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实验,如何把员工生产力、创新力都拉到最高?3天进公司、2天在家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business/blog/3004878
摘要
1. 疫情将满周年,各企业对远距办公的态度出现分歧。脸书、推特5月时宣布员工可以永
久远距工作,Netflix、微软执行长则抗拒这种想法。日前,Google提出一个创新折衷方
案:3天进公司、2天在家的混合式办公。
2. 世界经济论坛报导一则最新研究,44%企业领导人发现员工在家工作后,生产力反而提
升。但同时,企业创新力则下降,症结点在于远距沟通仍难以取代面对面协作。
远距办公,对公司营运到底是好是坏?这是一个大哉问。疫情爆发后,欧美企业被迫紧急
实行远距工作。如今疫情将满周年,从大企业的动作,可以窥见这些产业巨头对远距办公
的态度为何。
5月,社群媒体脸书和推特相继宣布,将允许员工永久远距办公。其中,脸书考量到并非
所有员工在家也能够高效产出,因此仅允许资深工程师、有良好工作表现的员工可以,而
刚毕业、新聘任、工作资历短的员工则不行。脸书创办人佐伯格(Mark Zuckerberg)指
出,这代表未来5到10年将有50%的员工会实行永久远距工作。
但有一些巨头持完全相反的意见。影音串流平台Netflix创办人哈斯廷斯(Reed Hastings
)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针对在家工作,他“看不出来有任何好处”,因为员
工没办法聚在一起面对面讨论想法。
微软(Microsoft)执行长纳德拉(Satya Nadella)也对永久在家办公持怀疑态度,他表
示,在家工作时,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社群的建立都难以被衡量。
研究:在家办公有益生产力,但对“创新”有害
不管各家公司目前的决定如何,如何权衡疫情中工作弹性、以及保持生产力两者,是各企
业考量的关键。最为人好奇的,绝对是:远距办公对生产力的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一个
研究显示,实际上,在家办公是有益生产力的,但同时,对公司创新层面却可能造成伤害
。
世界经济论坛报导,微软委托调研机构调查全欧洲9千位经理和员工。研究发现,企业领
导者观察员工远距工作后的状况,39%的领导者认为跟在办公室工作“一样有效率”,共
有44%认为“有一点或是明显更有效率”,相比之下认为“有一点或是明显效率较差”的
仅18%。也就是说,远距工作后,员工生产力维持稳定,甚至还增加了。
宾州大学华顿商学院教授帕克(Michael Parke)说明,不用再早起着装,省去通勤时间
,甚至可以跟宠物作伴,“在舒适的环境中,反而让员工能够真正专注”。除此之外,假
如员工没有小孩需要照顾,在家工作更可以避开会议、其他同事的干扰。
然而,许多企业领导者抗拒远距办公,答案或许可以由研究的另一发现予以解答:公司创
新能力大大降低。2019年,56%领导者认为自家产品和服务高度创新,而2020年只有40%领
导者这么认为。
世界经济论坛指出,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不确定的时代中,企业倾向花较少钱、不
冒险所致,但更大的原因在于,远距工作让员工难以“合作”。员工共处一室发想、给彼
此反馈的合作模式,目前仍难以由视讯软件和传讯软件完美复制。帕克表示:“我们从很
多研究知道,创新和创意通常透过合作才得以发生。”
Google推混合式办公“3天进公司,2天在家”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Google执行长皮采(Sundar Pichai)也不认同永久远距办公。5月时
,皮采接受采访时提及,公司紧急实行远距工作后,员工之所以还能高效工作,是因为员
工以前都互相认识。若是要求疫前不太常一起工作的团队在线上“脑力激荡”进行创新的
话,能有多高效,就需要更多数据证明。
但Google也没有选择完全停留在过去的办公方式。12月14日,皮采向全公司寄出一封员工
信,宣布将全面试行“弹性工作周”,一旦疫情稳定、员工能够返回办公室后,员工不须
5天都进办公室,但至少3天必须进办公室,另外2天可以在家、或是在任何自己觉得适合
的地方工作。
Google更替这3个需要进公司工作的日子取了新名字:“合作日”(collaboration days
)。皮采在信中指出:“我们正在测试一个假设,就是弹性的工作模式会带来更高的生产
力、合作以及健康。”
《纽约时报》指出,Google的做法,日后其他科技公司很可能会跟进效仿,因为Google一
直是创新工作型态的先驱。开放式办公室、满满的零食和各种员工福利是Google长期为人
津津乐道所在,再就业公司Challenger, Grey & Christmas资深副总裁查理哲(Andy
Challenger)更形容:“现代美国公司中,没有一间公司像Google一样花那么多钱和心力
来建置员工办公园区。”
以前,科技公司花大钱盖华美办公室,是为了让员工心满意足地前来工作。但一场疫情又
快速推翻企业的作法,现在考验的,则是谁能够迅速更新疫前思维,产出能够兼顾员工健
康、弹性以及公司绩效的新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