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tinyurl.com/y762ajzq
任何的泡沫都需要梦想和故事来支持,包括英国的南海债卷泡沫,或是美国西部大开发的铁路投资。可是最后经过市场理性的看待之后,会发现它只是泡沫。
最近已经有很多人在讨论5G将会失败的各种言论,因为无论是B端的电信商设备支出,还是对C端的移动终端设备都非常贵。比如中国手机厂商包括红米,OPPO, VIVO等等的5G手机都大概在600美元/2478令吉以上,而苹果更有可能设定在2000美元/8261令吉左右的价格。
美国商务部向华为出口的禁令获得第三次再延长90天。美国商务部更拟将境外制造的“微量原则”门槛由75%提高至90%,即未来仅10%以下的美国技术或产品成分,才可出货给华为。台积电内部评估7奈米美国技术比率约为9%,仍可继续对华为旗下海思供货,但14奈米以上制程美国技术占15%以上,恐无法再供货。
这其中不单是政治的考虑,更多的是对于5G设备的现实考虑。因为如果没有华为,全球的5G是几乎没有可能做得起来。更进一步的说,哪怕没有制裁华为,全球的5G也不一定能做得起来。
投资大风险高
根据路透社报导,德国政府内部因是否使用华为5G设备正出现严重的分歧,在12月17日宣布将会延后到2020年初才做出相关决定。德国的电信业者曾经警告,如果排除华为进入5G供货商,恐怕延后其5G服务的时程,而且成本会需要多花好几十亿美元。因为现在的5G发展都不是独立建网SA,而是与4G并联的非独立组网的NSA,如果排除华为,无论成本和时间的考量都不实际。
挪威电信将会使用以爱立信与华为双并行的组网方式,将会使用华为的设备来组建网络,而部分特选区域将会使用爱立信的设备为基础核心。挪威现在拥有1.4万个华为的基地台,如果要拔掉华为现有的基地台或者补充性的新基地台改成爱立信或者诺基亚的设备,将会涉及额外庞大支出,所以挪威并没有排除华为。
台湾最近在标售5G的频谱,但蔡英文政府也不敢讲不用华为。因为假如不用华为的设备,台湾电信商的支持度,和5G环境的建设可能出现极大的麻烦。
中国通讯设备厂商的强项为什么会集中在硬件部分,其实是因为在过去,美国和欧洲各国把他们的自身产业升级,把资源集中到供应链的上游和软件开发,所以释放了很多对于硬件的商机给予中国的厂商。而凭著以华为为首的中国通讯设备厂商的技术成熟和硬件生产成本的优势,能快速的攻占全球的硬件设备市场。所以现在如果其他国家硬要把中国厂商排除在设备供应链以外是非常困难的。
说到真正有能力全面实现5G建设的必须提到中国移动。从财务能力方面,它占据中国电信市场50%以上的占有率,利润率也是中国三大电信商当中最高,加上被国家政策压在头上的指令,它已经是全球5G进度最快的电信商,5G基站暂时已经铺设了超过五万台。但是,在10月30日,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在中国信息通信业发展高层论坛上表达了对5G发展存在的困惑,包括建网成本,商业模式,回收策略等都隐晦的表示不积极,甚至悲观。
他说到,由于5G基站建设任务非常繁重,只能分批建设,而且5G基站建设成本非常高,每个基站的成本是4G基站的三倍之多,数量是4G的三倍。总体算下来,5G基站所耗费的资金大概是4G设备的十倍,甚至更多。
5G的整个投资周期如果单计算中国,市场预计会达到1.4兆人民币/8433亿令吉,全球2020-2035年5G相关设备投资额预计将会达到3.5兆美元/14.46兆令吉。资本市场现在就是在炒作这个故事。
可是如果连中国移动对于5G的财务前景都感到悲观,可预见全球实际对于5G的投资态度是不容乐观的。因为环球各大电信商在过去的设备投资当中都面对新技术带来不清晰的商业模式,引致投资大,回收慢,风险高,附加价值不能完全体现到电信商的收入当中而极大程度的影响投资回收不确定性。
更重要的是,正在炒作的各种5G的应用场景,比如无人自驾车或者远端医疗,其实暂时还是停留在财经媒体的版面,短时期内完全没有看到普及的可能,全部都暂时是科技的想像和幻想。
单数通讯时代魔咒?
电信业者普遍都有一个想法,单数的通讯时代都不会成功,1G需要去到2G的技术补充才能把通讯功能完全满足。3G的移动上网一直到了4G才真正解决了流量的问题和全面推进APP的时代。所以单数1G和3G都失败,一直需要到双数的2G到4G的技术突破和找到能普及的应用场景才能成功。5G现在的发展会不会掉入这个魔咒呢?
5G真的是带来万物联网世界的必要条件吗?譬如以自驾车为例,假如大家用的都是自驾车,我一定是选择自己开,因为按照自驾车安全逻辑,我可以闭着眼睛油门踩到底,因为到时所有自驾车都会启动安全系统来逃避我这个疯狂的驾驶员。市场可能对于5G的应用和自驾车就出现很多想像,但是一个真正的自动驾驶交通年代,问题在于不能用现有的道路基础设施和交通规则来管理,因为可能连红绿灯的方式,换道的规则都要从新思考。
此外,自驾车最大的问题并不是信号的传输,而是边缘计算的应用运算能力和技术应用。因为每一台交通工具都不可能把它碰到的所有问题依靠网络上传到中央来处理,然后再由中央下达执行指令或者作出选择。所以汽车本身需要的是有解决实时交通状况的边缘计算能力,做出及时,独立和正确的选择。这相当于IBM当年选择了把个人电脑PC推向终端的商业,家庭和个人使用者。换句话说,自驾车并不见得非要5G不可。
另外,因为大部分工业物联网当中的生产设备,都是不需要频繁移动的,其实现行的Wi-Fi技术就已经可以解决大部分非高速,非大范围移动的应用场景,那何必需要使用移动互联的5G技术来提供非移动设备的解决方法呢?使用移动级的昂贵技术作为非移动物件的解决方案,就等于你会帮你的家居物件买汽车使用的碰撞保险,没有人阻止你买,但你真的这样花钱吗?
WiFi频宽大,速度快,穿透力强,成本低,已经可以解决物联网的大部分使用场景。在工业场景当中,传统的移动通讯技术,在各种相对封闭的环境当中,WiFi都可以解决。除非5G的成本可以比WiFi更低,否则没有理由使用更昂贵的解决方案。
从以上的例子当中,可以看到真正的场景使用者,他们都清楚知道不会用到真正的5G,因为他们都没有非5G不可的依赖性。但现在全球资本市场都一厢情愿的认为它们都一定会把5G应用在各种场景当中。这就是现在5G相关金融资产衍生泡沫的原因。所以华为的存在与否和5G的商业化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大问号。无论是物联网,远端医疗和自动驾驶,根本就不是非使用5G来解决不可。
5G应该是至2000年网络泡沫之后相隔20年资本市场最大的一场庞氏骗局。它有可能暂时不会爆,但是看到的是,泡沫已经越来越大。每个人都磨刀霍霍,准备迎接5G的大来临。但是,当有一天梦想和故事需要与财务数据兑现的时候,各种相关的资产价格就有可能迎来巨大的价格修正。
心得: 真的不要整天讲5G有高速度,低时延,多连结的特点了…讲难听点,可能连小学生都背得出来,重点是5G有没有实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