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美网输给Lopez后,Mardy Fish要正式退休了。
但他这两、三年的半退休状态,与其说是治疗心律不整的后遗症,更多是因为焦虑症。
他在 The Player's Tribune 发表了一篇名为" The Weight "的文章描述心路历程,
不只总结了他的网球生涯,内容也颇为动人。
原文出处:http://www.theplayerstribune.com/mardy-fish-us-open/
国内运动视界有一篇简要介绍:http://www.sportsv.net/articles/18963
底下,则为小弟的全文翻译。
骗骗P币之余,也希望抛砖引玉,期待大家分享更多赛况以外的情报。
*******************************
“别比了。”
几小时之后,我就要去比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比赛了:
美网第四轮,劳工节出赛(注:为美国假日),同时也是我父亲的生日;
在Arthur Ashe球场,由CBS电视网直播,对手是 Roger Federer。
几小时之后,我就要跟史上最伟大的选手比赛,期待能在我最喜欢的赛事,
创造我最好的赛果。
几小时之后,我就要去比那种你牺牲、奋斗许久,但求在网坛生涯中能够一战的比赛了。
然后,我做不到。我真的做不到。
当时刚过午后,我人在前往球场的车子里面。而且,焦虑症发作。
事实上,我发作过好几次了。起初大约是每15分钟一次,但很快就恶化成每10分钟一次。
我的脑袋停不下来,我就是要崩溃了。
太太问我:“我们能做什么?有办法让你的状况好一点吗?”
我说了实话:“目前唯一能让我感觉好一点的方法,就是不要参加这场比赛。”
她愣了一下,然后看着我一秒钟,确定我不是在胡诌。
我很认真。我不是在思考──现在的我,只会反应、感受,试着活下去。
她坦率地回答:“那么,你就不该去比赛。你不需要去比。就……别比了。”
*******
2012年,我的焦虑症开始发作,那时理当是我的生涯高峰。
对我来说,我花了几年的漫长时间,才真正厘清事情是怎么发生的。
2009年,我来到那种令你眼界顿开的转捩点。那时我27岁,在网坛表现不错;
就许多层面来说,我能为我的职涯骄傲:2004年的奥运银牌,在几场大满贯打出成绩;
环游世界,过著优渥的生活。可是,这全都不是能留名青史的事。
当时我刚结婚,人生观开始改变、成长。我想我算是认知到,某种程度来说,
我之前的表现没有……那么“不错”;对我来说,这样的网坛成就还不够好。
我还没就此告终,我还想要在这项运动做出一些真正很酷的成绩。
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再不做,就永远没机会了。
我调整了饮食习惯、生活方式;老实说,还包括了我的整体外观。
我从92公斤减重到78公斤,认为那是我的“战斗用体重”。
我不确定这些措施会有哪些成效,但我知道,我必须去发掘出来。
2010年,我开始看到成效。我在迈阿密直落2打败Murray,前两年我从来没赢过他。
法网我连续打了两场五盘大战,尽管第二场在决胜盘以8-10输给14号种子Ivan Ljubicic,
但在比赛过程中,我展现出我过去从未企及的体能表现。
夏季,我在新港和亚特兰大连续获得冠军──亚特兰大那场打赢Isner的决赛热浪来袭,
场上气温高达摄氏65度。
辛辛那提我在第三盘以4-6输给Federer,那场比赛我本来可以轻松拿下。
还有,我打败了Roddick两次──这家伙过去打败我像打鼓似的,对我取得八连胜呢。
2011年,我的表现更好,在法网与温网打出生涯最佳成绩。
我超越了至交Roddick,成为美国排名第一的选手。
还有,或许最酷的是,我正式成为世界排名前十的选手。2012年,我是世界第八。
最后这几年,我几乎是从头开始努力奋斗、打造自己,终于获得了这一切。
我不再是赛场上的“路人甲”,而是精英选手了。
我的焦虑症,正是这个时候开始发作。
焦虑很难分辨出特定的因果关系,
但当我思考自身焦虑的起源时,两件事便浮上心头。
首先,除了排名以外,我对内在与外在的期待都改变了。如今想想,这样可能不大健康。
“不满足于现况”的心态,在有二十位选手排名比我好的时候,曾经对我助益极大。
但如今,它开始过了头,变得带来压力,甚至带来毁灭。
我想,事情是从我面前剩下七位选手时开始的。
“我还不够好”是很强力的念头,它促使我在这个许多选手都开始表现下滑的年纪,
反倒开创生涯高峰。但是,它也变成难以排除的思绪。
客观来说,我表现极佳。回想过往,我好希望当时能这样告诉自己。
可是,我当时的心态恐怕无暇处理“表现极佳”这种念头。
我全神贯注的唯一事物,就是我还可以“更好”──这是一把双刃剑。
第二件事,则是我开始出现心律不整的状况。这基本上是心脏的电位传导异常,
我的心跳紊乱,而且我毫无办法应对,真的很吓人。
我休息了一阵子,动了手术,之后我表面上可以说是“健康”了。
但当我那年夏天回归赛场,大约是在温网的时候,我开始出现这些超诡异的新思绪──
令人不舒服、焦虑的思绪。像是我在担心某种事情会发生,尽管它一直都没有发生。
我想,在我的心脏出了状况并治疗之后,这个创伤在许多层面上,
仍潜伏在那些思绪的阴影之中。
我开始难以入睡,我没办法一个人睡,我的太太总是必须陪着我。
我是一个喜爱独处的人,我喜欢独自旅行,享受清静;关闭手机,进行漫长飞行,
曾经能让我感觉平静,但如今我再也无法独自旅行了。
我的双亲必须来到温布顿,我无时无刻都需要有人在我身边,著无庸议。
而在这一切的过程中,我持续产生那些……思绪,焦虑的思绪。
这种磨人心志、令人困惑的恐惧,开始让我变得憔悴。
可是,发作的状况,却日渐变得……更糟糕了。
*******
讽刺的是,那时我在赛场上的表现毫无问题,我继续打出了些成绩:
温网第四轮,在加拿大和辛辛那提打进八强。我还是表现不错。
问题只在球场外发生,日益恶化。
焦虑的思绪不断爬进我的脑袋,而且越来越频繁。起初是每天一、两次,后来变许多次;
夏季尾声之时,我的状况非常糟糕,每10~15分钟就发作一次,浮现难以抵挡的焦虑。
我回到旅馆,上网查了“焦虑症”、“恐慌症”、“忧郁症”、“心灵健康”……等等,
但我真的一无所知,完全搞不懂该怎么办。
我告诉自己,至少你在赛场上没事。
接下来,我就在赛场上发作了。
事情是在2012年的夏季尾声,美网时发生的。第三轮的晚场比赛,对手是Gilles Simon;
他的种子序比我好,但我的表现优于自身的种子序。我觉得自己有胜算。
赛程的安排极佳。美国的晚场比赛,保留给最好的对战组合,也会安排最受观众喜爱、
最有意愿观看的选手──如今我是其中一员了。
那么多年以来,我都是局外人,只能眺望着场内。现在,我是局内人了。
我不是去打“其他人”的比赛。在美网的晚场,我要打的是“Mardy Fish的比赛”。
这很特别,但也带来压力。比赛过程高潮迭起,扣人心弦。整场比赛我的情绪绷得很紧,
击拳打气、摔球拍,还有……感觉焦虑,满心焦虑。
事情发生的那一刻,我永远忘不掉。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球场上焦虑症发作。
我领先,盘数2-1,第四盘打到3-2。我眼角一瞥看向时钟,上面写着凌晨1:15。
接下来,无论理由为何,那样就够了──足以诱发我的焦虑了。
我的脑袋开始出现一连串思绪,如雪球般越滚越大:
天哪,1点15分,好晚了。我明天一定会感觉很糟糕,这场比赛已经打得很久,
赛后我还得接受访问,接下来又要拉伸、吃东西,我会觉得很难受……
焦虑持续恶化,直到我完全无法控制。我完全不晓得赛场上的状况,彻彻底底,
一件事都想不起来。莫名所以,我赢了后三局,拿下第四盘,取得胜利,
但我完全记不得。
我唯一记得的事是赛后访问。主持人是我的好友Justin Gimelstob。
我记得自己在访问开始之前看着他,并异常焦急地告诉他:“拜托,快一点。”
Justin搞不懂我在说什么,但我只是不断告诉他,“拜托,快、快、快。”
我得离开,我得远离球场。
一旦我在球场上发作,我知道,事情再也不会回归原貌了。
两天之后,我不得不面对。
我们在前往下一场比赛(对手是Federer)的车子里,但我满脑子都是恐惧的念头。
我会球场上再度焦虑发作,在成千上万的观众面前吗?
当我试着工作之时,我会发作吗?
这种思绪不断袭来,不肯停下,一直来、一直来、一直来。我的状况极为糟糕。
而我的太太只是继续看着我,重复她说的话:
“你不需要去比,不需要。别比了。”
我听见了话语声,但没有听进去,脑袋里在想:
“妳能想像吗?真的能想像我不去打这场比赛吗?”
我没办法理解那个念头。那一刻,我恐怕什么事都没办法理解。
但到了最后,我终于听进她说的话。“你不需要去比。别比了。”
就这样,我宛如受到当头棒喝,至今我仍鲜明地记得那股强烈的感受。
我开始想:“噢,天哪,我……不比了。我不要在2万2千名观众面前,满心焦虑地出场。
我不跟Federer比了。我不比了”
我没有去比赛。
起初,我没有跟Federer比赛。后来,我完全不参加比赛了。
*******
三年之后,我首度重回美网赛场。尽管我觉得自己仍维持相当不错的水准,
这仍会是我参加的最后一个赛事。美网之后,我要从网坛退休。
我的人生当然不是运动电影,所以不会有那种风格的结局。
我不会举著奖杯奔向夕阳,不会在这场赛事获得冠军。
但对我来说,这样也好。因为,老实说,这不是一桩运动故事。
我认为,重要的是,我的故事并未仅以一个运动术语涵盖。
过去,我没有在第二幕“崩溃Choke”;未来,我也不会在第三幕“夺冠Win”。
这是一桩人生故事,一桩因为心灵失调,导致我无法工作的故事。
以及一桩我如何在三年之后,可以再度工作且做得不错的故事。我再度踏进美网场地。
这是一桩告诉大家如何取回被心灵失调夺走的那些事物的故事:
在接受正确的教育、对谈、治疗与心态调适之后。
每年有无数美国人得应对与心灵有关的健康问题。
这段如何调适、与之共处的旅程相当漫长,可能长达终生,甚至可能危及性命。
我希望自己能够帮上忙。我希望能够以我自己的方式,化身为一个成功的故事。
而我认为,依我自己的选择,在我最钟情的赛事退休,是我做得到的一件事。
还有,谈论焦虑,而且让讨论热度不断、不断地维系下去,也是其中之一。
在体坛谈论心灵健康议题不大容易,因为那被视为缺乏男子气概。
运动界,人人被训练要有“强悍的心志”;尽管用词不一,但大家都告诉我们,
一旦展露弱点,蒙受耻辱也是自作自受。
但是,我在这里,就是要展露弱点。而且,我并不觉得有什么好羞耻。
事实上,我写了这篇文章,许多意义上都是为了要展露弱点。
我要告诉大家,有弱点没关系,这很正常。
究极来说,强悍有许多种形式。
强悍是去处理心灵健康,是讨论你自己的心灵健康;
去寻求资讯、协助与治疗,也是一种强悍。
还有,在面对你生涯中最重要的比赛之前,将你的心态调整到足以说出:
“你不需要去比,不需要。别比了。”
这个,也是强悍。
*******
我不晓得接下来会怎么样。我33岁了,而且很清楚无论自己作什么事,
都不会比打网球更厉害。不过,那也没关系。
我每天仍然要应对焦虑症,每天都要吃药,焦虑每天都依旧存在于我的脑袋里。
有些日子,当我晚上准备上床的时候,我会这样想着:
“哈,今天一整天我都没有冒出那种念头。”那代表,我今天真的过得很好。
对我来说,那些日子就代表着胜利。
可是,心灵健康这种事,没有什么获胜可言;你没有八强、四强、决赛可打。
我不会以某种体坛的象征说法来结束这整件事。
因为,比赛总会有个结果,但人生不断向前走。
而我希望,我的人生现在才刚要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