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2025年固态电池的最新发展动态
来源:iknow科技产业资讯室
原文网址:https://reurl.cc/EQQZLm
原文:
尽管锂电池目前在电动车与储能市场居主流地位,但固态电池因使用不可燃的固态电解质
,在安全性与能量密度表现更为优越,已被业界寄予厚望。然而,其在制造成本与量产良
率方面仍待突破。为此,各大厂商陆续投入研发资源,摩拳擦掌,期望在固态电池的量产
竞赛中抢得先机。
1.丰田
汽车巨头丰田将固态电池定位为次世代纯电动车(BEV)的核心技术,并已将研发重心从
实验室阶段推进至量产阶段。该公司预计于2027至2028年间实现首款搭载固态电池车型的
量产,并设定明确技术目标:实现约1,000公里的续航力,并于10分钟内完成10%至80%的
快速充电。
为达成量产稳定性与成本控制,丰田与石油企业出光兴产(Idemitsu)建立深度策略联盟
,携手兴建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量产设施。透过此举,丰田致力打造一条从关键材料到整
车应用的垂直整合供应链,以确保商业化所需的技术自主与供应稳定性。
2.QuantumScape
QuantumScape首创的“无阳极”锂金属电池设计,被视为突破固态电池瓶颈的关键技术。
2025年,该公司推出具备800 Wh/L能量密度 及15分钟内从10%快速充电至80%的样品电池
,并与Volkswagen旗下的PowerCo扩大合作与授权协议,象征技术已迈向实用验证阶段。
对QuantumScape而言,送样验证不仅是技术里程碑,更标志其正式从实验室走向车厂实车
测试,对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而言至关重要。Volkswagen的持续投资与深度合作,也被
视为对其技术成熟度与长期潜力的高度肯定。
3.Solid Power
Solid Power致力于开发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在2024至2025年间持续深化与BMW与
Ford的联合开发协议(JDA)。其中,BMW计画在德国工厂复制Solid Power的试验生产线
,以推动协同研发,而Solid Power则负责供应独家的硫化物电解质材料。这项合作不仅
展现双方的高度互信,也突显Solid Power技术的关键价值。
另外,Solid Power在2025年1月获得美国能源部(DOE)5,000万美元拨款,用于扩大硫化
物固态电解质的连续生产能力。此举显示出,美国政府已将固态电池视为国家能源安全和
产业竞争力的关键一环。
4.三星
三星在2024年的InterBattery展会上公布了其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目标是在2027年实现
全固态电池(ASSB)的大规模生产。该公司已在韩国水原(Suwon)建立了固态电池试验
生产线,并在2023年开始试生产原型样品。三星的目标是实现900 Wh/L的高能量密度,并
在9分钟内完成8-80%的超快充电。
5.ILIKA
英国公司ILIKA采取独特的双轨策略:一方面开发用于医疗植入物和物联网(IoT)的微型
固态电池Stereax,另一方面开发用于电动汽车的大型电池Goliath。微型固态电池市场已
相对成熟,且利润高,可为公司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和技术验证。这使得ILIKA能够在无需
过度依赖外部资金的情况下,持续推动风险更高、资本需求更大的电动车电池Goliath项
目的研发,并与Tata Sons旗下的Agratas公司合作,加速Goliath技术的商业化进程。
6.辉能
台湾本土业者辉能科技在2025年的CES展上,展示了第四代全无机电解质电池,并宣布预
计在2025年底前进入量产阶段。而下一代锂陶瓷电池(LCB)已通过独立检测机构TÜV
Rheinland的认证,能量密度达359.2Wh/kg和811.6Wh/L,且在严格的过充测试中表现出高
度的安全性。
7.Factorial Energy
基于固态电池在量产成本上仍存在瓶颈,作为过渡产品的半固态电池技术应运而生。
Factorial Energy开发的半固态电池可利用现有锂电池产线制造,大幅降低转换难度与成
本,因而具备加速商业化的优势。2025年4月,该公司与Stellantis宣布验证出能量密度
375Wh/kg的车规级电池单元,并达成18分钟从15%充至90%的快充性能。
8.宁德时代
全球最大的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近年来持续加大固态电池研发投入,并组建了一支超过
1,000人的庞大团队。宁德时代已开始试产20 Ah的原型样品,并专注于硫化物技术路线,
预计在2027年启动小规模量产。
结语
整体而言,固态电池的研发已从实验室探索逐步迈向商业化验证,各大车厂与电池企业正
积极投入资金与资源,透过策略联盟、送样验证与产线建置加速推进。短期内,固态电池
将以高端电动车与特殊工业设备等利基市场为主,但随着量产良率提升与快充技术成熟,
可望实现更大规模的应用。值得关注的是,半固态电池也将在过渡阶段扮演重要角色,为
产业开辟一条更务实且可行的演进路径。
心得:
市场正处在一个“从梦想到实践”的关键点。从丰田、三星到宁德时代等巨头,都把固态
电池视为下一代电动车与储能的核心,而像 QuantumScape、Solid Power、ILIKA 这类新
创则凭借独特技术切入,试图在产业巨浪中找到定位。虽然大家都喊著2027、2028左右量
产的时间表,但从研发到实际大规模商业化,仍有制程良率、成本控制、材料稳定性等问
题待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