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 1

楼主: Qorqios (诗人Q)   2025-06-17 16:24:46
9月底,一场由中信出版集团、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中信读书会等联合主办的“寻找
卡夫卡”主题新书分享会在中信书店举行。活动邀请到捷克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副馆长葛婉
娜(Ivana Grollová)、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任卫东教授,以及捷信企业社会责任
经理维他葩·普赛克(Vítězslav Peník)出席。
《寻找卡夫卡》一书由中信出版集团与捷信合作出版,于2019年8月推出。该书作者是捷
克卡夫卡研究专家拉德克·马利(Radek Maly )与著名插画师蕾娜塔·富契科娃(Rená
ta Fuíková),并由捷克前总统瓦茨拉夫·克劳斯(Václav Klaus)亲自作序。书
中透过大量精美插画与文字,向读者展现卡夫卡不为人知的一面。
说德语的卡夫卡与布拉格
若在中文网络搜寻卡夫卡或阅读其中译本,不难发现他常被标注为“奥地利作家”。然而
,任卫东指出:“卡夫卡一生从未长期离开布拉格,他大多数日子都是在波希米亚度过的
。”
19世纪的布拉格由三个族群组成:德意志人、捷克人和犹太人。德意志人虽在数量上占少
数,却垄断政治、经济与社会管理的高层职位;捷克人虽占人口多数,却多处于中下阶层
,且强烈渴望脱离奥地利统治,这与德意志人的立场形成尖锐对立。而夹在这两大族群之
间的,正是犹太人。
任卫东提到,当时的布拉格正处于文化与语言的十字路口,社会动荡不安,中下层民众对
国家未来感到迷茫,而卡夫卡便诞生于这样的时代。
18世纪中后期,维也纳统治者废除了针对犹太人的歧视性法律,并允许他们与基督徒接受
同等教育,犹太人的生存环境因而大幅改善。幼年的卡夫卡与父亲一样,被送入德语学校
就读。
任卫东指出,20世纪初布拉格的德语大学中,犹太学生比例高达30%,而捷克语大学的犹
太学生仅占1%。这显示德语文化对犹太社群影响深远,但这种认同也成为捷克人仇视他们
的原因之一。
任卫东解释,像卡夫卡这样说德语、受德语教育的犹太人,在布拉格无论对德意志人或捷
克人而言都是“异类”。“在这种矛盾的历史语境中,年轻的卡夫卡开始写作,而他的作
品处处流露分裂、无助与恐惧。”
矛盾的卡夫卡与他的作品
为说明卡夫卡与文学的关系,任卫东借用歌德回忆录《诗与真》的标题来形容他:“在卡
夫卡身上,生活与文学相互渗透,早已无法区分。”
1912年,卡夫卡在写给情人菲利斯(Felice Bauer)的第一封信后,一气呵成完成短篇小
说《判决》。任卫东认为,这部作品是卡夫卡创作生涯的突破,也被视为其父子关系的缩
影。
《判决》讲述年轻商人格奥尔格与未婚妻订婚后,犹豫是否该将喜讯告知远在俄罗斯的落
魄友人。当他最终向父亲坦白时,父亲竟质疑这位朋友是否真实存在,并指责儿子背叛家
庭,甚至“判决”他投河自尽。格奥尔格最终因精神崩溃而跳河。
任卫东分析,这故事不仅批判父权压迫,更刻画一个尝试社会化却失败的成年男性。现实
中的卡夫卡作为家中独子,背负继承家业的期待,却与父母的价值观格格不入,这种矛盾
使他长期处于压力之中。
这种矛盾也体现在卡夫卡的感情生活中。他一生未婚,曾三次订婚又解除婚约。任卫东说
:“他渴望爱情,却害怕亲密关系剥夺写作所需的孤独。”
卡夫卡最著名的恋情是与犹太商人女儿菲利斯的交往(1912–1917)。五年间,两人仅见
面17次,卡夫卡却写了逾300封信。任卫东形容:“他对菲利斯的爱像一场无名高烧,来
去毫无缘由。”
卡夫卡甚至在中引用清代诗人袁枚的《春夜》,将“红袖添香”的闺阁情趣,转化为艺术
家对婚姻与孤独的挣扎。当他与菲利斯的关系越趋亲密,恐惧也随之加剧。
敏感的卡夫卡与我们的时代
德国作家阿尔特(Peter-André Alt)曾说:“卡夫卡的情绪具有惊人的代表性,他的恐
惧是现代人最本质的病。”
任卫东指出,多数作家的创作是对生活的模仿,但卡夫卡的生活却在实践其文学中的虚构
模式。“他的作品绝非个案式的心灵倾诉,更非神经官能症患者的呓语。”
与其说写作是卡夫卡的疗愈,不如说是一场“撕开伤口”的展示。任卫东比喻:“他像《
乡村医生》里的患病少年,带着与生俱来的伤口,向现代人展示恐惧与无助。正因如此,
尽管晦涩,他的作品仍引发广泛共鸣。”
在《变形记》中,主角格里高尔醒来发现自己变成甲虫,第一反应竟是担忧工作。任卫东
分析,异化成虫反而让他摆脱职场压力,无须背负辞职的愧疚。
《饥饿艺术家》则描绘一位以绝食为表演的艺术家,临终前坦言:“我挨饿只因找不到合
胃口的食物。”这种荒诞与偏执,正是卡夫卡对现代社会异化的尖锐批判。
卡夫卡的当代意义
任卫东总结,卡夫卡以极端敏感捕捉个体在现代社会中的孤独与恐惧,他的困境是所有人
的困境。“他从布拉格走向世界,从奥匈帝国穿越至21世纪。阅读卡夫卡,让我们更理解
世界,也更理解自己。”
卡夫卡不仅属于捷克或奥地利,更属于每个时代。在官僚体制、身份认同与精神异化的当
代议题中,他的文字依然是一面锐利的镜子。
作者: cjay (C Jay)   2025-06-17 17:28:00
1999年10月统一集团与日本大和运输株式会社签订技术合作契约,正式将“宅急便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