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讨论串最大的问题核心是竞争二个字。
美国的情况我不清楚,但中国的情况是随时都在竞争,
从团队 361 到 BG 361 就知道竞争是贯彻到骨子里的。
乡民会吵特例的主要原因是下意识没有想到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换个环境
而是觉得跟自己在台湾的体感不符所以得到不合常理结论,最后排斥
(会形成这个结果估计原因很复杂。市场大小、公司数量、产业形态都会有影响)。
很多东西只靠文章无法表述,论证薪水半天不如自己去谈谈。自然知道真假。
一个职位给的薪资本来就会有一个 range 在。所有的公司明面上说的永远是最高能给的
但你能否拿到看个人能力跟你能带来的价值。但不妨碍个人知道薪水级距的 range
每个人谈的 offer 因个人价值会有变动。
有回文说 5 年在字节就谈不到 100w RMB 只有 80w,这得看拿了那个职级,
80w RMB 估计 2-2 以下或 2-1 高标(校招 1-2 或 2-1 开始)
是不是在核心业务也是一个指标,挺多台湾人都不知道这些细节就傻傻面
e.g. 不面字节最强的推荐或广告,跑去面字节的创新等非核心业务被搞了
再说真黑暗云云
不是无脑只比 package,然后靠北。先说业务再说职级再说薪资才是正确的做法。
公司本身就是会对能带来收益的员工超市场的待遇,因为他怕你走了。
50% 加薪、给股票、晋升等这个也是要靠竞争才能拿到的,高收益都是靠竞争来的
或者说,如果想去就要有跟人竞争能力的觉悟。
就算是拿所谓“一般 package”的人也会想办法不被优化掉
或者说因为你在一开始透过薪资就知道你不被重视的程度仍然过来,那就要有更好的表现
这时候知道薪资的 range 就会发挥作用,你知道你在团队的排序在哪里
简单来说,你只要入了中美的互联网公司,等着你的就是各种压力。
不适应的人自然就会被各种机制代谢掉。适应的人获得高收益
所以靠北是特例的,也算对,因为留下来的全部都是能打的(?)
台湾缺的是可以大规模算法或技术应用的内需商业市场,
因为我们人口就这样所以不可能有太多相关的技术积累(学了一堆算法理论没场景用)。
自然就不会有类似 know-how 的人才。(没有实战相关经验)
台湾在卖全球的硬件、ARPU 高的博弈跟灰色的 swag 可以有比较大规模的技术积累。
但在博弈跟类 swag 目前相关的人才输出也肯定是中国为主。
大规模的技术应用人才输出目前主要就美国跟中国。
而员工为了自己的经济收益也只能不断的驱动自己进步,为公司带来收益。
的确在中国如拼多多、快手、字节有大小周甚至累死人的情况。
美国 FB 前阵子也有人跳楼,表示这些岗位压力都很大
所以 work-life balance 在比较资深的工作人员中也在想办法从这个漩涡中较好的退场。
如果你是新鲜人或工作 2-3 年
想处理更多在非硬件在算法与推荐的场景获得台湾没有的 know-how,
目前比较大的市场就美国跟中国二个,字节阿里腾讯快手 FAANG 仍然是首选
东南亚跟印度是候选但这个市场是给有经验的人下场赌一把的。不适合新鲜人
除非你就生长在那边或打算在那边长期发展,那我建议你尽早投入卡位。
同样类似薪资的话题
大陆同事 A:什么!我拿便宜了 回头面一个跟老板谈加薪 不然我就跳槽了
大陆同事 B:什么!原来可以这样 我就去竞争对手拿个更好的 offer 直接跳了 mdfk
我:牛逼
的确这个是目前中国 tier1 公司员工能达到的底气,
我也很希望台湾可以有类似的卖家市场,但目前看来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我不怪现在讨论的情况。我讨厌的是有的人在误导,甚至捣乱。
我不太担心的是能出去的都是比较清醒能自己判断信息的。
只是这种氛围加大了信息获取成本。
很多细节都是曾挣扎过才能懂,也不奢望别人会懂。
回文分享也只是希望能帮助后进。不要让他们走我们曾经走过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