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 长平之战 赵军如何突围?

楼主: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21-10-04 06:00:18
→ gary76: 但补给路程远比战国时要远,后勤自身消耗和时间更大更长10/02 11:41
这部份有战国时的路程相关史料,能佐证否?
建议别在没凭没据下,只看论文标题就下结论
我只找到下列走陆路的记载,《史记》:
"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
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
上述的蚀中,程大昌《雍录》:"关之又西则褒斜也此之蚀中若非骆谷即是子午也"
且《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石门颂》:"高祖受命,兴于汉中。道由子午,出散入秦"
《史记正义 引 华阳国志》:昔蜀王封其弟于汉中,号曰苴侯,因命之邑曰葭萌。
苴侯与巴王为好,巴与蜀为仇,故蜀王怒,伐苴。苴奔巴,求救于秦。
秦遣张仪从子午道伐蜀,王自葭萌御之.."
跟这句推文
推 gary76: 你是不知道西汉初武都大地震,山体崩塌把古汉水给堵了改道10/01 19:30
基本在后勤补给上,与汉水无啥关联,为免灌水之嫌,顺便回一下其他
→ gary76: 三国时走祈山,是因为要从成都运粮的考虑10/02 11:54
这么肯定从成都运粮?枉费周宏伟的文章多处提到虞诩、李翕
先后在武都郡的沮县到下辨一带
开运漕通船运,亦即可以从益州各地(不是只有成都),集中运粮到沮县,
再利用水路至下辨,如此可节省大笔陆路上的开销
《后汉书》:"先是运道艰险,舟车不通,驴马负载,僦五致一。诩乃自将吏士,
案行川谷,自沮至下辩数十里中,皆烧石翦木,开漕船道,以人僦直雇借佣者,
于是水运通利,岁省四千余万"
《水经注》关于这笔大致雷同,惟重点多了"水中多石"
话说早在汉武帝时代,就有人想过连结褒水、沔水、斜水及渭水,大行船漕之事
问题一样卡在"水湍石,不可漕"
所以《华阳国志》才会说:"魏将夏侯渊、张郃、徐晃征伐常由此(武都)郡;
而蜀丞相亮及魏延、姜维等多从此出,秦川遂荒无"
于是对虞诩、李翕的建设,周文提出质疑:
"(沮县、下辨)两地之间航道的维持时间可能并不长。比如,
蜀汉后主建兴六年(257)冬,诸葛亮“出散关,围陈仓”,即以“粮尽退”。
诸葛亮这次北伐显然走的是故道一线。如果当时故道沿线的古汉水上游航运方便,
北伐蜀军军粮的供应当不会成为太大问题"
然而枉费周文特别引用《史记》:"抵蜀从故道,故道多阪,回远。今穿褒斜道,
少阪,近四百里",不难看出:
1.故道又小路又绕路,套一句g最爱用的,诸葛亮有那么智障?周还以"显然"
强化自己的矛盾!
2.就已经因故而根本没有运漕了,天外飞来航运一说,所谓何来?
3.大地震或许影响远且大至,引发不利于开漕的条件,但却也同时迫使人们转个弯
在东边以陆路截弯取直之外,另仍有办法在西边武都开漕
更未因古汉水"改道"而导致无法开槽
所以硬要认定地震后的运输条件,比不上地震前,真的有待商榷
最后,既然知道走祁山,怎会仅考虑武都之前的路况?武都到祁山这片陇右之地
可仍有一大段距离,倒不是说周文未提就不能衍生,而是最好附上资料,会较有说服力
作者: gary76 (gary=yrag)   2020-10-02 11:41:00
但补给路程远比战国时要远,后勤自身消耗和时间更大更长你是不知道西汉初武都大地震,山体崩塌把古汉水给堵了改道三国时走祈山,是因为要从成都运粮的考虑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