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如何让台湾的体育环境就像“商务舱”?

楼主: zkowntu (冰封冷雁)   2021-08-19 16:43:06
东奥夺牌数创新高 如何让台湾的体育环境就像“商务舱”?
2021-08-19 09:30 联合新闻网 / 天下杂志
【文/蔡立勋;图片/Getty Images】
台湾在东京奥运夺牌数创新高,振奋人心,收看赛事转播已然成为全民运动。但在耀眼成
绩的背后,体育环境仍有必须正视的问题,体育改革要持续往前走。
2金4银6铜,创纪录的12面奖牌入袋,这应该是史上最令台湾人振奋的一场奥运了。
从东京奥运开赛第一天,杨勇纬在男子60公斤级柔道拿下台湾首面奖牌后,多数台湾人著
了魔似的,即使不懂赛事规则,依然守在萤幕前收看转播。
尤其戴资颖与中国选手陈雨菲的羽球女单金牌战,更创下台湾收视率新高,平均每3人就
有1人收看。
对照东奥开幕前的“经济舱事件”,氛围天差地远。这届代表团搭乘经济舱飞往日本参赛
,而非政府曾经承诺的商务舱,引发国人强烈不满,背后不仅反映出民众对选手的不舍,
对体育协会的不信任,体育改革声浪更如潮水涌来。
事实上,“国民体育法”早在4年前大幅翻修,针对球迷诟病多年的单项协会,加入“特
定体育团体”专章,提出4大改革方向,包括协会于6个月内改选、财务透明化措施、协会
理事长排黑条款与球员赞助商规定。
“当时的要求基本上都有被执行,但是最低限度的执行,”中华民国足球协会副秘书长、
“国体法”修法幕后推手焦佳弘直言。
以财务监督为例,部份单项协会在修法后,仍未依法准时揭露财报。根据体育署资料,44
个奥亚运单项运动协会,在2019年时仅4家在期限内提供决算与财务报表备查,近六成连
报备都没有。(见下表)
修法后开放民众加入协会参与改选,却导致棒球、网球、羽球与游泳等4协会高层互灌3千
个以上人头会员,确保握有理监事改选主导权,台北地院最终判以缓刑。前网协秘书长刘
中兴虽因此卸职,却回任顾问,引发外界砲声隆隆。
改善各协会运作,从进用体育行政人才开始
“作为主管机关的体育署,在这部份却是不作为状态,”焦佳弘说。
关键在于体育署与单项协会存有“共生关系”。协会是各项赛事国际总会唯一承认的窗口
,体育署需要协会培训基层到国家代表队的选手,协会也依赖体育署的补助生存。
“今天要依法砍补助时,难道是要减少给国家代表队训练的补助吗?最后受伤的是谁?会
不会影响到夺牌?”焦佳弘不讳言,体育署在实务上绑手绑脚。
长期累积的结构性问题,不会因为修了一次法就此烟消云散。“单项协会要治理好,人还
是很重要,”体育大学休闲产业学系教授、前体育署长高俊雄说,因为从体育署到各协会
,国内欠缺体育行政人才是不争的事实。
高俊雄说,体育署在两年前尝试培育体育行政人才,包含国手在内,试图媒合30名人才给
单项协会,但“第一期实施完后没有后续,我猜想是协会反应不热烈,但我觉得值得再去
努力。”
所幸并非所有协会都一成不变,如橄榄球、足球、羽球等协会已自发性开始改变,焦佳弘
认为,体育署应设法告知大众,哪些协会逐步往好的方向走,才可能修补社会跟体育团体
之间丧失互信的状态。
预算过度仰赖运动彩券基金,非长久之计
另一个问题,是体育署预算的编列与执行隐藏危机。体育预算倍增,是蔡英文的政见之一
,自2016年的96.7亿元,到今年已增加至135.75亿元。
“整体预算增加,这个必须肯定,但预算结构却很脆弱,”长期关注体育议题的立委张廖
万坚拿出体育署预算书,2017年公务预算81亿(其中32亿编给世大运),但从隔年至今公
务预算都维持在40亿出头,其他来自运动彩券盈余的运动发展基金。
“基金预算变成体育署的金库,”张廖万坚解释,弹性运用是基金预算优点,机关可视情
况挪用各项目预算,总执行率超过八成就无须受到监督,却容易发生匡列预算却不执行。
例如编了两千万的“提升运动员形象与行销计划”、匡列1千5百万的“鼓励各级政府与公
营事业投资运动事业计划”,执行率都是0%。
张廖万坚担忧的是,体育署过于依赖基金预算,今年即编列了67亿,远高于运彩每年盈余
40余亿元,即使尚有留本约100亿,但照这速度很快即可能用罄,而前瞻计划的特别预算
也只挹注到2024年。(见下表)
他认为体育署应逐年稳定增加公务预算,将每年固定支出编列在内,体育环境才可能更永
续。
下一战,该怎么准备?
在赢得历史胜利后,台湾要如何迈向2024年的奥运之路?
代表台湾参加过5次奥运的网球国手卢彦勋认为,首先是职业化程度相对较低的运动项目
,选手训练时容易面临生活压力,选手的职业生涯延续并不容易,“我觉得要给他们足够
安定和保障,才能无后顾之忧地去受训。”
其次是借由体坛典范,吸引更多人才投入。“现在我们有戴资颖、郭婞淳这些在奥运夺牌
的选手,很多人希望有一天变成她们,就会有梦想,”卢彦勋说。
除打造好的环境、训练出具备实力的运动员,也要让大众认同这项职业,并在社会上受到
尊重,才能吸引更多优秀的年轻种子,把体育当作是一条路。
要持续加强、调整训练环境与社会氛围,可从教育着手。
卢彦勋强调,“从小培养对体育的欣赏跟概念,让运动愈亲民,在竞技体育也愈专业,这
些都是相连接的。”
第三政府要发展运动环境,不能只重视台湾有优势的项目。高俊雄举例,足球是全球最风
行的运动之一,台湾虽然一时半刻无法在国际取得好成绩,或许要投入20年,甚至一个世
代才能有些成果,“但还是要做,行政部门不能只看金牌。”
最后要透过政策,引进企业资源共同培力。国内不少运动好手都有企业支持,国际马术总
会副会长黄启芳认为,政府应以抵税方式,鼓励企业赞助、培训运动员,如韩国射箭队驰
名国际,便是现代集团长期在背后支持。
随奖牌数不断推高,是不是代表这几年做的都是正确的?
焦佳弘提醒,政府若因为这届奥运的成就而自满,反而是台湾体育发展的阻碍,“这将忽
略在原有制度下,被牺牲、淘汰的人事物,以及积怨一直藏在民间的原因。”
此时要趁胜追击,持续推动体育改革,不只让选手参赛时有商务舱搭,打造体育环境的“
商务舱”才是重中之重。唯有运动成为公民社会一部份,才可能让全民跟体育连结,更全
面推动体改,而不是每4年才随奥运出现烟火似的口号。
从尊重运动员、投入运动、愿意付费收看赛事开始,每个人都是这场改革的一份子。
https://udn.com/news/story/6841/5683223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