也希望曾在这里举办映后活动的那些导演、
演员,能够感受到这个地方的美好,在那么多电影院来来去去的过程中,真正记住并喜欢
上这里。
“有些艺人真的是很贴心,等到他第二次再来的时候,发现他完完全全都还记得我,像这
样的时刻也是我经营电影院非常开心的部分。”
熄灯之后回忆会留下 守护那些珍贵的“共感”记忆
对廖介山而言,电影始终都离不开“人”,不管在银幕外的观众席上,还是银幕里的故事
之中。《C.R.A.Z.Y.》(爱疯狂)是廖介山非常喜欢的电影,以一个家庭中的五兄弟为故
事主轴,每个人的特质都非常立体鲜明,如同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一眼就能看出每一根
之间的差异,如此不同的他们却又生长在同一个家中,根部紧紧相连。五兄弟中的Zac因
为性向以及对艺术、音乐的爱好,让他在家中常觉得格格不入,从自我认同的挣扎、在家
庭中的伪装到与家人的和解,饱满的角色张力让人看完电影后久久不能自已。
《C.R.A.Z.Y.》是导演Jean-Marc Vallée第一部在国际上开始被看见的电影,后来他拍
了《花神咖啡馆》(Caféde Flore)及其他多部作品,因而被好来坞网罗,开始拍摄更
大规模的商业片。廖介山表示,之所以特别提到《C.R.A.Z.Y.》,是因为Jean-Marc Vall
ée的经历也能够对照到导演李安。从艺术电影起家的李安,最后同样也到了好莱坞发展
,纵然身处商业市场仍不忘初衷地拍出了《断背山》(Brokeback Mountain),小小的成
本反而获得更大的瞩目。
“很多大导演都是艺术电影起家,我觉得艺术不死。只是拍商业电影的话,很容易就被消
耗得快,但像李安导演他们这样子的话,就可以长久走下去。”
乍看是谈电影,背后其实也反映出廖介山对电影产业的看法。像是《C.R.A.Z.Y.》中的五
兄弟、像是Zac、像是Jean-Marc Vallée、像是李安,在和他人与环境共融的过程中,他
们仍有自己坚持到底的信念,如同在商业时代下电影院,背后仍带着推广艺文电影的本质
精神。
“朝着艺文电影的特殊性去走,自然有机会走出和其他影城不一样的路线。”
戏院即将落幕之际,廖介山对于艺文电影的发展并不悲观;跳脱电影院这个框架,他认为
仍然可以找到持续前进的方向。
“像是华山文创园区或是高雄电影馆,这些地方的经营都已经持续很久,其实也都看得到
一些绩效。经营艺文电影,我觉得不只有戏院可以做,如果地方有一些可以发展的场域,
我觉得这倒是一个未来可以走的方向。”
在这样的时代下,需要开拓新的可能,吸纳不一样的客群,将道路走得更广,才能更地好
地守护那些重要的事物。不管是艺术电影,还是一群人在电影院的集体记忆,抑或是经典
,这些都是在戏院熄灯之后,仍会长久存在的事物。
“经典除了独特之外,还需要共感。”
和一群人一起看的电影,几十年后仍然能够记得当时的感受、情绪,甚至是电影院里的声
音、气味和光线,那样的回忆成为生命中隽永的一页,可能在某一天突然浮现,巧妙地呼
应你的某一段人生经历。这是电影院带来的意义,更是那些经典电影历久弥新的理由与价
值,即使当初的看电影的地方已经不在,但这些共感记忆,仍会恒久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