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原文:http://bit.ly/2LybwBY
文:Peter Bodo 编译:Harvey&Eddie
二十年进化史 | 加拿大,从荒漠破土而生的网球巨人
tennispie网球派
06-28 22:13
从内斯特苦苦支撑,到布沙尔(Bouchard)、拉奥尼奇(Raonic)相继闪耀,再到涌现出沙波
瓦洛夫(Shapovalov )、阿利亚西姆(Felix Auger-Aliassime)和安德莱斯库(Andreescu)
等超级新人。加拿大如何在短短二十年间,从球星荒漠进阶到网球强国?ESPN著名记者皮
特-波多从“冰球式”体制挖起,并研究了移民潮带来的影响。
本赛季初,对大多数人而言,安德莱斯库还是个完全陌生的名字。高中尚未毕业的她,一
年前还在打ITF25K,今年则成为了首位在印第安维尔斯夺冠的外卡女球员,也是祖国第一
位夺得WTA皇冠级别赛的运动员。
仅仅两周后,她的两位鲜肉男同胞,19岁的沙波瓦洛夫和18岁的阿利亚西姆,又双双杀入
了迈阿密大师赛半决赛。虽然分别折戟于费德勒和伊斯内尔手下,但这些迹象已经足够说
明,加拿大网坛迎来了真正的春天,从双打赛场上打响第一枪,到如今单打赛场上新人辈
出。
“这些改变太疯狂了,给加拿大网坛注入了很多信心。”阿利亚西姆感叹道:“家乡的球
迷们都很激动,能够听到他们的好评是件很赞的事。现在所有加拿大球员,从青少年选手
,到丹尼斯、比昂卡和我,都充满了信念。我很高兴能看到这番景象。”
尽管赛季近来的发展表明,这群年轻人的成长之路还很漫长:安德莱斯库在迈阿密因为肩
膀伤势退赛后,至今只打了一场比赛;沙波瓦洛夫在女王杯输给德尔波特罗后,已经遭遇
了巡回赛四连败;阿利亚西姆的腹股沟伤势也反复无常,好不容易闯入里昂站决赛却不得
不退出法网。
不过好消息是,打进斯图加特决赛和女王杯半决赛后,阿利亚西姆的温网前景显得十分明
朗。而在布多斯表演赛两盘击败德约科维奇后,沙波瓦洛夫也将更有信心的亮相温布尔登
。
所以,加拿大是怎么做到的?这是巧合吗?
“我们的团队建设,很大部分受到了冰球文化的感染。”Hatem McDadi在接受ESPN采访时
分析道。本世纪初,他在加拿大网协负责球员发展的管理,如今已成为祖国网协的高级副
主席,新生力量的崛起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我们在网球俱乐部发展早期就创立了培
养项目和网球基金,请最好的教练,为球员们设计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道路。”
加拿大网协请到的超级教练,包括贝克尔和伊万尼塞维奇,甚至还挖来了法国网协的功勋
教练Louis Borfiga,他曾帮法国网协打造了极为成功的国家人才培养项目。
为了尽可能搜寻到根正苗红的潜力新一代,加拿大网协开始模仿本国冰球协会的做法,为
父母们提供了小到4岁的儿童培养项目,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接触这项运动。
冰球是加拿大的国球,男子与女子国家队在奥运会上已累计斩获14枚金牌
但如果没有成功前辈们开创的先河,这些精心设计的人才培养计划也不可能出现。加拿大
最早的网球模范人物当属双打名将拉勒尔(Sebastien Lareau)和内斯特( Daniel Nestor
),前者在1999年美网男双夺冠后,成为第一位捧起大满贯冠军的加拿大人;后者则在随
后的职业生涯中收获了男双“金满贯”和“金大师”。
他们在雪梨奥运会上一举登上最高领奖台,而这枚金牌也直接激励了加拿大网协,下定决
心大刀阔斧培养本国的网球接班人。
作为改革最首要的举措,加拿大网协成立了四个国家网球训练中心。最主要的一个坐落在
蒙特利尔,针对15岁及以上青少年的培养,而更小的孩子可以在其他三个中心训练:温哥
华、多伦多和卡尔加里。
除此之外,分散在城市各个角落的私人网球俱乐部也能为孩子们提供便捷的训练基地,在
本国网协的指引下,这些基地可以充当青少年们网球之路的起点和跳板。而在蒙特利尔主
基地走出的球员,包括了近年来加拿大最主要的两张名片——布沙尔和拉奥尼奇。
布沙尔在12岁时,曾前往佛罗里达独自训练,但她三年后就回到了老地方蒙特利尔。2014
赛季,年仅20岁的她,在六个月内打进了温网决赛以及澳网和法网半决赛,惊艳表现收获
了无数关注,排名一度高居第五——彼时安德莱斯库、阿利亚西姆和沙波瓦洛夫才刚刚步
入青少年赛场。
加拿大的网球记者Tom Tebbutt告诉ESPN:“布沙尔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多年前我曾说
过,加拿大不会走出一位成功的女球员,但她证明我错了。她凭一己之力点燃了整个国家
的希望。”
然而,虽然如今25岁的布沙尔依旧年轻,但她显然对复制当年的壮举感到力不从心。还好
,拉奥尼奇扛起了枫叶国的旗帜,在2016年杀入了温网男单决赛。和布沙尔土生土长在加
拿大不同,拉奥尼奇三岁时,由于巴尔干半岛的政治动乱,他的父母举家迁往加拿大。如
今,拉奥尼奇被许多移民者视为榜样。
“加拿大的文化非常多元,很多人带着对网球的热情来到这片土地。”McDadi说道。事实
上,加拿大网球后备军的壮大,与移民浪潮不无关系:阿利亚西姆的妈妈是法籍加拿大人
,他的爸爸则来自多哥;沙波瓦洛夫出生在以色列,父母都是俄罗斯人;安德莱斯库在加
拿大出生,但父母都是罗马尼亚人;波斯皮希尔的父母则从捷克斯洛伐克逃难而来,那时
捷克和斯洛伐克还是同一个国家。
“除了阿利亚西姆,我们四人都来自东欧诸国或者俄罗斯,那边的网球氛围很浓,从事体
育运动是一户人家摆脱困境的绝佳选择。”如今28岁的拉奥尼奇告诉ESPN,“我们完全把
自身投入了这项运动中。如今加拿大不乏人才和机遇,而网协也很好地把二者融合到了一
起。”
蒙特利尔主培养基地是加拿大网协的主战场,但整套培养系统并不局限于这座城市。沙波
瓦洛夫和安德莱斯库都在多伦多训练,前者的母亲是网球教练出身,所以他和加拿大网协
的联系没有特别紧密;阿利亚西姆和拉奥尼奇则是蒙特利尔的明星人物。
“我们几位球员的成长经历稍有不同,但都非常相互了解,保持着很亲密的友情。”沙波
瓦洛夫告诉ESPN。
拉奥尼奇也有同样的感受,加拿大网协在过去十年,通过设置不同年龄段的巡回赛和国际
青少年比赛,成功地将本国球员们打造成一个团结的队伍,引导球员们互相激励成长、推
动彼此。“在国家队中,一年内偶尔和队友打两场比赛起不到任何作用。能始终和同一个
球员训练、竞争,才非常鼓舞人心。我的老对手是波斯皮希尔,而阿利亚西姆和沙波瓦洛
夫则是一对。”拉奥尼奇分析道。
当对手是自己的朋友时,激烈对抗的价值尤为凸显,他们能有意识地激励对方共同进步。
这份战友友谊,也为年轻球员们在未来职业生涯面临情绪难题时,奠定了坚固的基石。
“当对方取得佳绩时,我自己也能受益良多。每次我看到他赢时,就会跟自己说,我也要
和他一样取得胜利。这对于还是青少年的我们,是非常积极健康的。我想看看我们能一起
走多远。”阿利亚西姆坦言。
而事实证明,他们确实走了很远。沙波瓦洛夫捧起2016年的温网青少年单打冠军两个月后
,阿利亚西姆在美网的青少年组夺魁。今年的迈阿密更是一个绘声绘色的实例。现在,AT
P单打排行榜上,阿利亚西姆高居第21,而他的好朋友沙波也排名27紧随其后。
就算最后两人不能在网坛开辟一片天地,阿利亚西姆表示,祖国也大可不必担心:“除了
我和丹尼斯,后面还有很多孩子正大步向前呢。”
https://m.sohu.com/a/323672122_492621/?pvid=000115_3w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