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位红土之王Bjorn Borg也遇到相同问题,可以读下面这篇关于Borg的文章,
Borg和Nadal有很多相似之处,一样红土打法出身,不是天生的草地好手,
靠着后天的努力弥补不足才能征服温布顿。
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Nadal在草地上的困境,红土草地是两种完全不同技术体系的场地,
更何况要在短时间内转换和适应,过去有多少位红土高手阵亡在草地球场上?
两人在温网第一周都是极度不稳定,可以说是红土之王的宿命,
早些年Nadal能靠充沛的体能在法网后狂练草地维持竞争力,
这些年体能下滑、移位变慢,红土上又有Djokovic的强力挑战,
漫长的红土赛季过后Nadal已经精疲力尽,接下来的草地赛季也变得力不从心,
越来越难充份适应草地,所以有人说明年法温网多一周间隔,最大受益者是Nadal。
就算近年成绩不佳,以一位红土之王的角度来看他在温网的成就─两冠三亚,
也是相当耀眼的。
比扬‧博格和他的非典型草地霸业
在网球的辞典里,心跳频率只有每分钟36次的博格就是天赋的同义词。八年内的六个法
网冠军对于这个为红土而生的球员来说是顺理成章手到擒来,而博格真正的伟大之处在于
他的逆天而行,在于他对于温布顿连绵五年的统治。
在自己九岁那年的夏天,博格从父亲手里接过了第一把网球拍,那是他父亲在一次地区
乒乓球比赛里得到的奖品。在酷爱运动的博格家,网球并不是第一运动,小博格当时的最
爱是风靡北欧的冰球,他的志向是成为一名职业冰球手,但偏偏在当时的瑞典,夏天没有
地方可以打冰球。于是,博格用双手握住了他的那把网球拍,用它练习起了冰球的挥杆动
作。这一挥,挥开了男子网球的一个新篇章……
在刚刚接触网球运动的头两年里,博格始终用他的两只手牢牢握紧球拍。两年后,他的
正手变成了单手握拍,而在反手击球时,左手却已经再也离不开球拍的握柄。相比于传统
的单手握拍的反手击球,双手反手在击球时击球点靠后,身体重心也随之落后,这就造成
了球员无法在击球之后迅速向前奔跑,冲向网前;同时,双手反拍在切削的灵活性、隐蔽
性方面都远远不如单反,造成球员无法随心所欲的随球上网。因此,在20世纪60年代,那
个发球上网打法的时代,博格双手握拍的反手上旋击球不仅是特立独行,而且几乎是绝无
仅有的。
独特的击球习惯造就了博格独特的打法——留守底线。在远离球网的一端,博格选择用
他的跑动、耐心和稳健的上旋球与对手周旋,他甚至和自己的启蒙教练说过:“我喜欢留
在底线,因为我觉得网前缺乏安全感。”
1972年,博格早已经成为了瑞典最优秀的青少年选手,当年的温网上他一举赢得少年组
男单冠军,但是在目睹这个金发少年的古怪打法之后,BBC的网球评论员约翰‧巴列特曾
说道:“这个少年有不错的天赋,但他的打法在温布顿难有作为。”巴列特的理由很容易
被接受——古典的草地打法要求东方式甚至大陆式的正手握拍,博格却为了提拉上旋而选
择了西方式握拍;博格不具备征服草地所必需的强力发球;还有,最重要的是,倔强的博
格压根就不愿意发展自己的网前技术,对于这一点,就连整个职业生涯都陪在博格身旁的
功勋教练莱纳特‧伯格林也只能接受。
但在1976年,博格的法网两连冠被意大利人帕纳塔终结之后,骄傲的瑞典人似乎在突然
间觉悟。“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念头让他对于温网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渴望,在那个六
月的初夏,他提前两周来到全英俱乐部,发疯似的开始突击训练自己的发球和网前技术。
他似乎是想要证明,自己没有不能做,只有不愿做。两周之后,博格成功了。这样一个把
精准的发球、浑重的底线上旋和灵动的网前截击融合于一身的网球精灵震慑住了所有对手
——博格带着不失一盘的成绩夺得了自己的第一个温网冠军。
然而在一个顺利得异乎寻常的开头之后,博格的草地之路开始出现荆棘。跑动、防守、
上旋、拉锯……这些脱胎于红土球场的战术要素让博格的网球体系里存在了太多“被动”
的因子,这与强调主动出击的草地网球背道而驰。先天的缺陷意味着博格需要在草地赛季
到来之后花费较多的精力去调整和适应,但偏偏,倔强的他从不愿意在温网之前参加任何
热身赛事。于是在首次夺冠后的三年间,博格的每次温网卫冕之旅总会在开局阶段就显得
惊心动魄——1977年,他在第二轮0:2落后的情况下连扳三盘才击败澳大利亚人艾德蒙德
森;1978年,他在1:2落后的情况下逆转战胜了一个名叫阿马亚的美国小卒;而在1979年
的温网第二轮,他又在第四盘的抢七局里逃过了印度人阿姆利查吉的追杀,最终才在决胜
盘涉险过关。
曾在全英俱乐部与博格一同训练的英国名将约翰‧罗伊德这样回忆博格的温网征途:“
他每天需要花上五到六个小时来适应草地球场,在开始备战的前三四天里,他的击球总是
一塌糊涂。如果看到那种状态,没有人会相信博格有机会夺得温网冠军。在温网开始后的
前几轮里,博格总是会显得非常挣扎,那是击败他的最好时机。但是许多对手一旦看到球
网对面站着的是博格,心里就已经开始发怵,这让他们错过了机会。”
即便是在度过了与草地球场的磨合期之后,博格的温网冠军之路仍不平坦。随着轮次的
深入,他的对手变得越来越强。在那些身强力壮,深谙发球上网之道的顶尖高手面前,博
格的技术和打法往往占不到任何的优势。在1976年之后的连续四次温网卫冕战中,博格有
三场决赛都经历了五盘大战。即便是在博格面前遭受着16战全败耻辱纪录的美国人格鲁莱
蒂斯,也在1977年的温网半决赛里把瑞典人拖进过长盘决胜。然而面对着最重要的轮次、
最强大的对手、最紧张的时刻,博格却总能笑到最后。
当博格刚刚开始在国内崭露头角的时候,瑞典网球记者就注意到这样的一个细节——当
其他小球员都会因为司线的争议判罚而围着主裁判喋喋不休的时候,博格从来都是一声不
吭,默默走到场地另一头准备下一分。从此,“冰人”的外号就被赋予了年轻的博格。用
曾在1973年的温网上击败过博格的英国人罗杰‧泰勒的话来说,球场上的博格“不苟言笑
,就像是一个冷酷的维京人”。这种独特的气质反映的正是博格超强的专注力和心理素质
,而这份强大的心智力量最终成为了支撑博格草地王朝的重要基石。
1977年,博格在他的第一次温网卫冕战中遇到了74年温网冠军,美国人康纳斯。这场决
赛进入了决胜的第五盘,博格以4:0领先,但康纳斯很快把比分追成了4:4,并手握发球
权。赛后博格回忆道:“如果他保住了接下来的那个发球局,我想胜利就是他的了。”但
是在最关键的时候,同样以斗志旺盛而著称的康纳斯却先出现了动摇,他在小分15:0领
先时送出了一次致命的双误。敏锐的博格立刻察觉到机会,并且连追四分完成了决定性的
破发——终场比分6:4,博格在全英俱乐部卫冕成功。
1979年温网决赛,博格的对手是美国发球重炮,左撇子拉斯科‧泰纳。开赛阶段,状态
鼎盛的泰纳用他强悍的一发完全打乱了博格的部署,前三盘,美国人以2:1领先。但是在
逆境之中,博格始终提醒自己:“他不可能全场比赛都保持这样的发球状态!”果然,从
第四盘开始,泰纳的状态慢慢下滑,博格以6:3和6:4连扳两盘,超越弗雷德‧佩里,完
成温网四连冠。
一年后的1980年,博格在决赛中遇到了最大的考验。面对新崛起的发球上网天才麦肯罗
,博格在前三盘中2:1领先,但在第四盘中,他却总共浪费了多达7个赛点,结果被对手
在抢七局中以18:16的比分后来居上,比赛进入第五盘。赛后当两人回忆起这个被加载史
册的抢七局时,麦肯罗说:“我想在经历了这样的打击之后,他一定完了,我没有理由会
输掉这场比赛。”博格则说:“那是我职业生涯中最黑暗的时刻,我的感觉糟透了。”然
而,就在第五盘开始之后,博格神奇般的完成了心理调整。他在极短的时间内忘记了第四
盘的打击,重新投入比赛。决胜盘中他没有让麦肯罗得到任何破发点,相反却在长盘进入
到第十四局时抓住了唯一的机会,用一次反手穿越完成破发,以8:6的局分拿下了决胜盘
以及他的连续第五个温网冠军!
在博格结束自己如同流星般璀璨和短暂的网球生涯之后,世界网球名人堂留下了这样的
评价:“一位拥有极佳身体素质和耐久力的球员……偏好底线缠斗,在漫长的拉锯战中不
知疲倦的送出抽击,耐心的等待拖垮对手的那一刻。”ITF年鉴对于博格的记载是:“或
许是史上最优秀的底线型球员,不依靠发球上网打法但却征服了草地,他改写了网球教科
书。”
从博格拿起网球拍的那一刻起,上天赋予了这个孩子坚韧、专注、体能、速度、上旋,
还有那独特的双手击球,他决定让博格留在底线去开拓网球疆土,他甚至为博格准备了史
无前例的六座法网冠军奖杯,但他没想到的是,这个倔强的瑞典人却偏偏不满足于此……
当博格最终带着五个温网冠军、六个法网冠军、连续三年完成法网温网两连冠的成就被载
入史册时,网球世界终于留下了一段无法被复制的神话——逆天而行,天纵奇才!
在评价麦肯罗和博格这对伟大对手的时候,约翰‧罗伊德说:“麦肯罗是一个天生的草
地冠军,而博格却不是,这样的经历让博格的成就显得更加伟大。”
http://www.tennispie.com/column/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