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在戏院、发行商、票房拆帐与观众之间 (上)

楼主: pttmovielove (菲林万岁)   2018-02-14 09:18:54
〈在戏院、发行商、票房拆帐与观众之间——曾待过戏院的一位小小工读生的观点〉
(上篇) https://www.facebook.com/bloodandsweaty/posts/1786967868266049
不久前,看到一篇靠北文在讨论影城吃票可能导致片商彻档的事情(#靠北影视5375 )。作
为局外人,我们不清楚撤档的详细缘由(确实情况只有当事者知道,在此非讨论重点)。
但透过此事,也许是给电影观众的我们,一个契机去检视戏院吃票的问题。有许多人不了
解吃票的长期脉络。深思之后,自己与另一朋友讨论,透过共同书写,想尝试简述片商与
戏院的利益分配,再向外延伸目前电影放映市场的问题,及《电影法》落实问题。透过书
写,借此让各位去戏院看电影时,或能更明确知道,作为消费者的选择,连带可能造成的
影响。这篇书写初衷不是要成为严谨的学术文章,书写性质较倾向抛砖引玉。当然,这篇
会有我们的主观立场,如有不足之处,请各界不吝指教,盼望台湾电影产业走向更好的方
向。
上篇分成两个部分:一、片商与戏院在台现况;二、片商与戏院的分帐及问题。
ㄧ、片商与戏院在台现况
一部电影从发行到上映,通常要经过发行商与戏院两关。以批发概念来看,发行商是批发
商,戏院是通路。台湾目前发行商粗略可分四类,(1)美商八大(博伟、大众、华纳、
环球等)、(2)本土片商(买外片或受国片委托在台发行片商,如:传影、谷得、车库
等)、(3)和戏院属同一集团的本土发行商[1](如威视、华联)、(4)台湾电影制作
兼发行公司(如:前景)。在戏院方面,截至2018年1月止,全台共有111家戏院,784厅
[2],戏院主要分成外资戏院与非外资戏院,外资戏院龙头是“威秀影城”,总厅数136个
[3],占全台17.3%。而非外资戏院,全台拥有厅数第一的为国宾影城,共104厅[4],占比
13.2%。第二名是秀泰影城,共100厅,占比12.7%[5]。威秀、国宾、秀泰三家连锁戏院,
在全台总市占率高达43.3%。
二、片商与戏院的分帐模式
一部电影在戏院被看到,是照“发行商—戏院—观众”的路径得以完成。第一阶段,关于
发行商,第一种是由台湾一般片商(指纯发行)向外国制作公司购买发行权在台发行;第
二,是台湾制作公司靠创意与人力制作后自行发行,或委托台湾发行商。第二阶段,到了
“戏院”则提供映演空间,观众买票进场。然而,在电影市场高度竞争下,能决定档期、
厅数、排片规模的戏院,是相对强势的一方[1]。发行商与戏院两者所花费的营运成本,
主要都是由票房回收来支付。至于观众的票钱该如何在两者之间作分配?目前在台湾有两
种分帐模式,“拆帐”与“点数”。
1.拆帐模式
拆帐模式,是片商与戏院在映演前,先谈好最后回收的票房该以多少比例分帐,[片商:
戏院]可能是6:4、5:5、4:6等,通常比例会逐“周”改变,片商分配比例逐周减少5%,
意即片商越拿越少[6]。在此,分帐的谈判是仰赖所谓“议价能力”(bargain power),
而议价能力端看片商背后的资本以及所拥有的电影(双方对电影的预期票房所做出的共同
决定)。在台湾,美商八大的议价能力与话语权是相对强势[1],因此和戏院谈判上,美
商相对有办法谈到有利的分帐比例。但对其他中小型片商而言,在分帐谈判中,通常没有
优势,最好的状况顶多是五五平分,之后一样是逐周递减5% [6]。戏院判断分配比例的
关键,仍是依照对每部电影票房的预期来决定,能赚钱的电影,戏院才想放。这也是为什
么一般国片在通路上没有一点保障或优势[1],因为戏院方基本认为,国片相对于美商电
影,是不能赚钱的。
因此,这也是为什么过去很多商业国片必须委托美商发行(当然必须付排片费给美商,美
商排片费是以跟戏院对分票房中的12-15%计算[1])。这背后的原因是藉著美商相对强势
的议价能力去跟戏院斡旋。过去例子如下,2008年《海角七号》委由博伟发行,2010年《
艋舺》委托华纳发行,2012年《阵头》委托大众发行[1]。
对相对弱势的独立片商来说,购买外片就像是一场赌博,若赌对了外片,可能就有话语权
跟戏院议价。否则一般来说,戏院判断收益后,可能连放映机会都不给独立片商(对国片
发行商一样),或者给的场次与厅数极差。以这次采昌从国宾体系撤出《决胜女王》的案
例来看,采昌作为一个相对有资本的发行商(相比规模更小的独立片商),是因本身有其
资本额作为后盾,才能够对抗戏院。即便不在国宾体系放映,采昌仍然有办法做发行战略
布局。但我们应该意识到,若今天是相对没有资本,或刚起步的独立片商(比如:镜象电
影。各位可以多支持镜象发行的《#欢迎光临奇幻城堡》,作为电影观众,我们感受镜象
是认真的独立片商,镜象支持台湾相对冷门电影的发行,如纪录片《#日常对话》、《#泽
水困》),可能就没有庞大资本跟戏院抗衡,只能在票房拆帐中被压着打。
拆帐相对点数模式完善,但也不是全没问题。后续会再讨论。
2.点数模式
一般来说,台北市以外部分县市采用“点数模式”。戏院与片商协调好,某片可以得多少
点,一点则是千分之一,点数乘以台北票房,作为片商获得的票房依据。每家戏院点数不
同,每部片点数也不同[6]。例如:某片协商后,戏院给片商5点,假定最终台北票房五千
万,则片商可得五千万中的5/1000 ,即25万。片商通常只能收到帐款,无法知道确切票
房数据[7],电影卖得再好,票房也大多被点数戏院赚去,票房多少由戏院说了算,在无
法取得正确数字下,业界长年只得习惯“台北票房乘以2”的数字,略作全台票房[10]。
点数戏院的产生,过去是为了保障偏远地区戏院有足够利润以维持经营。但此分帐方式,
并不限于中南部或离岛戏院,就连全国大型连锁影城也不例外[7]。台湾三大连锁戏院威
秀、国宾、秀泰中,在既有资料里(2016),我们得知仅有威秀全台据点,是依照台北拆
帐模式[7]。国宾与秀泰两家连锁影城,在外县市是双轨并行,部分戏院采票房拆帐,部
分采点数制,但哪家戏院用哪种模式,则由业者自行认定[7]。在2016年电影法公听会上
,尽管秀泰影城董事长廖治德先生说:“现在点数戏院不多了,大概不超过10%”([8],
页167),目前我们找不到统计数字知道全台点数戏院的数量。截至目前,我们不清楚台
北市以外的连锁戏院,是否皆改制为拆帐模式。
点数戏院的问题,在于资讯不对等,确切票房数字的隐藏,让点数戏院有操作空间提高获
利。资讯不透明的市场,深受其害的是本土制作公司。台湾电影公司营业规模通常较小,
缺乏大公司与戏院蒐集数据的管道或筹码[7]。点数戏院的存在,让发行商难以获得精确
票房数据。导致发行商无法拟定明确、精准分众的行销策略[7];电影制作公司在开发题
材时,也没有确切票房依据来评估题材的市场潜力与成本[7];台湾本土投资方(如:中
信创投)也没有确切数据作为可靠参考,某方面导致投资方对电影产业的却步。
邱明慧(中信创投)在公听会上表示:“我们每一次拿到的资料,其实都是发行商跟我们
说,戏院报给他的资料就是这样。除了台北我们知道对不对,至于台北之外的中南部资料
,我们完全都不知道,我们很想知道到底全省有多少。那他就跟你说,戏院报给我是这样
就是这样。我根本完全不知道全台湾剩下一半的体系,到底是不是这个样子。”([8],
页153);在学术上,硕博士论文在台湾电影产业相关主题书写,也无法引用正确的资讯
。放映周报主编洪健伦在公听会上表示:“电影中心每年业务之一是发行《台湾电影年鉴
》,汇整台湾电影市场的数字,包括国片的票房,我们很需要一个正确的数字。尤其,除
了《台湾电影年鉴》整理之外,也要负责带各个国片代理商去海外,面对其他国家的电影
发行或电影中心、电影机构,他们通常会问我们台湾目前电影市场的确切状况。对于这些
希望跟台湾电影产业合作的单位,我们基本上是没办法提供任何有说服力和确切的数据”
([8],页155)
另一个问题是,即便目前依据《电影法》第13条,戏院有依法“提供票房统计相关资料”
给国家电影中心的义务[9],然而提供是提供了,戏院当然不违反《电影法》21条。但问
题是针对不是依据实际票房收入的戏院,就是所谓点数戏院,如何回报他们的数字?戏院
公会要怎么确认数字的核实性?([8],页159)
3.两种模式下的利弊
从上述两种模式中,可以得到两个小结。第一,票房资讯透明与即时之必要;第二,两种
模式下片商几乎都是处于劣势。关于“票房资讯”,台湾目前票房回报,是戏院在隔日下
午两点前,将前一日票房计算完回报给个别片商及国家电影中心,不像国外(如:美国
Box Office Mojo、中国猫眼网站[7])是当日即时更新数据。因为此时间差,让片商无法
方便获得即时资讯(当然可以打电话或Line 问,但很麻烦),进而调整发行策略。而这
样的模糊空间,让部分戏院方可能借此吃票,造成片商应获得的利润减少。在此前提下,
拆帐模式便无法达到原有的公平效果,因为“计票行为”都由戏院在掌控,这是权力不对
等,也是资讯不对等,片商难以掌握资讯的即时性与透明性。
至于台北市以外部分的点数戏院,其票房计算方式则更加不健全,只能参考台北票房作依
据(但台北票房本身也有问题)。若使用点数模式,片商得到的收入比拆帐模式的利润更
低。但身处外县市,片商不得不配合当地戏院的游戏规则。因此,在目前拆帐模式与点数
模式的规则下,片商几乎是输的那方。
4.拆帐模式的隐忧与戏院的吃票操作
(1)戏院如何增加额外营利空间 ?
戏院与片商最初与最佳状态,应是互利共生的关系。与电影制作不同的是,戏院开来的目
的,本身就是为了赚钱营利,它对上游端的电影艺术创作贡献有限,所以不要过度期待一
般戏院会支持台湾电影(当然仍有部分戏院会支持并投资,如红衣小女孩2,但比例仍低
)。戏院是一个资本主义逻辑运行的地方,营利才是戏院的核心价值。的确,戏院在最后
的放映端仍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戏院提供设备与场地,故与片商进行票房分帐,尽可能获
取利润以维持其营运,是合情合理的。
但无奈的是,本文前段所提及之台湾票房系统不即时、不透明,以及政府无力强制戏院做
到即时回报数据的义务,导致某些不良戏院有机可乘,借此更改票务资讯,最终造成原先
良好的互利共生失去平衡。
以下,是正视戏院的吃票问题。各位知道,戏院卖饮料、爆米花等,所谓热食部所获得的
利润,都归戏院而非片商所有,这个再自然不过。但某些连锁戏院为了扩大营利(比如国
宾、威秀),看准观众看电影吃东西的喜好,使用一些售票话术,进而改变消费者的购买
票种,最终让片商损失应得之正当票房。怎么办到呢? 以下为各位举例。
A.正常情况如下:
以国宾长春对外公告票价为例[11],全票290元,优惠票270元(军警学生)、会员票210
元,另外饮料50元/杯(当然有其他餐点)。今天假设有位学生用学生证买票,在正常情
况下,票上的明细应是270元。若片商与戏院采用5:5拆帐模式,这样分帐结果,片商得
135元,戏院也得135元。
B.操作情况如下:
以国宾长春为例,售票部会操作售票方式,再叫售票员使用话术让消费者照戏院的方式购
买(售票员也就是第一线辛苦的工读生们)。假设上述不变动,一样学生优待票。此时售
票员会跟学生说:“我们现在有推出优惠,只要买票就会送饮料,电影票价维持不变唷,
请问有需要吗?”或者说“我们戏院在优待票原本就会附赠一杯饮料唷,因为我们现在调
整票价,所以就是会有一杯饮料,就是免费的”。
不用说,一般消费者都会答应。为什么答应呢?理由很清楚,消费者会认为,既然现在戏
院调整票价,“本来”就会附一杯饮料,那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消费者当然觉得没差。如
果不想喝饮料而婉拒的话,售票员会再次说“真的不用吗?它价钱是一样的唷”,消费者
可能就会妥协。但这时列出来的发票明细是什么呢?[12]
票价:220(学生套票)加上一张50元的饮料套票兑换联(可去热食部换饮料)
看出问题了吗?若一样采5:5拆帐模式,此时依照电影票上220元学生套票,拆帐之后片商
只能获得110元,但戏院却获得110元+50元的饮料钱。推算后一张270元的学生票,戏院赚
走了160元,片商只拿到110元。也就是说,戏院实际拿走60%的票房,片商只有40%,而这
里非常明显的问题是,原本片商与戏院台面上谈好的5:5拆帐,在实际售票过程里面,被
戏院用套票话术,偷赚走50块,原本片商与戏院说好的5:5,变成4:6;表示这是不讲信
用的行为,如果连最基本诚信原则都无法持守,这样营运所赚来的钱便是不道德的,而这
是非常严重的事。
我们认为,赚钱本身并没有错,每个人都是为了生存而工作,在目前台湾资本社会里,每
个人都需要赚钱得以生存,但是戏院用这种方法赚钱,赚来的钱是不正义的,对片商来说
,这是很大的亏损。
若白话一点,以学生票为例,那杯所谓“免费”饮料,是片商被迫牺牲自己“本该”得到
的收入,而送给消费者的。我们认为,如果消费者真的要买饮料喝、买爆米花吃,请花自
己的钱买,不该让片商花钱请你,片商从来就没有这个义务。但我们也了解,消费者在快
速混乱的美言推销下,基本上是无法思考的,他们哪知道自己成了此行为的共犯,本该是
戏院负起的责难,反而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在资讯不对等的状态下,消费者因自己的无知
,导致成为不正义行为的帮凶。
在此必须指出国宾长春在售票话术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自创票种”。在国宾长春对外公
布票种资讯中[11],全票290元,优惠票270元(军警学生)、早场票250元、会员票210元
,并没有220元的票种。因此才会在上述案例中,有220元学生套票的出现,这种隐藏票种
,就是国宾体系的操作手段,透过自创票种与热食部套餐搭配,得以在各种组合中,巧妙
地变换名目,借此拿走原本该属于片商的收入。
此销售的逻辑,就是将原本较贵的票种,降为较便宜的票种出售,再拿餐饮的钱去填补差
额,使片商分得较少的票房。戏院只需花一杯饮料的成本,便巧妙地从片商那边赚走25元
!(本该是135元,变成110元)。原本应该购买270元优待票的学生,变成购买“220元学
生套票+50元饮料”,片商因此被剥削。对消费者来说,花的钱一样又能多一杯饮料,何
乐而不为呢?各位应该知道,戏院饮料(糖精+水)的成本是非常低的,戏院根本是大赚

对于上述相关售票状况,作为台北戏院公会理事长,也是国宾戏院董事长的张中周先生在
公听会上曾做以下发言:“制作公司是找发行公司作发行,他应该得到发行公司给他的详
细资料,因为这是一个商业行为。你今天委托了你的发行公司,发行公司就有义务提供详
细资料给你了解。今天所有戏院业者的资料,其实一直都是这样,隔天才去报这个资料。
至于有没有刚才讲的偷票房,这真的是一大侮辱。这也是商业行为的一种,今天发行公司
认为这一家戏院业者有问题,请你就进去查嘛!今天说税务有问题,请国税局去查嘛!”
([8],152)
上述学生优待票的例子,只是其中一种销售话术,其他更多搭餐组合话术大有所在(多到
无法想像),威秀、国宾影城等知名连锁戏院,是推餐方面的佼佼者。威秀的搭餐组合更
是繁杂,在此不加赘述细节。关于威秀的相关推餐话术,及第一线工读生的劳动处境,请
参考“靠北威秀”的#5139、#1710、#5469、#413、#105、#3119、#2135。
假设上述戏院行径没有发生,至少台面上看到的,会是双方达成共识的双赢模式。然而身
为商人的戏院,却没有因得到便宜而见好就收,他们除了要在原有的分帐模式获利,更要
在台面下留一手为自己增加收益。而关于留ㄧ手等黑箱问题,在过去都有相关的讨论,比
如“靠北威秀”上的投稿、乃至2015年“In89豪华数位影城”的执行长蔡政宏被4个黑道
围殴的事情[6][10][18][19]。若说目前台湾政府与民间都持续在政治上的“转型正义”
做努力。我们认为,在电影产业,这些不公义、不道德的事情,是需要被重新审视的,政
府应该同样需要在电影票房问题上,进行电影产业的转型正义。
本段小结是,这种戏院组合套餐话术骗票模式,无疑对片商是一大伤害。不要认为一张票
20、30元没什么,一些片商发行的卖座电影,很可能因为这种骗票模式损失数百万,乃至
千万的收入,对于台湾小型独立片商,票房收入更是维系公司生计的重要来源。戏院使用
这种手法骗取片商应得之票房,让不知情的消费者成为共犯,此恶劣行径令人发指。
(2)业绩制度下第一线售票人员的处境
在此尝试额外说明,戏院之所以能完成这种骗票销售模式,是需要靠上层策划,以及下层
售票工读生执行。我们认为,或许大家不一定要将所有责难,怪罪给在戏院第一线的售票
人员。因为戏院高层用这种手法赚取的利润,大多数都是进入自己的口袋,而前线售票工
读生,仍然领着时薪,基本上没有额外获利,我们应该将矛头指向更高层乃至经营戏院的
资本家。除此之外,售票工读生会遵照上层指示,其实也多出于无奈。基本上,戏院都是
排班制,意即工时不稳定。员工每周上班时数,会因各种原因被调配,而在售票部工读生
,就面临庞大业绩压力。根据前威秀员工指出,值班经理会在当天上班时,要求另一头位
在办公室的工读生(其职责是每半小时广播各类营业数据),定时用对讲机回报电脑上的营
业数据,让所有配有对讲机的工作人员(包含经理、各部门工读生领导[26])得知数据。同
时,经理会借此数据,督促售票部工读生领导应该有所进度,接着工读生领导,再督促底
下一般工读生。若成绩不佳,整个单位工读生就受到连带指责。可想而知,如此工作模式
,对一般工读生来讲,压力多大。
然而这些业绩结果,会反映在工读生排班结果上。意思就是,今天你业绩好推餐状况佳,
经理就会排给你比较多的班。如此一来,你可以赚更多的时薪,公司又因为你的关系,获
得更多的票房;相反的,那些业绩差的员工,因为没办法替公司获利,故会被刻意减班,
甚至被叫去找经理面谈。因此,售票工读生都会不吝向客人推餐,好让自己得以生存。所
以从这种角度来看,售票工读生为了生计而被迫去做不公义的事,其实也是体制下,不得
不为的受害者。关于威秀工读生售票部推餐业绩压力(SPP制度),请参考〈(文长)续接
威秀电影业打工辛酸...〉[13]
(3)戏院透过搭餐话术额外营利之推算证明
为了验证上述戏院行为所带来的结果。我们以台北市片商公会之每日票房统计资料(从各
家戏院回报)作为参考,将台北国宾体系(国宾大戏院、国宾长春、国宾微风)与威秀体
系(信义威秀、京站威秀、日新威秀)所回报之2018年2月份票房(2/1-2/8)进行“平均
票价”计算(就是将每部电影在每家戏院的[总收入累计]除以[总票数累计])。我们
发现,台北国宾体系所回报的平均票价,落在206到242元之间,台北威秀体系回报的平均
票价落在232到286元之间。虽然各家戏院票价不一,但总体来说,如果平均票价如此接近
戏院对外公告之一般最低票价(暂排除敬老票),代表着几乎所有来消费的观众都有资格
以最低的格购买电影票,但这是有可议之处的。
为了接近实际情况,我们将两种现实纳入讨论,第一、也就是银行与戏院合作的“卡友优
惠(可能是全票的66折、83折等)”(比如威秀合作的花旗卡等;与国宾合作的玉山、国
泰等),根据曾在威秀工读之友人观察,使用卡友优惠观众,大约占总体消费观众的四分
之一;第二、我们将会员票纳入考虑(会员票是公告之一般最低票种,约全票的72折到84
折),如国宾A+卡、威秀ishow卡,从戏院现场的购票分布观察,购买会员票的占比亦约
四分之一(我们无法得知详细数据,仅以长期观察推估)。我们尝试探问的是,扣除上述
二者的二分之ㄧ,剩下二分之一的观众,他们买了什么样的票种?
如果大家去戏院现场观察,应购买全票、一般优待票(军警学生)的非会员观众,合起来
至少占一半,因此戏院回报之平均票价应该要再高20-30元才合理,何以回报的平均票价
有这样的落差?台北国宾体系回报的平均票价(206-242元),基本上比“理应平均票价
(245-272.5元)”少了25-35元左右(关于理应平均票价的算法请参考注[27])。台北威
秀体系也是,回报的平均票价(232-286元),也比“理应平均票价(257.5-290元)”低
了20-35元左右。我们无法得知戏院到底卖了多少我们想像不到的隐藏自创票种。但从以
上的数据分析,再对照国宾长春270元学生票的实际案例(270变成220套票+50元饮料),
中间片商分帐所落差的25元(135-110=25元),与我们上述推算落差的25-35元非常接近
。因此我们合理推估,台湾连锁大型戏院回报的平均票价与“理应平均票价”间落差的
20-30元(平均每一张偷赚20-30元,大家想想每天的观影人次,累积起来的金额是很惊人
的),就是戏院在话术、搭餐名目、自创票种(套票)的售票策略下,从中赚走庞大不道
德、不公义的钱。
5.国片面对的票房困境
长期以来,每年能够赚钱的国片,其实寥寥可数。从上述所说的分帐模式里头,国片发行
商最后能够回收的票房,大概平均下来最多是40%左右(实际上更低)。因此换算起来,
一部国片若想在全国票房回收成本,理想票房应该为其制作成本的2.5倍才有可能打平。
也就是说,一部成本为5000万台币的电影,票房至少要1.25亿以上,才有可能回本。
以2014年林靖杰导演拍摄的《爱琳娜》为例,就是一部国片面对映演通路市场上极大的挫
败,《爱琳娜》制作成本约5000万台币,但在台北市票房只有不到500万[1],与能够打平
成本的1.25亿理想票房相差极远,当时被大片夹杀下,林靖杰无奈的比喻,接触不到观众
的电影,就如被摆在便利商店冷门一角的商品,难以有好销售量[1]。
在档期选择上,国片几乎完全没有优势,基本上美商掌握极大的话语权,在戏院安排档期
上,会优先留档期给美商,如10月中上映的电影,美商可能6月就能确定上映戏院名单,
然而本土商却可能要等到8、9 月才有办法确定[1],台湾放映好莱坞片的时间,通常都配
合美国上映时间,因此戏院都会优先留档期给美商,本土商则只能在档期夹缝求生存[1]
。美商除了能优先选档期,排片规模也比本土商大,映厅数多寡、规模大小、场次冷门或
热门、场次密集度等,都决定了电影票房表现[1]。
国片面临的困境在于,第一是国片相对美商外片,竞争力不足;第二则是国片发行的通路
困境。反之,美商的好莱坞大片,不仅内容有优势,畅通发行管道更让好莱坞片在台湾市
场如虎添翼[1]。国片发行的难题,使得国片回收成本之路更加艰困。一旦制作国片难以
回本,便会降低投资方的投资意愿,进而影响后续国片规模和品质,可能使得愈来愈少电
影人才投入国片制作,而乘载台湾独特文化的台湾电影也会逐渐消失[1]。总结来看,国
片面对的问题,除了美商八大垄断性的话语权(档期、场次、规模)、戏院的不友善环境
、戏院的骗票话术、以及全国票房系统的不完善,让台湾本土电影产业,面临着极为严峻
的处境。
上篇到此结束,因篇幅限制我们将在下篇继续书写,内容关于《电影法》施行现状,以及
身为消费者的我们可以怎么做,并以对电影产业的期许作为总结,并附上参考文献。若本
文有所疏漏与不足,盼各界补充。另外,本文图片是《缠绕之蛇》(2014)的剧照[28],
是我们在书写过程中,同样感受到面对庞大权力结构的无力感的一种状态的类比。《缠绕
之蛇》的导演是俄国的安德烈萨金塞夫,最近其新作《当爱不见了》会在2018/2/23上映
,请大家有空也多到戏院支持,发行商是海鹏影业,也是辛苦的独立片商。
作者: sleepyrat (sleepyrat)   2018-02-14 10:34:00
威秀现在算港台合资,外资是指嘉禾??
作者: abc480528 (Treebase)   2018-02-14 13:31:00
这两篇很适合转到电影版 真正的消费者众在那里最近几年看电影都在光点看了 尽管有国宾卡也不去长春主流商业片不得已去连锁戏院看也绝不搭餐
作者: frankhood (一粒茶叶蛋)   2018-02-14 13:58:00
推 好文
作者: smoai (smoai)   2018-02-14 20:08:00
长春,光点都有的电影都去光点看,团票便宜厅也比长春好,观影水准也比较好,国宾卡只去西门国宾看
作者: shun01 (老胡做13年,青沼瞬活14年)   2018-02-14 23:59:00
长春的小厅算不算电影院我觉得都有争议了光点好太多了
作者: louistop (翼賢)   2018-02-15 00:40:00
从不搭餐!!
作者: system303179 (Simon11034)   2018-02-15 02:25:00
现在应该是六大了吧?
作者: wengho (wengho)   2018-02-15 05:01:00
之前讨论爆米花 两个袋子换一个袋子 一堆人都说规定就是规定 不能换 这几篇文章就不是把原本戏院的潜规则讲的一清二楚 打一堆人的脸 自己玩的那么凶 还在那边规定就是规定事实本来就可以活用 叫主管来处理特例才是正确作法
作者: lookers (实体店面 货到付款 宅配)   2018-02-15 11:06:00
楼上还没崩溃完?要讲这种自以为的内幕建议可以去讲讲电信直营店XD全台湾几乎所有行业都有KPI 除非那种赚到流口水的这根本就是台湾人的历史共业
作者: wengho (wengho)   2018-02-15 11:19:00
我不会崩溃 是超开心
作者: rabbit2004x (Bruce)   2018-02-15 13:59:00
两个袋子都多久了,而且根本不同的情况啊XDD
作者: salvador1988 (Mr.Owl)   2018-02-15 20:43:00
我也没在搭餐点的 但单纯是个人习惯然后这两篇文章放靠北影视有点可惜 应该投书社论
作者: laputanrain (宇)   2018-02-16 13:25:00
优质文章必须推
作者: g8g89g8 (酸阳战队 晚点名!!)   2018-02-16 23:23:00
2个袋子还在崩溃阿 帮QQ请二袋哥内文请睁大眼睛看喔 明明是说270学生票 硬拆成学生套票220票+50饮料 请问这个跟二小爆换一中爆有什么关系二袋哥被打脸打到变猪头 锋头过了 还敢出来刷存在感喔二袋换一袋正义哥要发挥一下打脸精神踢爆电信直营店吗?
作者: ateh (老板)   2018-02-18 01:32:00
又发作了…又有业界有心人士来利用PTT操作议题了…在美国读书从没有因为票房影响到消费者什么,回归商业机制吧!又不是26仔,票房用来炒股!
作者: jefflin555 (196白白)   2018-02-19 15:48:00
不过若没有信用卡优惠会搭餐优惠,然后票价又这么高你不觉得整体票房会更惨吗?
作者: happyuse (柑仔店)   2018-02-20 22:21:00
原po很用心,推一个但也很觉得jefflin555大说的没错,票价真的很贵…我一个月大概看4-6部电影,都是用信用卡优惠来看,不然实在负担不了不过有些片子放映戏院没法用信用卡优惠时,还是会买一般票啦~
作者: vince4687 (可愛又迷人的反派角色)   2018-02-21 09:59:00
二个袋子XDDDDDD
作者: smoai (smoai)   2018-02-22 13:57:00
https://i.imgur.com/sFUmOtq.jpg 全票加10元就有爆饮
作者: ateh (老板)   2018-02-23 15:39:00
这篇作者应该是片商吧,不如把自己亲身遭遇分享一下吧,是哪家业者那部片受害,或许更有让我们消费者感同身受的效果。站在消费者立场,现在银行、餐饮优惠方式较为有利,而且也因为这样,比较吸引我们多看电影。
作者: lookers (实体店面 货到付款 宅配)   2018-02-23 16:59:00
秀泰很容易被CUE到XD
作者: jack0n (en3064)   2018-02-25 19:05:00
其实换句话说就是,你用高价加购餐点(戏院的收益)戏院帮你折扣电影票价格(要和片商拆帐的收益),对消费者来说就是多花一点钱就能吃个东西何乐不为,不知道戏院跟片商合约有没有这类电影票价的规范,不然好像也只能说是戏院的行销手法之一
作者: Scutum (Scutum)   2018-03-23 01:14:00
很用心的文章!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