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学历困境 影响攻读意愿
新闻来源:https://bit.ly/2MlZ88Q
本文: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是连续不可切割的、科技类科博士年减24%
随着AI人工智能创新产品研发需要结合基础研究,虽然目前我国博士状况被批评为:培育
过量、品质良莠不齐、无法自己产生价值,并造成社会上的负担等,但长期来看,天然资
源少、以科技立国的台湾,若要转型为创新经济的社会,并维持科研发展在全球的竞争力
,促进博士高阶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平衡,将是产业突破瓶颈的利器。
然而,事实上,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应视为上下游关系,是连续不可切割的,尤其大学教
授的研发团队应该都要思考自己的研究未来如何对社会、经济产生影响。根据NPHRST统计
,目前台湾博士的困境,是进的来出不去(拿的到学位,但进不了业界),72%的博士级人
力任职于高等教育部门,约9%在企业部门、16%在政府部门。因此,如何适当引导这些博
士发挥研究能力,顺利进入产业界,让专业人才能够参与企业营运与发展的工作,一方面
促进产业研发升级,一方面让人才愿意攻读博士与投入研究,是当务之急。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博士研究生学位教育可说是一个创新的平台,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
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的人才与研究领域的领导人物,其带来的产出研究成
果影响显著,也为国家创造新的职业,增强经济活力。过去二、三十年来,全球新增博士
学位人数持续增加,从最近几年的统计数字可以看出来,美国、德国、英国、瑞士、芬兰
、韩国的博士毕业人数持续增加(韩国博士一年毕业人数由10,542人增加到13,822人),日
本、以色列的博士毕业生人数则大约维持一年1,600人与16,000人左右。反观台湾则自
2012年开始呈现一路下滑的走势(由4,200人左右减少至3,400左右)。以人口比例来说,我
国博士生人数相较于先进国家来说,并非过高。从统计数字可以看出,就博士毕业人数相
较于全国总人口数而言,相较于英国(0.030~0.041%)、瑞士(0.044~0.046%)、德国
(0.034~0.035%),我国在2012年是每年一百人当中有0.018个博士毕业生,已经远低于前
述的科研先进国家,但是近年来却持续下降至2017年的0.015%。
事实上,台湾出现流浪博士的问题以来,“学历无法保障就业”、“每月经常性薪资的下
跌”和“博士学非所用”等等新闻,均影响国人攻读博士的意愿,因此,目前进入名校博
士班就学的窄门变宽,学生反而却步。尤其是和技术进阶、产业绩效与经济成长直接相关
的科学与工程等领域之博士人才,根据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dicator 2018, 2018)的资料显示,在2014年,全球有超过230,000人获得科学与工程博
士学位,比起任何国家,美国授予最大数量的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约40,000),其次是中
国(约34,000)、俄罗斯(约19,000)、德国(约15,000)、英国(约14,000)和印度(约13,000)
,台湾则约2,400人,被远抛在后。由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科技类科博士生人数则从100学
年度的22,647人降至106学年度的16,957人,科技类科博士学生人数占比,则从100学年度
的67.2%降至106学年度的59.8%,科技类科博士毕业生从101学年度(2012年)一路下滑,从
2013年3,005人下滑至106学年度(2017年)的2,286人,减少24%,且此下滑趋势并无反转的
现象(图三)。
(作者是国家实验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与资讯中心研究员)